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閲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繫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閲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同時,在反覆閲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從中汲取民族智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閲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説”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閲讀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説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閲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説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閲讀中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着重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通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閲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通過比較閲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説”的作用,學習到“巧説”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好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課,你們來讀一遍題目,老師把題目寫到黑板上,這篇課文是你們預習過的,我來問一下,誰知道題目中的“諷”是什麼意思?學生答:“諷”指諷諫,下對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語言勸諫。非常好,這個題目中有幾個動詞?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諷”,一個是:“納”。好,那麼我們根據題目來推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幾個故事?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鄒忌勸諫,一個是:齊王納諫。好,非常好,補齊主謂賓,再來一次。鄒忌勸諫齊王,齊王採納鄒忌的建議。我們再來試一下,看文章哪幾段是勸諫的內容,哪幾段是納諫的內容。學生答:1、2段是勸諫的內容,第3段是納諫的內容。我們今天先來學習勸諫的內容。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正確流暢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品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及老師點撥等方式,分析人物説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問了三個人分別是妻、妾、客,同樣的問題“吾與徐公孰美?”,三個人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鄒忌提問之前還自信滿滿,得到肯定答案以後,反而認為自己確實沒有徐公美。藉助朗讀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來探究其中的奧祕。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這種描述,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三)閲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説服力。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説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説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閲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説的技巧。

不用批評與指責,充分尊重被勸説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

(四)課堂訓練

老師活動:在班級組織的“親近書信,傳承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活動中,班委會發出欣賞名人書信、用書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議。可你同桌對此不感興趣,仍熱衷於打電話、玩微信,你怎麼勸説他呢?

學生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練習。

(五)鞏固基礎知識:

通過本課習題,積累本課所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通過積累文言字詞,培養學生古文的閲讀理解能力。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找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閲讀題。

(六)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鄒忌諷諫 :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勸諫 (類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3rk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