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1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明白個人理想或人生目標的確定要從自身實際和國家需要出發,不能太隨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理智的分析事物、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應該如何向他人學習。

△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正確追星意識。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新課導入

學生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教師親自清唱歌曲導入

調節緊張的氣氛,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也可自然引入談心話題。

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讓幾個學生用特殊的方式道明他們心中的偶像,前提是不準直接説出他們的名字。

組織活動,並適時的提問學生喜歡的理由。並統計班上把影視明星當作偶像的人數。

以歡快的氣氛來讓學生説出心中最喜歡的偶像人物。

三、如此追星

學生觀看視頻《林鵑的故事》,看完後談感受。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提問:

你看了視頻後的感受?

你覺得中學生追星應該追什麼星?追星應該追求明星身上的什麼?

總結:追星應追其“行”,勿追其“形”!

用林鵑的故事來引出學生對於追星的看法,也讓學生體會到如此追星可能給他人帶來傷害。

四、尋找身邊的偶像

讓學生尋找自己班上他所敬佩的同學。並説明他為什麼值得學習?並説説對同學有什麼期待。

老師由追什麼星引導到一些各行各業的成功者。剖析追星產生的心理原因。再引出孔子的話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進步。

通過這樣的活動,更能讓學生明確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給了學生一次相互評價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五、找回理想

課前佈置學生填寫理想卡片,摺疊後放在小盒子裏。上課時叫幾位學生上來隨機從盒子中抽取卡片,看看能不能尋找到自己的理想卡。

老師組織活動。等學生上來抽卡片時,老師適時的尋找提問的機會。如果有學生抽到卡片就給以獎勵。

通過該活動可以使學生明白確定人生目標不能太隨意,需要從自身實際和國家、社會需要出發。也可提醒學生如果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理想,應及叫找回自己的理想。

六、相信自己

學生學跳手語舞蹈《相信自己》

老師也和學生一起學跳該手語舞蹈。

該活動意在讓學生重新温習一下發掘自身潛能的方法: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

七、結束語

學生充滿自信的回答老師的問題。

老師讓提本節課的最後一個問題。老師給予激勵的評

目的讓學生能以全新的自我形象走出課堂!

《自我新形象》教學設計2

《我理想中的我》

課標內容

本框內容沒有具體課標點對應,但卻是《自我新期待》整課內容的核心和最終落腳點。因為引導學生全面、客觀、發展地認識自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根據自身及社會實際需要,對自己產生新期待、確立新目標,併為這個目標進行不懈的努力。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指向學生自身,屬於對自我的探索與澄清,這是青少年成長中最緊要的主題。這樣的主題教師沒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思品課堂成為吐露學生心聲、滿足學生成長需要、澄清學生中存在的.偏差繼而踏上陽光大道的多功能福地。本課內容是嘗試思品課走“活動——感悟——內化”模式的極佳題材。

教學目標

●通過確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全面認識偶像,幫助學生走出偶像崇拜的誤區,為正確認識自己掃除障礙。

●通過“他們是誰”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麗,喚起學生對自身美好理想的追求。

●通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及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作出客觀的自我期待,併為這份期待努力。

●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真誠交流,使存在於生命中的事物變得平常化,為“內化”成為學生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媒介。

教學重點

面對新期待:“我是誰”

教學難點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我心中的偶像”

教學方法

活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準備

用於遊戲“尋找我們的同伴”的六個面具;學生所用材料,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見右表)

課外拓展

材料1、新聞報道:《南京打工仔葛勇摘取首屆全國古琴大賽高獎》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熱身站

遊戲:找找我們的同伴

通過遊戲,讓同學體會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堅信“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

組織遊戲,

學生自願參加,按遊戲規則完成遊戲活動,發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我心中的偶像

活動:説偶像

全面認識我心中的偶像,最後對偶像得出客觀評價。點出偶像多少承載着自己的夢想,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迷失自己。

指導學生填寫相應內容,瞭解學生中的偶像。

學生真實寫下自己對偶像的認識,在交流中,感受各自的偶像。

“他們是誰?

“她是誰?”

活動:辨認“他們是誰?”

“她是誰?”

這塊內容是“我心中的偶像”與“我是誰”之間的銜接。從中讓學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麗,對過於注重外表的學生提出忠告,並對所有學生寄予希望:你可以做得更好。

幫助學生確認他們是誰,並喚起學生進行思考。

在確認的過程中進行感悟、交流。

自我新期待

活動:

“我是誰?”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生命樹”,完成相應的任務,幫助學生能直面自己,通過“同伴期待的我”、“教師期待的我”和“家長期待的我”,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存在還應考慮他人的需要,認識到基於多方考慮的自我期待才是真正需要的自我新形象。

指導學生先如實填寫,然後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並大膽地表達自己。

“生命樹”讓學生直面自己,“同伴期待的我”、“教師期待的我”和“家長期待的我”,讓學生感受社會眼中的自己,從而作出新的自我形象設計:“我想成為的我”。

總結:

成長分享

教師的心裏話

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自身的成長軌跡,讓學生感受成長要付出努力。學生完成的內容有一份留給教師,以示對自己作出的設計必須鄭重對待。

敍述兩個生活片段,送出一首自己創作的小詩

傾聽、感悟。交留給老師的紙條。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ypz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