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欣賞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寫人記事(重在細節)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實而有韻味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寫人記事。

2.品味平實而有韻味的語言。

【教學方法】文本研習、自讀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金嶽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採取了一種輕鬆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於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嶽霖。

(板書文題) 出示資料金嶽霖介紹。

金嶽霖(1895—1984),中國現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字龍蓀,湖南長沙人。1926年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授,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1954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79年被選為中國邏輯學會會長。1953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員、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後歷任全國政協第二、四、五、六屆委員,還曾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金嶽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上。發表了幾十篇哲學和邏輯論文,出版了《邏輯》《論道》《知識論》3部專著。在哲學本體論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個基本哲學範疇,認為個別事物都具有許多殊相,而殊相表現共相。個別事物還具有一種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樣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構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認為。能出入於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變動生滅乃至整個現實世界的過程和規律,也就是道。在認識論方面,金嶽霖肯定有獨立於認識主體的本然世界。金嶽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他推動了中國對現代邏輯的研究,並培養了許多邏輯學者。(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嶽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離我們那麼遙遠。

附: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O~1997) 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説。

1943年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和歷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文學雜誌》、《文藝復興》和《文藝春秋》上發表《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家》等短篇小説,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後在北京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後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著有小説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説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另有一些京劇劇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説。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他以散文筆調寫小説,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於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在學課文之前,先掃清字詞障礙(略)

四、文本研習:

1、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第一段總領全文,其中有個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這核心句中有個詞是全文的文眼,請讀第一段找出來?

明確: “西南聯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嶽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嶽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體現先生有趣之處!

明確:a.樣子有點怪——讓人莞爾

b.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c.幽默的答問——以希奇古怪的問題回答希奇古怪的提問

d.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

e.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f.講座時停下來捉跳蚤把玩——不拘小節大有六朝名士捫蝨而談的餓遺風。

g.他和雲南鬥雞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試水果的大小——孩子氣十足,充滿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結:這個學術上聰明過人,在現實生活中,確是個讓人發笑,率真可愛,不拘小節,自由隨意,孩子氣十足充滿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為特別的率真。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還有重情的一面,試作分析。

明確:

(1)給逝去的人林徽因過生日——重於情深於情。其情也特別的深特別的純粹特別的真摯特別的偉大。第十段中説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於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個建築學家,曾參與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她還是個詩人、中國現代作家,風華絕代、聰明過人,她嫁給樑思成後,金先生為她終身未娶,將愛情轉化為友情,與樑林夫婦結為友誼深厚的朋友,和他們一家始終比鄰而居,給他們照顧孩子。在林徽因死後還給她過生日,可見金先生重於情深於情。《世説新語》上説:“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如果這個我輩能囊括一些人的話,金先生算一個吧,我們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類吧。

(2)金先生重情不僅是對林徽因對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還有一個細節體現了金嶽霖先生重情,是那個地方?

明確:在第五段中林國達溺水而亡後,一向有趣的金嶽霖先生在歎惋林國達死了很不幸之餘,竟然一節課都沒有笑容。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在講座時停下來,當着學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個在林徽因死後還給她過生日的人,讓我們用什麼話來評介他呢!也許我們無從説起,那麼還是用汪曾祺的文字來概括吧!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可以用來概括金先生特點的那句話?

明確: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就讓我們借這來看作對金嶽霖先生一生的特點的概括吧。

一肚子學問”前文沒有説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説明,請同學們齊讀第十三段!

4、通過以上有關金嶽霖先生行事的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金嶽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較為複雜,在學術上聰明過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諳世故,頭腦單純;他待人真誠、坦蕩,但學生覺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學問之事,以致對社會人事的感受理解與眾不同,於是從內心到外表都特立獨行,沒有想到要從眾從俗,也正是這種孤獨精神和單純心理,才使他靜心做學問,成就了他的學問品格。

六、這種沖淡雋永同時還體現在字裏行間,使本文的語言呈現什麼特色?

明確:本文語言平實而有韻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樣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簡練,不事誇張,只求辭達而已,但卻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本來面目,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

讀讀課文第九——十一段體會一下。

也許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具有感染力的簡潔而暢達的文風已凝聚在字裏行間,使全文恬淡而有韻味剋制而有神采。

七、 作業

同學們上學多年,一定遇見過許多老師同學,他們一定有許多有趣的、有特點的、讓人發笑的言行舉止。當堂講講。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學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刻畫人物

⑵ 理解細節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個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 瞭解金嶽霖先生的性格特徵

⑵ 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瞭解金嶽霖先生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並運用細節描寫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有位記者採訪金嶽霖時説過這樣一句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聽後立馬反駁:古有秦少游,今有雙黃蛋,我汪曾祺還要排在後面呢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能夠得到什麼信息?

明確:寫人文章,並且作者對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選修課的教師)

四、人物介紹

金嶽霖先生,中國現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代邏輯的研究,並培養了許多邏輯學者

六、簡要介紹西南聯合大學(多媒體展示圖片)

七、課文分析

1、思考:作者寫出了金嶽霖先生怎樣的個性?

明確:有趣

2、問題探究:金嶽霖先生的有趣體現在哪裏呢?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請帶着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

3、多媒體課件以及板書配合歸納明確:

金嶽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態、眼鏡、衣着

2、奇特的行為舉止: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一隻大斗雞,同一桌吃飯;蒐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問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4、對專業理論的獨特理解: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説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論説二者沒有關係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後,他還給她過生日;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不再風趣幽默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4、介紹金嶽霖與樑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間的友誼,從中體會金嶽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體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嶽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金嶽霖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6、口頭作文訓練:請你把有趣的老師描繪出來,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點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後請代表發言,學生猜)

7、小結: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寫出了金嶽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綸的金嶽霖形象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八、佈置作業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或同學寫一寫

【板書設計】

金嶽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為舉止

有趣 獨特的教學風格

對專業理論的獨特理解

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情感內涵比較豐富的記人的散文,內容並不深,學生在鑑賞過程中,大都能夠發現並分析細節的作用,但大多數學生在鑑賞過程,僅停留於細節表層,非常浮泛本課在強化學生在感性體悟作品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在鑑賞過程中養成咀嚼涵詠的習慣,尤其是要沉潛到作品的深處體悟細節之美另外,能夠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銜接,讓學生通過探究來概括、提煉和積累鑑賞方法,提升學生對作品的理性分析評價的能力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金嶽霖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二是:作者汪曾祺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來刻畫金嶽霖的這樣的課題,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學習過程,獲得一種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後應該經常這樣做

一、務必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於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説,課堂上對於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已在這方面做了嘗試,但是做的還不到位,希望以後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重視學生的認知與疑惑

在《金嶽霖先生》一課的開始,我先將文題及作者板書至黑板,隨即提出一個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得到什麼信息?於是學生得出了諸如:這時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對金嶽霖的尊敬之情等等信息,但也從中產生了為何作者會對金嶽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之類的問題採取這種方式導入是因為,就這篇課文而言,我認為重點應是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出來的通過學生的認知和存在的問題,教師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達到解惑的教學要求但是,由於我自己對部分知識重點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對作者汪曾祺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來寫金嶽霖先生的?即對細節描寫手法的分析不是很突出,造成了顧此失彼的遺憾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語文教學是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僅在輔助兩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體閲讀語文的魅力在於語言本身,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而必須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去感悟、領會若過分依賴多媒體,濫用多媒體,就會在無形中扼殺學生的想象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們應對學生經驗的盲區、知識的盲點、思維的堵塞處、情感的模糊處等方面起輔助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展示的多媒體課件中儘量做到不可替代主要展示一些圖文信息,但是,由於身為一名新教師缺乏實戰經驗,在課件的製作上忽視了實際場地的條件與限制,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多加留意。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3

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

2、體會金嶽霖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對文中“閒筆”的理解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看這張漫畫,這個戴着鴨舌帽、駕着一副眼鏡的老頭是誰呢?(有同學看了這幅漫畫在笑,能不能説説你們笑的原因?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汪曾祺先生的《金嶽霖先生》。

二、瞭解作品人物和作家

他們是何許人也呢?我們來看幻燈。

金嶽霖(1895-1984)中國現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代邏輯的研究,並培養了許多邏輯學者,被稱為“中國哲學第一人”。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這些小説都以散文筆調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於地方特色,屬於民俗風情小説。

三、分析人物特點和寫作技巧

1、汪曾祺是金先生的`學生,此文是一篇回憶性文章,那麼在弟子眼中的老師是怎樣的呢?能不能從文中找一個詞來説説?(很有趣)

2、這就是此文的文眼,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那作者又寫了哪些事來突出這一特點的?請大家看文章,找一找。

3、請大家談談吧:外貌怪:帽檐壓得低、鏡片一隻白一隻黑、腦袋微仰

穿着怪:除體育教員,唯一一個穿黃夾克的(為了行動方便)

教學風格:穿紅毛衣的回答問題(幽默)、以怪問題回答怪問題(機智)、對學生的培養(對話式教學,輕鬆隨意,明主平等)

專業研究:很好玩(率真)、小説和哲學沒關係(嚴謹)

對待友情:林國達死了,一堂課沒笑容。“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個叫林國達的學生淹死了,金嶽霖感到很不幸,很痛苦,上課也就沒了笑容,我認為這既是師生之情的真實流露,更是對生命的意外消逝所表現出來的悲憫。金嶽霖是哲學家,而哲學關注的就是生命的價值,可以説,金嶽霖不是僅僅在紙面上做學問,更能用他的實際行動實踐他的學問。)(真性情)(補充交代他和林,脱出金老的執着與痴情)

對待生活:捉跳蚤、養鬥雞、比大小、在平板三輪車上逛王府井(天真同趣、老頑童)

4、大家説的很好,總的來説,作者從五方面寫了金先生的“有趣”:獨特的外貌言行、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專業獨特的理解、對友情獨特的表達、對生活獨特的熱愛。文章的最後作者用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金嶽霖的“個性”,這句話是:(生讀:“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5、從這篇文章中,大家應該明白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來了吧?

(要運用細節描寫、要抓住人物主要特點,這些都來源於仔細觀察和認真篩選。)

我們在瞭解了金先生的細節後,能不能用另外一個詞來概括其品性?(“有趣”是外在表現,“真”是內在美德)

6、能不能結合本文具體説説?(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作為一個大學者,金先生在學術上聰明過人,很有成就,具有真知識;在做人上很純真、真誠、具有真性情。我個人理解,汪曾祺先生其實是借對金先生的懷念來警示世人尤其是知識分子,要做一個個性的、立體的、大寫的人。)

四、體味“閒筆”

1、既然要扣住人物特點來寫人物,那大家對此文中的某些內容有沒有疑問?

文章第二段寫了朱自清的穿戴,還寫了聞一多的穿戴以及他大罵蔣介石的事件,是不是跑題了?

(補充交代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的校風、學風:寬容個性、思想自由、學術氣氛很濃)

(這説明金先生的穿着不另類,西南聯大對教師的儀表要求其實是很寬鬆的,當時正是國難時期,物質條件相對困難;更主要的是西南聯大的寬鬆氛圍不只體現在衣着儀表上,學術研究與爭鳴是很正常的事,對教師的個性也是持很大的包容性的。有了這樣的背景,這些學者們才個性張揚,才很立體化。西南聯大也培養了很多傑出人物: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鄧稼先、朱光亞)

(聞一多在龍雲兒子家罵蔣介石這個情節,有史料價值,但不可取。)

寫王浩管吃了飯就打球叫練盲腸,寫他腦袋很大,剃光頭,又寫他向作者索畫,寫我畫的具體內容,像畫宣威火腿,大葱,蒜,還有蘑菇,似乎都與金嶽霖沒關係?

(用學生的出色——學問的出色,愛國的情懷,當然也包括舉止的獨特,來説明金嶽霖的影響?但按常規,這樣的文章一般應怎麼寫呢?應是寫王浩在學術上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在做人上怎麼特立獨行。因此,汪老取材還是比較隨意。)

2、幻燈片內容總結

a創造了聯大校園生活和金先生生平事蹟的實感氛圍

b汪先生此文有回憶錄性質,涉及的又都不是凡人,這種文章,幾乎所有內容,凡是能記起的,都是寶貴的史料。

c汪曾祺的小説和散文中這樣的文字是比較多的,這成為了他的一種風格。

d我們在平時練筆中不能學。

五、體會語言特色

1、漫畫是用誇張的手法,這篇文章中的金老,通過汪老的筆讓我們獨到了有趣,那他有沒有極盡誇張之能事呢?

2、幻燈片看對汪老的語言評價(汪曾琪的散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精緻。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雲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鬆,滋味近似。”)

3、總結此文語言特點。(全班讀第9、10小節中的幾個好玩的細節)(作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近乎笨拙地去記述原生態的生活細節,本色地記實金先生的音容笑貌。我們覺得好玩,是細節本身具有可笑性和反常性。)

語言特色:不事雕飾

平淡質樸

飽含深情

六、總結全文

“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我們感受到了世間最燦爛的風景,品讀到了最樸實最美好的靈魂,希望大家在人生之路上也追求一個“真”字,做一個真實的自我。

七、課外延伸,品讀細節

文段:衚衕口來了個捏麪人的老藝人,大家都説他捏得好,買的人多,於是我也去看個究竟。我半信半疑地向衚衕口走去,只見圍了許多人。我好不容易扒開人羣,擠了進去。這兒坐着一位瘦小幹練的爺爺,黑黝的皮膚,一雙粗糙的大手,手裏拿着一個武松打虎的半成品,只見他拿起一小團紫色的面,捏成細絲,貼在武松的手背上,就成了暴露的青筋,接着又拿起一個紅色的小面球,用針挑了幾下,插在武松的帽子上,就成了紅絨球……此時,人羣中響起一陣嘖嘖歎聲“蓋了!”“神了!”“絕!”“賣給我吧,我出一塊!”“哎,我出兩塊!”……“嗨,總得講個先來後到吧!”他笑着説,把麪人遞給了第一個人,那人高興極了,掏了錢,歡天喜地地拿起麪人走了。

此文段寫人注重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極好地顯示出人物的個性。外貌描寫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運用“瘦小幹練”,“黑黝的皮膚”表現出老爺爺的精神矍鑠,用“一雙粗糙的大手”與靈巧的動作形成對比,突出老藝人的勤勞和手巧。文段有了一系列準確而又連貫的動詞“拿、捏、貼、挑、插”,生動地表現了老藝人嫻熟的技術。用圍觀者發出陣陣的“蓋了!”“神了!”“絕!”的讚歎聲側面襯托出老人的手藝高超。

八、佈置作業

抓住你熟悉的一個人的特點,寫一段細節。

九、板書(略)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細節描寫的特點和作用,品味平實而有韻味的語言。

2、學會運用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

3、瞭解金嶽霖先生的性格特點,並通過本文了解當時西南聯大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鑑賞本文的細節之美,並通過細節感受人物美。

教學難點

品析本文平實而自然卻飽含感染力的文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文章《金嶽霖先生》,共同走進汪曾祺的文學世界,去品味他用沖淡雋永的語言、幽默滑稽的筆法描繪傳神細節,感悟金嶽霖先生情趣豐富的性情人生。

二、瞭解作家及本文主人公金嶽霖先生。

(説明:這一教學環節,可以設計為學生自由交流課前預習查找的相關資料,或者教師直接向學生介紹。)

三、閲讀指導。

1、第一遍閲讀:默讀(把握文章大意)。

2、第二遍閲讀:範讀(掃除詞句障礙)。

四、整體感知。

1、請找出本文的核心句及文眼。

2、作者選用了與金嶽霖先生有關的哪些細節?寫出了他怎樣的個性?

五、品析細節。

1、作者選了許多與金嶽霖先生有關的生活細節,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選擇你認為最為傳神的一兩個小細節來評點人物的性情魅力。

示例如下:

“怪”:

(1)穿戴“怪”。

①他常年戴着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脱下。

②一副眼鏡一隻鏡片是白的,一隻是黑的。

③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教授裏穿夾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2)語言“怪”。

①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

②他有時一上課就宣佈:“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聽完回答説:“Yes!請坐。”

③邏輯學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覺得它很好玩。”

④講課中間,喜歡停下來,總喜歡問一問成績最突出的同學:“王浩,你以為如何?”

⑤搞文學講座,題目是《小説和哲學》,講了半天,結論卻是:小説和哲學沒有關係,“紅樓夢裏的哲學不是哲學”。

(3)動作行為“怪”。

①走路奇怪。微仰着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②提問回答的方式很奇怪。一是提問穿紅毛衣的女同學,一是用奇怪問題回答奇怪問題,還有講課中間詢問成績突出的同學之見解。

③所教人數也奇怪。“符號邏輯”這門課選修的人很少,教室只幾個人,有時是他和王浩二人的對話。

④一些細節很奇怪。搞講座的時候,當着學生的面,把右手伸進後脖頸,捉出一個跳蚤,捏在手指裏看看,甚為得意。

⑤愛好奇怪。和鬥雞在一個桌子吃飯;和教授的孩子進行比賽,輸了獎勵孩子大梨、大石榴。

⑥毛主席讓他多接觸社會,八十多歲的他,和三輪車伕約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帶轉一大圈。

“重情”:

(1)給逝去的林徽因過生日——重於情,深於情。

其情也特別深、特別純、特別真摯、特別偉大。課文中説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於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

(2)林國達之死——珍惜師生情。

其情彌深,整堂課都沒有笑容。

寫完這麼多的細節,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

教師小結:一句話,收住了全文。“王府井人擠人,熙熙攘攘,誰也不會知道這位東張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字裏行間表現了對老師的崇敬,對聯大生活的懷念。站在這幾則或曰趣事或曰逸聞的彩筆勾勒出的金先生的肖像前,我們可以感受到金先生的性情魅力,他的質樸、率性、自由、純真、有愛心、有學問、重情義、愛生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分析文中的“閒筆”。

學生還可能提出如下細節,教師靈活掌握,進而分析文中的“閒筆”。

(1)文章第2自然段描寫金嶽霖的穿着之後,卻寫到聞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更進一步聯想到聞一多大罵蔣介石的情景。這是不是離題萬里啊?

生1:作家在此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用聯大其他教授的率真與正氣來襯托金先生的品性。

生2:我認為汪曾祺寫《金嶽霖先生》,並不是只為傳主作傳。文章開頭就説:“西南聯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嶽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這句話説得很清楚,“有趣”是西南聯大許多教授的共同特徵,金嶽霖先生只是西南聯大教授那一特殊羣體中的一位。

生3:是的,我也同意此説。文章的結尾再次提及:“聯大的許多教授都應該有人好好地寫一寫。”可見,金先生是羣像中的一位代表,金先生身上,折射出作為“精神聖地”的西南聯大諸多知識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因此都應該寫一寫。這句話與開頭遙相呼應,看似隨意之筆,實際上是作者匠心所在。

(2)文章由金嶽霖的得意門生——王浩,展開聯想,寫到王浩“現在成了洋人”,又進一步詳細交代了與作者的來往。此處細節是不是應該刪去?

生1:此處仍是襯托,先看看王浩是個怎樣的人。王浩的一個好朋友是“我”的同事,大家時常一起玩,於是就和“我”一直聯繫,可見王浩是個率真、隨和、易於結交的人。他不僅在學術上師承金先生,在某些品行上,甚至是性格上都受其影響。

生2:王浩的光頭造型,“我”的創意大作,都是師承金先生。其實汪曾祺本人也是金先生的高徒,他的漫畫多有個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生3:作者不惜筆墨給我們刻畫金嶽霖先生的高徒的形象,也是側面展示了金先生成功的教育,若沒有不凡的人格魅力,怎能影響學生?

(3)文章中還有些看似贅餘的語言,如“沈先生當面和背後都稱他為‘老金’”。為何分言“當面”和“背後”?

生1:稱其為“老金”,由此可知此人既可親又可敬。當面尊稱可以理解;背後也稱老金,那種尊敬和親密的感情就是發自肺腑的了。

生2:背後不用稱呼全名,大家都知道所講的是誰,可見他的知名度和認可度。若是無名小卒,恐怕連名帶姓地介紹,別人也弄不清是誰。這也説明金先生為人隨和,人緣又好,同事朋友相處十分融洽。這一點在後文記錄的許多小事中也有所體現。

(4)因為金先生有眼疾,常年戴帽,帽檐壓得比較低,所以“腦袋總是微微地仰着”,後來眼疾好了,但是作者還是強調金先生那種微微仰着腦袋的姿勢一直保留着。文章為何不厭其煩地強調這一點?

生1:體現了金先生敬業、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哪怕是有眼疾,哪怕需要如此費力的姿勢,他也不放棄對學生的關注,以至於這個姿勢成了習慣,眼睛好了也改不了了。

生2:這樣的一個姿勢,深深映入學生的腦海,這是最動人心扉的細節。多年後,如汪曾祺這樣的學生們,回憶起恩師的姿勢,也許都會心頭一熱。

教師小結:大家之作,細微處往往獨具匠心。葉聖陶先生主張研讀課文時“字字不宜忽,語語悟其神”,我們在這些細節中,真切地體會到金嶽霖先生的人品及性情。正是這些全文不起眼的“閒筆”,卻藴藏着獨特的藝術創造,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位先生:

哲學邏輯,俯身鑽研現嚴謹;

呢帽麂皮,仰首前行顯從容。

3、試着給“細節”一詞下定義,並談談細節的魅力何在。

提示:細節是文藝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組成單位,細節描寫要具有真實性,要服從藝術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主題思想表達的需要。只要學生能抓住“細微”“真實”等關鍵詞即可。

六、拓展延伸。

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分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説,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全詩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詩人在寫家信時深感思鄉情切,由於“意萬重”而覺得無從下筆,由於時間“匆匆”,擔心有些話説不清楚,交代不周全,又因託“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似乎有點“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書成封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裏漏寫了什麼重要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看。“開封”的動作,表現了詩人對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唯恐遺漏了一句。正是“臨發又開封”這一耐人咀嚼的動作,使得這句詩具有穿透千古的力量。這一細節寫得非常細膩,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卻韻味尤濃。

七、教師總結。

讀過此文我們覺得主人公真純可愛,質樸可親,佩服他閲歷時世浮沉、洞察萬物的從容淡定,繼之就是深深的憐惋與喟歎了。而這些都是通過作者細膩傳神的細節(肖像、動作、行為舉止等)凸顯的,我們能否也拿起筆,把那些明媚的或灰白的心靈感悟寫在歲月的河岸上?期待同學們課下進一步嘗試。

八、佈置作業。

運用從這篇課文中學到的“細節”描寫,以小細節見大人物的方法,寫幾個人物片段,或者也可以將寫人的舊作拿出來進行修改加工。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體會金嶽霖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位博士,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飽受歐風美雨的沐浴,生活相當西化。西裝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個頭,儀表堂堂,極富紳士氣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紳士。他酷愛養大斗雞,屋角還擺着許多蛐蛐缸。吃飯時,大斗雞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餚,他竟安之若泰,與雞平等共餐。

他就是金嶽霖先生,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

二、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1、金嶽霖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是一個有趣的教授,他學問淵博,性情率真,感情真摯。

2、汪曾祺寫金嶽霖選用了哪些材料?(請用簡潔的語句概括。)

明確:穿着打扮、課堂提問、關心林國達、理解專業、對話教學、捉跳蚤、和鬥雞同桌吃飯、和小孩子比賽、給林徽因過生日 、坐三輪車逛王府井大街

3、文本中有許多細節描寫都表現了金嶽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細節描寫?説説你的理由。

明確:捉跳蚤和鬥雞同桌吃飯。(展示漫畫。)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要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重點欣賞上面這兩個細節。)

5、“捉跳蚤”,“和鬥雞同桌吃飯”這兩個細節寫出了金嶽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頑童形象。但金嶽霖先生受人們的尊敬僅僅是因為他有趣嗎?文本中有沒有哪個細節表現了金嶽霖先生另外一面,讀了以後讓你感動,讓你慨歎?

明確:“給逝去的朋友林徽因過生日”這個細節表現了金嶽霖先生重於情深於情的一面。

(這個教學環節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相關文字,深入文本體會細節的魅力。)

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英]塞斯邁爾斯《自助論》“就像從很小的孔穴能窺見陽光一樣,細小的事情刻畫出人的性格”,細節描寫運用得當,具有傳神寫照的藝術效果。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找一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2、我們通過對《金嶽霖先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到了細節描寫在寫作中的無窮魅力。但光體會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進行實戰演練。請大家以熟悉的某個老師或同學為對象,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四、小結

“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寫出了金嶽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綸的金嶽霖形象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五、作業

運用本單元學到的刻畫人物的方法,以你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為對象,寫一篇記敍文。

【相關資料】

在所有關於金嶽霖的傳聞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終生未娶。闡釋的版本相當一致:他一直戀着建築學家、詩人林徽因。

《金嶽霖先生》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金嶽霖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2、學習文章運用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文章運用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金嶽霖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品讀、討論、合作學習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歌曲《纖纖手》

這是20xx年清華大學學生王昊為紀念金嶽霖先生誕辰110週年而創作的一首歌。(引出《金嶽霖先生》)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金嶽霖先生》譯文,請大家翻開課本看一下,這篇文章收錄在課本第幾專題呢?(第四專題,慢慢走欣賞啊)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放慢腳步,好好地來欣賞欣賞金嶽霖先生!(板書“金嶽霖先生”)(授課方式主要是“品讀”)

二、明確學目標

下面我們首先來明確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幻燈片)

三、檢查字詞讀音(出示幻燈片)

我們把這些詞來齊讀一下,每個詞讀兩遍。

(過渡語:課下大家通過認真地預習,已經對汪曾祺、金嶽霖、西南聯大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接下來我們直接進入對文本的學習)

四、齊讀第一段,思考作者為什麼寫金嶽霖先生?

明確:①金嶽霖先生有趣

②他是“我”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好朋友

③我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中提到過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裏沒有寫進,覺得還應該寫一寫。

五、(過渡語:作者已經寫過金嶽霖先生了,覺得還應該寫一寫,那麼金嶽霖先生身上有什麼樣的獨特魅力呢?下面我們就走進這個人。要想真正感受到金嶽霖先生的獨特魅力,我們必須抓住本文中的細節)

1、什麼是細節?

2、細節的作用(出示幻燈片,一名學生來讀一讀)

3、鑑賞細節要領(讀————抓————品老師讀)

品:就如一杯美酒,一杯好茶,如果端起來就一飲而盡,那是和不出它的滋味的。要想真正喝出就得滋味茶的芳香,就要學會“品”。其實無論喝酒喝茶,還是賞景觀人,還是讀文章,都需要品的精神。下面我們就通過品細節來品讀金嶽霖先生。

(提示學生按照“讀————抓————品”這樣的步驟進行,邊讀邊劃邊做批註)

五、品讀細節(課堂有學生生成,老師引導)

(一)仔細閲讀全文,抓住細節描寫,把握金嶽霖先生的形象。找出讓你觸動最深的一點,並用一個詞語或短語表述。

示例如:

1、他常年戴着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脱下。

衣着很怪,讓人覺得有趣

2、一副眼鏡一隻鏡片是白的,一隻是黑的。

樣子很怪

3、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教授裏穿夾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經常:條件艱苦

只有金先生一人:怪、有趣、有個性(在學術上才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4、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

語言怪、對學生很尊重

5、他有時一上課就宣佈:“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聽完回答説:“Yes!請坐。”

提問問題的方式怪、獨特、有個性語言幽默。

6、邏輯學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覺得它很好玩。”

熱愛知識,才能夠做到把枯燥的知識當成樂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以知識為樂的人才能把學問做好,才能夠在學術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才能夠成為大學者、大教授。

7、搞文學講座,題目是《小説和哲學》,講了半天,結論卻是:小説和哲學沒有關係,“紅樓夢裏的哲學不是哲學”。

在學術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坦誠直率

8、微仰着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走路的樣怪

9、他講着講着,忽然停下來:“對不起,我這裏有個小動物。”他把右手伸進後脖頸,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裏看看,甚為得意。

語言幽默,不拘小節。在條件艱苦的生活中能尋找樂趣,個性使之然。樂觀。

13、和鬥雞在一個桌子吃飯;和教授的孩子進行比賽,輸了獎勵孩子大梨、大石榴。

童真童趣、童心未泯

14、給逝去的林徽因過生日——重於情,深於情。

其情也特別深、特別純、特別真摯、特別偉大。課文中説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於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幻燈片補充材料,與其他人對比更顯其情深)

15、林國達之死——珍惜師生情。

其情彌深,整堂課都沒有笑容。與平時上課的風格迥然不同。

(板書學生概括出來的詞語或短語)

(二)小結人物形象

根據細節品讀用一句話來概括金嶽霖先生的人物形象。

金嶽霖先生是一個———————的人。

明確:有趣、幽默、重情、可愛、天真、熱愛學問、有個性。

七、品讀金嶽霖先生的西南聯大精神

王安憶説:汪曾祺的文章“拆開來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他追求準確、簡潔,崇尚樸實、平淡,在意境和韻味上下功夫。”所以在這樸實的文字背後一定有你沒有讀出的金嶽霖的某些情感和精神。

(一)請大家再讀第二段“他身材相當高大——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思考:金嶽霖先生身上有着怎樣的西南聯大精神?

1、從金嶽霖先生、聞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衣着入手

他們穿着各有特色——————有個性

他們的衣着都是很破的、甚至是過時的——————他們追求的不是物質生活,而是精神上的富

有(聯繫學案上提供的西南聯大的條件、社會條件以及他們的成就)。

2、聞一多先生罵蔣介石—————————言論自由、不畏強權

3、他就這樣穿着黃夾克,微仰着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幻燈片出示西南聯大圖片和乞丐向朱自清乞討的故事,瞭解當時條件的艱難成度)

(1)把這句話想象成一個特寫鏡頭,從這個特寫鏡頭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有學生生成)

(2)微仰着腦袋——————在文中提到過多次,而且金嶽霖先生的這個微仰着腦袋的姿態一直未變。從這裏能夠看出他那種在任何艱難的環境中都不會被打垮的一種頑強的精神。

(3)深一腳淺一腳、土路——————走路的艱難,條件的艱苦

(4)他就這樣走着(重點體味“這樣”)

“這樣”是怎樣?他帶着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走着?

補充完整:他————————地走着

明確:執着、剛毅、堅卓、坦然、樂觀、(板書)

(二)小結

這是一個坦然的、執着的、樂觀的、崇高的背影,然我們一起來懷念他吧!

齊讀“他就這樣穿着黃夾克,微仰着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着。”

根據板書總結金嶽霖先生的個性與精神。

八、學以致用

1、幻燈片出示本文中的細節描寫(分好類),讓學生説一説這些是什麼細節,總結方法。

2、請同學們運用至少一種細節描寫的手法,寫一寫咱們身邊的老師、同學,讓大家猜一猜他是誰。(100字左右)

標籤: 教學 金嶽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kxx4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