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8篇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8篇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3.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重點 運用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麼?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麼? (古代瓷製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 (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築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麼? (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陝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後在外城東前後發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實戰兵器,形態逼真,排列有序,再現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説説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二、2—4節,三、5節。

(段意見課後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後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

⒈根據意思寫出有關詞語。(可書面練習,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豎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

②形容生動逼真,同活的一樣。( )

③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着。( )

④繞到敵人側面或後面進攻。( )

2.簡要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自由講,指名講。並要求學生講出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板書壯觀陣容神態

二、課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極為壯觀,課文哪些詞語表現出來?

(用小圓圈在文中圈出。(閃閃發亮鎦金大字寬敞明亮足足兩個足球場半圓形沒有柱子)

2.為什麼這些詞語寫出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壯觀。門楣上鐫刻着大字。

①門楣上鐫刻着幾個閃閃發亮的鎦金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裏面大廳很大。

②裏面是—個寬敞明亮的大廳,足足有兩上足球場那麼大。

3.有表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這段的觀察順序是一從外到內。

5.總結學法:劃出重點詞體會理解義有表情朗讀理觀察順序

(二)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下面的自然段。

1.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課文從哪些句子和詞語表達出來?

為什麼這些詞語寫出了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結合看圖理解。(精鋭的前鋒,從隊列數量、穿着、動作、佩戴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步兵、騎兵、戰士,也從穿着,隊列、數量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側翼和後衞的作用,隊列、朝向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這一段構段用的是什麼方法?作者觀察兵馬俑又是按什麼順序的?

(構段:整體一部分一整體) (觀察順序:從前往後再兩側和最後。)

(三)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戰士 │ 新戰士│ 戰馬 │

├─────┼──────┼────┼────┤

│外貌(外形)│ 留着鬍子 │束着頭髮│膘肥體壯│

├─────┼──────┼────┼────┤

│ 神態 │ 虎視眈眈 │一臉稚氣│豎耳瞪眼│

│ │神情十分嚴肅│ │嚴陣以待│

└─────┴──────┴────┴────┘

(四)讀最後一段話,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麼?

1.“沉睡兩千多年”一説明兵馬俑從殉葬在秦始皇陵墓裏到1974年被髮掘,講明埋藏的時間長。

2.“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重大發現”已經説明這個發現的意義,所在,前面再加上“最為”説明這個發現對考察古代歷史的價值之大。

三.總結課文。

1.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2.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寫兵馬俑博物館,從外寫到內。寫威武雄壯的陣容,從前鋒到步兵,騎兵、戰車到側翼和後衞,整個兵馬俑充滿臨戰氣氛。寫兵馬俑神態,分類描述。老戰士、新戰士、戰馬的神態栩栩如生。

附板書:

門楣餾金大字

秦博物館:

始大廳寬敞明亮兩個足球場大

皇前鋒3列210個穿持負

兵陣容步兵騎兵戰車穿路臨戰氣氛

馬(威武雄壯)側翼後衞防止

俑老戰士虎視眈眈十分嚴肅

神態新戰士—臉稚氣

(栩栩如生)戰馬豎耳瞪眼嚴陣以待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後第3題和練習冊第5題的填空題。

參考資料:

三、關於課後習題

1.第1題:是從兵馬俑坑的面積,威武雄壯的軍陣和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個方面來介紹的。

2.第2題:課文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的陣容與栩栩如生的神態,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國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第3題:(1)③(2)③。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2、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也許”、“似乎”詞語的意思。

3、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難點: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

有關兵馬俑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師: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衝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出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深入研究3、4自然段,領略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風采。

二、 學習3、4自然段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指名簡要概括(板書:陣容 神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先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些秦俑的風采吧!

(2)齊讀第一句話,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指導朗讀: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寫活了,我們能不能把它讀活呢?

(4)自由練讀,重點讀喜歡的兵馬俑的句子。

(5)彙報:

A、有的兵俑,留着鬍子,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這也許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老戰士。

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猛)哪個詞可以看出來?(虎視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頭髮,一臉稚氣,這可能是剛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歡這樣的小戰士麼?喜歡他的什麼?讀出小戰士的活潑、稚氣。

C、一匹匹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要讀出戰馬的什麼?理解“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6)我們連起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再來感受一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齊讀。

(7)師:聽你們讀得這麼有滋有味,老師也想讀,可以麼?

(8)師讀,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9)老師這樣讀可以麼?為什麼?(有這些詞説明是猜測)

(10)出示幾幅兵馬俑的圖片,問:你能不能學着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來猜測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許、可能”。

(1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2)交流彙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這些兵馬俑不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當你看到軍陣精妙的佈局時,更會為之驚歎!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讀了這段話之後,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麼?準備怎麼介紹?

(4)學生準備介紹,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畫圖介紹、朗讀、複述、也可以小組合作表演等。

(5)彙報。

三、總結

師: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鐵馬,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震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世界八大奇蹟(師板書,生齊説)

板書設計:整體

軍 陣 部分 前——後——兩側和最後

整體

秦始皇兵馬俑 老戰士:虎視眈眈

神 態 新兵: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3

一、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築的壯觀,(板書建築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

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

好,在參觀前,要是對這地下軍陣有個初步的瞭解,我相信大家在參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打開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一小節是介紹地下軍陣的?

交流誰願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自己再讀讀這一小節,你有什麼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又有什麼你沒發現的。

交流:

1、結構整體到部分到整體

2、觀察從前往後再兩側和最後

3、感受威武雄壯,臨戰氣息濃厚

讀一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的緊張的臨戰氣息。

看了課文,想不想去實地參觀一下?(播放影片)

現在,你有什麼感受?(板書陣容威武雄壯)

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

三、讀第三小節,體會神態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感受到了緊張的臨戰氣氛,讓我們下到坑內,去看看兵俑和馬俑。

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見到了什麼?

交流:老戰士留着鬍子虎視眈眈神情嚴肅。

新兵束着頭髮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

在這些兵俑和馬俑中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好好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歡之情。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兵俑和馬俑之外,在博物館還陳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能象課文那樣生動地來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件兵俑嗎?

準備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內,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這些兵俑,這是,你看,他,也許。

儘管這些兵俑和馬俑距離我們已經有2千多年了,但當他們出土時仍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板書神態栩栩如生)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

四、學最後一小節,感受歷史價值

難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甚至有外國朋友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秦始皇兵馬俑,就不能説到過中國。”讓我們懷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一小節。

教材分析:

神祕而古老的兵馬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文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練的語言、合理的段落結構把兵馬俑的軍陣寫得威武雄壯,把兵馬俑的神態寫得栩栩如生,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進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材料。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一種人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因此,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着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為學生創造平等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讀懂詞句,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薰陶情感。

教學目標:

1、學習第3、4自然段,完成作業。

2、瞭解兵馬俑威武雄壯的軍陣和栩栩如生的神態。

3、用“也許”、“似乎”造句

4、瞭解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説明文,他比較詳細的評價了位於我國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作者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特點、雕塑藝術以及製作技術三個方面對它進行了詳盡介紹,並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作了高度評價。全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凝練,寫得具體細緻。

學情分析

神祕而古老的兵馬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六年級的學生由於歷史知識有限,特別是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瞭解得比較少,所以課前應組織學生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另外,由於學生對感性的材料比較感性趣,所以課堂上應準備一些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和紀念品,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還可以讓參觀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介紹,以增加大家的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閲讀課文,瞭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特點

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並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3、感受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威武雄壯,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歷史的悠久。

教學重點

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閲讀課文,瞭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特點

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並對他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教學難點

感受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威武雄壯,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歷史的悠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談話導入

大約20年前,比利時的一家報紙上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籲:“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吧!當我們還在漫漫黑夜時,中國人在幹什麼?”你知道這則消息指什麼嗎?(我國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板書課題並齊讀。現在我們一起進行一次難忘的藝術之旅(展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影視資料)。剛才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影視資料,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呢?

2、課前我讓你們蒐集了有關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你都蒐集了哪些資料?向同學們説説吧。

3、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自己蒐集的資料。那麼,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呢?下面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國外展出以後,引起了怎樣的反響?

結合理解“盛讚”。

過渡:從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開始快樂的學習之旅,看看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什麼會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盛讚?

二、整體感知,交流反饋

1、自讀課文。要求:

⑴將課文讀準讀通,難讀的字詞做上記號。

⑵把文章中你認為關鍵的詞語畫出來,並且試着用這些關鍵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交流反饋。

⑴同學們有沒有難讀的字詞需要其他同學幫助呢?

⑵同學們能用文章中的幾個關鍵詞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過渡:是的,文中的幾個關鍵詞是)

板書:地下大軍

高超藝術

製作技術

小結:只要我們抓住文章中的幾個關鍵詞語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還可以運用搜索關鍵詞語的方法進行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提高自己的閲讀速度。(這也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快樂搜索大行動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

同學們,讓我們展開快搜索行動,自己閲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關鍵的詞語,你能用這些詞語概括出這支地下大軍的特點嗎?

1、學生交流:氣勢宏偉、規模巨大、結構嚴整。

2、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兵馬俑的這些特點?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根據交流,概括一下幾點)

⑴一號坑是以步兵為主、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特點是規模巨大、佈局嚴密。

⑵二號坑是以四個方陣組成,特點是:進可攻,退可守,首尾呼應,變換靈活。

⑶三號坑由戰車和護衞戰士組成,為統帥所在的位置。

3、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自然段,我們一起思考: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為什麼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二)快樂搜索大行動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

1、理解“無與倫比”。

2、自己讀“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這一部分,畫出關鍵詞語。

交流:傳神、栩栩如生、神情各異。

3、文章中哪句話最能體現出兵馬俑的傳神?

齊讀:“站在他們面前,我們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們交談。”

4、這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古代的勞動人民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呢?

(三)快樂搜索大行動三: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加以指導。

2、交流反饋

兵馬俑的製作分四道工序:製作粗胎、細雕、裝窯燒製、彩繪。

3、看起來好像並不複雜的四道工序為什麼會讓國外的科學史家驚歎不已?(工序的細緻和嚴密、當時的先進的科學技術)

四、全文小結,情感延伸

面對兵馬俑,人們無不為它那恢弘的氣勢和高超的製作技術所折服。迄今為止,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已接待5000多萬人次,在這些參觀者中還有100多個國家元首。其中法國的前總統希拉剋曾讚歎説:“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現在秦俑坑的發現可以説是第八大奇蹟。”今天就讓我們佇立於秦俑坑前,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來感受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吧!

五、作業設計

任選一題

1、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段落。

2、整理自己蒐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

3、以“由秦始皇陵兵馬俑想到的”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秦始皇陵兵馬俑

地下大軍氣勢宏偉

高超藝術無與倫比

製作技術令人驚歎

課例研修心得

在上《秦始皇陵與兵馬俑》這一課前,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紹,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像……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有關《秦兵馬俑》的錄像,讓學生在親眼目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接着通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説説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説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互相合作,瀏覽拓展閲讀中的文字及圖片等,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兵馬俑進行深入研究,説説他們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互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作業佈置方面,我又引導學生課後利用教材,在拓展閲讀中登陸秦始皇陵博物館網站,對秦兵馬俑作更深入的研究。

在這堂課中也存在着些不足,如:在這麼短的時間裏要求學生瀏覽這麼豐富的資料,學會選擇,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説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體驗。為此,我覺得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品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重點、難點解決。

其次,組織的課堂討論效果不好。我本來就想先讓學生自己通過讀後思考每一個兵馬俑的特點,然後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進行討論,這樣一來,能使討論的效果顯著些。但是,實踐看來,適得其反,學生經過討論仍然沒有解決問題,交流效果不近人意。這也説明,在以後的教學中準備要充分,要從教科書和學生兩頭進行備課,考慮問題要周全。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智育目標]:鼓勵學生蒐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素質發展目標]:引導學生了解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徵,提高美術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過對秦始皇兵馬俑的瞭解,初步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刻手法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課件範例

學生活動設計

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相關知識、蒐集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製作教學課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播放錄像(課件1)

1、導入課題“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

(以威武雄壯的秦軍畫面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產生心靈的震撼。)

2、描述概況(生根據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簡單描述與評述)(課件2)

(1)地理位置;

(2)發現時間;

(3)規模。

3、介紹歷史人物──秦始皇(課件3)

其主要政績:

(1)政治上,統一中國(建立秦朝)

(2)經濟上,統一幣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使用小篆)

(讓學生通過預習,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地理位置、規模,兵馬俑的發現時間、過程,以及對歷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觀評價,使學生對秦兵馬俑的產生背景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發展階段

1、瞭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

(1)複習上節課的知識──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抽象、誇張變形),比照秦始皇兵馬俑的雕塑藝術風格──寫實手法。

(2)根據錄像描述寫實的具體體現:A、軍陣(氣勢磅礴、陣容壯闊、佈局嚴謹)B、人物特徵(臉型方闊、體態高大、栩栩如生)C、戰馬、兵器。

(3)概括:兵馬俑雕塑的寫實手法不僅表現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部方面也體現了一絲不苟、形象逼真的特點。

2、師生共同探討學習(課件5)

(1)分組觀察圖片、模型,分析兵馬俑的細部刻畫。

(2)各小組彙報觀察結果,教師適時進行引導。

A、髮式;

B、鬍鬚;

C、臉部表情;

D、姿勢;

E、裝束;

F、陶馬

3、辨一辨,認一認:(課件6)

將軍俑、軍吏俑、士卒俑等

(本環節為本課的重點環節。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瞭解兵馬俑雕塑寫實的藝術特色;又通過小組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對秦俑雕刻的細部刻畫進行觀察、討論、分析、描述,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解釋,使學生逐步學會欣賞雕塑作品的內在本質。最後,通過辨一辨,認一認,學生的判斷能力得到了鍛鍊,欣賞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探索評價(課件7)

1、中外賓客對秦始皇兵馬俑的評價

2、學生評價

(1)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選代表説;

(3)寫一寫感受

3、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在“欣賞評述”課中,“評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不但要學會欣賞,而且還要學會評價,把自己的看法通過口頭或書面語言進行表達。教師及時對學生從兵馬俑雕塑的欣賞延伸到愛國主義的教育,使他們從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

四、課後拓展(課件8)

1、説一説:你還想知道哪些與“秦始皇陵兵馬俑”有關的內容?

2、有待探討的問題:

(1)秦始皇陵兵馬俑具有哪些歷史文化價值?

(2)什麼叫世界文化遺產?我國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3)中國古代俑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4)泥塑、陶器與青銅器的發展歷史又是怎樣?

(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上網、到圖書館查閲、詢問家長等方式蒐集相關資料,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五、教學反思

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欣賞不是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羣體的互動與交流。欣賞評述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以直觀的方式進行欣賞,另一是以理性的方式進行鑑別。針對本課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種學習方式,通過描述──分析──解釋──評價這一遞進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欣賞秦始皇兵馬俑雕塑,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並預習兵馬俑的相關資料,在導入課題後,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兵馬俑的地理位置、發現時間、規模多大等,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基本上能夠把問題回答準確,但這種描述是初步的、相對客觀的。

接着,通過錄像欣賞,讓學生分析兵馬俑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學會用語言表達寫實的具體體現,如氣勢磅礴的軍陣、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形態逼真的陶馬等,為下一步的欣賞活動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欣賞秦俑雕塑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讓學生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為了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較好的欣賞效果,我有意識地把秦俑的細部刻畫分成髮式、鬍鬚、臉部表情、姿勢、裝束等幾大塊,分發圖片和模型讓各小組有重點地欣賞、討論、分析,教師融入其中一起探討學習。在小組彙報中,教師儘可能地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如:通過人物的表情、鬍鬚刻畫,你認為他是什麼性格的人?從人物的髮式、裝束和姿勢的刻畫上,你認為他的職位、職能是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憑藉學生的回答適時解釋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技巧等。最後讓學生通過辨一辨、認一認,學會辨認將軍俑、軍吏俑和士卒俑,這樣,學生的欣賞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評價階段是學生在進行了前面的學習活動後表達對秦始皇兵馬俑雕塑藝術的具體感受。我讓他們先用口頭語言表達──互相説,選代表説;然後再用書面語言──用短文或短句進行表達;最後請學生朗讀小結部分,引起情感共鳴。學生由衷地感受到秦俑雕塑藝術的魅力,並對古代藝術大師高超的雕刻技術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起濃濃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反思

本課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欣賞秦俑雕塑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讓學生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為了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較好的欣賞效果,我有意識地把秦俑的細部刻畫分成髮式、鬍鬚、臉部表情、姿勢、裝束等幾大塊,分發圖片和模型讓各小組有重點地欣賞、討論、分析,教師融入其中一起探討學習。在小組彙報中,教師儘可能地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如:通過人物的表情、鬍鬚刻畫,你認為他是什麼性格的人?從人物的髮式、裝束和姿勢的刻畫上,你認為他的職位、職能是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憑藉學生的回答適時解釋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技巧等。最後讓學生通過辨一辨、認一認,學會辨認將軍俑、軍吏俑和士卒俑,這樣,學生的欣賞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6

學習流程:

一、交流資料、釋題引趣

根據查找的資料對秦始皇陵兵馬俑進行介紹: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第一家皇家陵園,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1974年以來,共出土兵馬俑7000多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引起全世界的震驚與關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二、預習檢測

1、把課文讀通、讀準

2、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並用它們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提醒同學們難讀的字、詞。

三、閲讀導學

帶着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有什麼特點?

2、“秦始皇陵兵馬俑”有怎樣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和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

3、面對氣勢恢宏的兵馬俑,你感受到了什麼?彷彿聽得或看到了什麼?

四、自主學習

六年級語文學科教學案

時間:主備:參備:序號:2-5-1

五、合作交流

六、展示點撥

1、“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氣勢宏偉、規模宏大、結構嚴整。

2、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高超藝術體現在:傳神、栩栩如生、神情各異

製作藝術令人驚歎,體現在:四道工序(製作粗胎、細塑、裝窯燒製、彩繪)細緻嚴謹3、秦始皇陵兵馬俑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金戈鐵馬的壯觀,以及作為一個人的自豪。

七、拓展延伸

 任選一題:

1、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段落。

2、自己蒐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資料。

3、以“秦始皇陵兵馬俑想到的”為題寫一讀後感。

 學習:(談收穫和困惑)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是北師大版十二冊第二單元遺蹟中的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是一篇説明文,它比較詳盡地評介了位於我國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作者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特點,雕塑藝術以及製作技術三個方面對它進行了詳盡介紹,並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作了高度的評價。全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凝練,寫得具體細緻。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興趣,去了解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二是培養學生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閲讀課文,提高閲讀效率。

學生分析:

應該説,神祕而古老的兵馬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六年級的學生由於歷史知識有限,特別是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瞭解得比較少,所以課前應組織學生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另外,由於學生對感性的材料比較感興趣,所以課堂上應準備一些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閲讀文章,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並且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3、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威武雄壯,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歷史的悠久。

教學重點:

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閲讀文章,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並且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教學難點: 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威武雄壯,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歷史的悠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釋題引趣

1、談話導入。

大約20年前,比利時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籲:“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吧!當我們還在漫漫黑夜時,中國人在幹什麼?”你知道這則消息指的是什麼嗎?(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板書課題並齊讀。現在老師就帶領同學們進行一次難忘的藝術之旅(出示課件)

2、交流資料,釋題引趣。

根據查找到的資料對秦始皇陵兵馬俑進行介紹。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隸社會,奴隸產死後,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隸來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後期,隨着社會的發情,奴隸漸漸獲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隸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來進行。

(2)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我國陝西西安臨潼城東5000米處,有一處顯赫的皇陵,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1974年以來,共出土兵馬俑7000多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1987 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被譽為“世界第入大奇蹟”。

3、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國外展出以後,引起了怎樣的反響?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關鍵詞語。(“盛讚”)

(結合內容理解“盛讚”)

過渡:從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請一起學習一下,看看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什麼會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盛讚?

二、整體感知,交流反饋

1、自由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準讀通,難讀的字詞做上記號。把文章中你主為比較關鍵的詞語畫出來,並且試着用這些關鍵的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來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書:地下大軍高超藝術製作技術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

師:同學們,讓我們展開快樂搜索行動,看書閲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關鍵的詞語,你能用這些詞語給我們概括出這支地下大軍的特點嗎?

1、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氣勢宏偉、規模巨大、結構嚴整

2、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兵馬俑的這些特點?誰來結合具體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1)、一號坑是以步兵為主、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特點是規模龐大、佈局嚴密。

軍陣分為:前鋒、軍陣主體、側衞和後衞

陶俑分為:步兵俑、弩兵俑、車兵俑、騎兵俑

(2)、二號坑由四辦公桌方陣組成,特點是:進可攻,退可守,首尾呼應,變換靈活。

四個方陣:東邊為弩兵方陣;南部是車兵方陣;

中部為車、步、騎兵組成的混合方陣;北部是騎兵方陣。

引導想像:這樣佈陣在戰鬥中有什麼好處?

(3)、三號坑由戰車和護衞隊組成,為統帥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讀第4自然段,説説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為什麼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

1、理解“無與倫比”

2、自己讀“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這一部分,畫出關鍵詞語。

交流並板書:傳神、栩栩如生、神情各異。

3、文章中哪句話最能體現出兵馬俑的傳神?齊讀:“站在它們面前,我們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它們交談。”

師:這無與化比的高超藝術,古代的勞動人民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呢?

(三)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

1、學生學習,教師加以指導。

2、交流反饋

兵馬俑的製作分四道工序:製造粗胎、細塑、裝窯燒製、彩繪。

3、看起來好象不復雜的四道工序為什麼會讓國外的科學史家驚歎不已?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理解這四道工序的細緻和嚴謹。

結合資料瞭解當時的先進的科學技術。

四、全文小結,情感延伸

1、面對兵馬俑,人們無不為它那恢弘的氣勢和高超的製作技術所折服。今天讓我們再次佇立於幹什麼俑坑前,來檢閲這支蓄勢待發兩千多年的秦國大軍吧!(出示一號坑)佇立於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或聽到了什麼?(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金戈鐵馬的壯觀,作為中國人的自豪等)就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吧!(生齊讀)

你怎麼理解老華僑説的話?(扣住“揚眉吐氣”來理解。)

2、迄今為止,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已接待5000多萬人次,在這些參觀者中還有100多個國家的元首。(大屏出求:請學生朗讀法國總統希拉理讚歎説:“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現在秦俑坑的發現可以説是第八大奇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説:“這是世界的奇蹟,民族的驕傲。”

3、教師小結:同學們,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祕的土地,中華民族的歷史從這裏拉開序幕,炎帝和黃帝在這裏締造了最初的華夏文明,在中國歷史上包括秦朝在內的十三個王朝在這裏建都。如果説同學們對西安或秦王朝感興趣,我們可以去查詢更多的資料。

五、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任選一題:

1、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段落。

2、整理自己蒐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

3、以“秦始皇陵兵馬俑想到的”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秦始皇陵兵馬俑

地下大軍 氣勢宏偉 規模巨大 結構嚴整

高超藝術 傳神 栩栩如生 神情各異

製作技術 令人驚歎 無限自豪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

1.學習3、4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作業 。

2.瞭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4.用也許、似乎造句。

5.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用段意歸併法歸納主要內容。要做到語句簡潔、連貫。

2、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難點 :

1、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揭題,激情入境:

1.導入 :在數千年文明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蹟,它是秦始皇兵馬俑。

2.讀課題,想讀出什麼感覺?

3.用自豪的,充滿驚歎的,歷數淪桑的感情,用自己的聲音,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找出重點:

1.想看看兵馬俑嗎?欣賞作者用妙筆為我們鋪開的介紹兵馬俑的畫卷。

2.快速輕聲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兵馬俑的?

3.概括一下,寫了什麼?(板書:軍陣神態)

三、瞭解軍陣,讀出氣勢:

1.考慮一下,四人小組讀這段,可以根據角色怎樣分配任務

2.指名小組讀,為什麼?(瞭解總分總結構)

3.分別讀前鋒,主體,側翼和後衞三句話,掌握精鋭,強大,靈巧穩固的特點。

4.根據軍陣圖分別指出這三類軍士,並補充

5.能根據圖猜測一下當時他們是如何打仗的嗎?

6.是的,秦軍依靠這支軍隊獲得無數勝利,讀一讀作者如何盛情讚美軍陣的。

7.補充內,快速閲讀:

1)介紹了幾個俑坑?共有幾個秦俑?

2)兵馬俑分為兵俑和馬俑,這段提到幾種兵俑?

8.總結,好一個威武雄壯的兵馬俑。

四、揣摩神態,訓練句式:

1.導遊指引下,讀第四自然段。

2.這些兵俑共有的特點是?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什麼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將他們雕得像活的一樣,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們寫活了,我們能把他們讀活嗎?

4.介紹了哪幾種,最喜歡哪個兵俑,劃一劃,讀好它。

1)老戰士:

A.老戰士給你什麼印象?哪兒看出來的?(説,讀,比結合)

B.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種敬佩,大家一起讀一讀

2)小戰士

A.喜歡小戰士哪點?解釋稚氣,讀出稚氣

B.誰願意做個年輕充滿朝氣的小戰士,願意讀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3)戰馬:

A.戰馬在做什麼?戰馬有什麼特點?(抓住豎耳瞪眼,膘肥體壯的特點)

B.沒讀過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5.這三句描寫的句子中,都有一個作用相當,意思相近的詞,你發現了嗎?

6.出示似乎可能也許,表示什麼?

7.用上猜測的方法,能使靜化為動,死變成活,欣賞一個片斷描寫。

8.觀察,並寫句型

9.交流,彙報。

10.由兵馬俑的面相能聯想到性格,談吐,職業,這也是聯想的高境界了,要這知道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燒製出來的而已,如今我們眼前能這樣生動地展示出來,得歸功於技藝高超的匠人,和妙筆生花的作家了。

五、總結內容,再度激情:

1.最後,介紹一個秦陵的略圖。

2.我們能相信,當秦陵完全揭開神祕面紗的時候,必然會再次令世界震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l3o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