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文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節,瞭解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複述和討論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辯證地分析問題、看待事物,正確、清楚地對待生活的福禍、得失、好壞。

【教學重點】

梳理故事情節,理解福禍相倚的寓意。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學情分析】

學生大部分同學基礎較薄弱,但思維很活躍。所以,在設計《塞翁失馬》的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希望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參與的熱情,培養興趣、樹立自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温故知,獲新解

1、齊背全文

2、正字音

塞(sàì)翁失馬此何遽(jù)不為福乎

其父(fǔ)曰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hào)騎此獨以跛(bǒ)之故

墮(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析字義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其父(老翁)曰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居(經過)數月此何遽(怎麼就)不為福乎

其子好(喜歡)騎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4、疏文意

(1)馬無故亡而入胡

翻譯:(那個老翁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翻譯:那個老翁説:“這怎麼就不能是福呢?”

(3)家福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翻譯:(老翁)家裏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譯:靠近邊塞的人,死了絕大部分。

知文體,理故事

1、何為寓言?

明確:寓言,用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概括學習寓言的方法: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啟示人生

比如:

《井底之蛙》

故事:一隻生活在井底裏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道理:告訴我們要目光長遠,多學習、多實踐。

啟示:我們要在生活中多學習、多實踐,做一個敢拼搏,勇追求的人。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正如寓言大師嚴文井:“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它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2、梳理故事情節

請學生用四字短語來梳理髮生在塞翁身上的事情。(提示:人+事)

明確:塞翁失馬—塞翁得馬—其子折髀—父子相保

3、複述故事

(1)塞翁失馬

老師示範:許多年前,有一個居住在邊塞的老翁,有一天,他家的馬無緣無故地逃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鄰居聽説了這件事後,都到他的家裏安慰他,有的人感歎説:“哎,太可惜了,那是一匹多好、多俊的馬啊。”有的人説:“老翁,你不要傷心了,丟財免災”。有的人對他説:“沒事的,老翁,我家養的馬有一匹快生小馬了,等生下來,我送你一匹。”

要求: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係,合情合理進行想象,補充情節,豐富內容。

[教學目的]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閲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閲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3分鐘)

1、搶答成語:

展示課件一:

學生看圖説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託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展示課件二,並板書課題。

二、初讀(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展示課件三:

其父(fǔ)曰父(fù)子相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使關羽將(jiàng)三萬兵至益陽

墮而折(shé)其髀損兵折(shé)將

2、老師範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此/何遽/不為福乎?↗

三、再讀(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展示課件五: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居(經過)數月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其子好(喜歡)騎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理關係: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

啟發學生自己提出,並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

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複述故事:採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造性的複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1)展示課件六請男生對照“失馬”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2)展示課件七請女生對照“得馬”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3)展示課件八請男生對照“折髀”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4)展示課件九請女生對照“相保”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四、研讀(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

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係來看。

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説明了什麼道理?)

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為禍中往往隱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着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從“塞翁”能沉着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為什麼能處變不驚?)

(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討論、點撥:因為塞翁是一個“善術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凶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着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為懷。正因為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

討論、點撥: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簡要板書,見上)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説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黑體字板書)

3、質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別了嗎?

點撥:是的,儘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儘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格調低。

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侷限性所在。

(如有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為此時正是學生迸發創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

五、聯讀(5分鐘)——聯生活,談體會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討論、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於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

…………

六、積讀(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

1、背讀課文。

2、積累成語。

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後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劉安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福)(禍)(福)

關於淮南子塞翁失馬優秀教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相關閲讀方法;瞭解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寓言所藴含的哲理利用寓言學習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彙,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寓言,領會其中哲理。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由中外寓言以及作者和作品情況導入,首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其次學習課文停頓及弄懂重難點字詞句的翻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閲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閲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已經學過《伊索寓言》,知道古希臘寓言故事留給我們許多生活的思考,這節課,我們來看看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故事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有益的啟示。

二、檢查預習,提問相關文學常識

展示課件一(板書課題)

展示課件二:

課文選自於《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

(請全班同學將文學常識讀一遍)

三、初讀——讀準字音停頓,感知情節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

展示課件三:提醒學生注意的字詞。

明確:其父子,其馬將胡馬而歸,墮而折,其髀塞遽好騎跛

1、同學回答,老師範讀,全班再讀。

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讀對停頓

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此/何遽/不為福乎?↗

(請同學根據示例將全文劃分停頓,提問學生停頓情況,教師糾正)

2、學生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3、抽學生讀,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4、展示課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標點的故事原文,請同學們朗讀。讓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誌,揣摩句意。

四、再讀——疏通文意,分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

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

展示課件六:強調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示例:亡:逃亡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將:帶領居:經過富:有很多

2、翻譯句子:對照重難點字詞義,翻譯相關句子

展示課件七:重點句子的翻譯。

示例:此何遽不為福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析情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可分為幾個情節。

展示課件八: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複述故事(引導背誦):採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情節(圖片)複述故事(創造性的複述),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評析的標準:

a、普通話標準,聲音響亮。

b、口齒清楚,表達流暢。

c、態度自然大方。

d、複述準確、生動、形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gyq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