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要塞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羣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脱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加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發表見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是教學重點。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教學設計】

朗讀(設計説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揣摩(設計説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遷移練習(設計説明:模仿課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

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學生:

1、掌握生字詞。

2、蒐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學們,欣賞了這幅精彩的表演場面,你的心中必然會有所觸動,那麼請用語言描繪一下這場表演。(交流評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要形象地描繪出來,確實有困難。不妨讓我們一同欣賞劉成章是怎麼把安塞腰鼓寫得有聲有色有氣勢,竟至於使我們如痴如醉。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提問: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來回答。

説明:如“亢奮”、“豪邁”、“驚心動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聲地朗讀

找出描寫“腰鼓”部分。

三.研讀全文

1.理請結構(師生齊讀)

説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2.內容賞析

⑴.佈置分組朗讀,分組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兒?請用“好在……,你看(聽)……”句式敍述。

如: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②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宂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你看,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疾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

④好在變幻的舞姿。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⑵.提問: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麼?

關於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睏倦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脱、衝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羣茂騰騰的後生,他們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無須面面俱到,只要有所體會、領悟即可。)

3.品味語言

①.學生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三次。請用“我喜歡句子,因為”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②學生間互相交流。

③教師作適當的歸納。

句式上:

作者多用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如:“一羣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湧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辭上:

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句,猶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偶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排比層層遞進,如:“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語句汪洋恣肆,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結: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4.配樂朗讀,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四.作業(遷移練習)

1.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2.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並摘抄筆記本上。

3.模仿課文的排比句,仿寫句子。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排比句、感歎句對錶達感情,增強語勢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發的生命律動的激情。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

5、培養捕捉關鍵語句的能力,鍛鍊理解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投影演示法、討論法、審美欣賞法、多種形式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價值態度觀:

1、朗讀品味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感悟用語言表現聲音的藝術美,感受音樂壯美的一面,領悟生命力量的偉大。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氣勢恢宏,語言簡潔有力,鏗鏘激越,很適合朗讀,在課堂教學中,貫穿朗讀訓練,並且以朗讀帶動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和領悟。

三、教具準備:腰鼓、相關課件

四、師生互動設計: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

2、朗讀表演,體會文章。

3、討論分析,把握文章。

五、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提示課題。

1、學生談感受。

2、師小結,課件展示課題:安塞腰鼓。

3、欣賞安塞腰鼓,感受氣氛,學生節奏練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

3、學生談感受。

4、個人朗讀,其他學生評議。

(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文章氣勢,理解排比句。

1、自由朗讀——疊加讀。

2、擊桌子、讚歎、交替朗讀。

3、學生比較前兩種方法,帶來的不同感受,引出排比句。

(四)尋找美點,賞析課文。

(五)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六)教師總結,結束新課。

《安要塞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層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力量,體現節奏感。

3、簡析場景描寫,體會文章主題。

4、理解排比、比喻、反覆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學習場景描寫,理解文章主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查找黃土高原的相關文化、地理和風俗人情知識,掌握生字、詞語,

查找音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淵源流長,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娛樂節目都登上大雅之堂。“安塞腰鼓”這一陝北民間的舞蹈曾走紅亞非拉,並多次出現於大型的國家慶典。

二、交流資料:1、學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資料,先小組內交流,後推舉代表發言,在全班交流。

2、教師出示資料:“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陝北高原古以來就是邊關要道,連接中原農業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秦始皇時期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陝北,防止匈奴內侵;北宋時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來到陝北領導抵禦西夏人入侵的戰爭……可以説,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勵邊關將士衝鋒殺敵、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它氣勢磅礴,充滿激情與力量,是生命的舞蹈與狂歡……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聽讀全文。學生自由朗讀。

2、教師範讀,學生聽讀後評價。一學生領讀全文,感受文中融入的情感,並簡要概括。(明確:歌頌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樸實與宣泄)。

3、師正字音:亢kàng奮晦huì暗羈jī絆bàn驀mò然顫zhàn慄lì

宂rng雜戛jiá然燒灼zhuó大徹大悟wù

4、反覆朗讀感受文中的力量與生命的宣泄、樸實,舞姿的勁美。

5、速讀全文,合作探究:以“安塞腰鼓”為線索,理清課文結構。

明確:1)安靜的腰鼓(1——4)

2)宏偉的腰鼓(5——27)

3)寂靜的腰鼓(28——30)

四、再次反覆朗讀,直至熟讀,調動想象力感悟文章。

1、學生熟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場面。

明確:“宏偉的腰鼓”這部分集中寫了四個場景:由“面到點”依次寫了“宏偉的場面”、“雄壯的響聲”、“擊鼓的後生”、“奇麗的舞姿”。

2、口頭描繪感受到的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注意:用重音來表現力量,用連貫的語氣去讀排比句,要求語音輕重能表現出抑揚頓挫。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各個場景描寫,合作討論探究:

1、第一部分“安靜的腰鼓”和“寂靜的腰鼓”中的“靜”是否一樣?

討論後明確:第一個“靜”看似靜,卻是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第二個“靜”是安靜。

2、在“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

一股勁”中是什麼“束縛”、“羈絆”、“閉塞”了那麼一股勁?“那一股勁”要“掙脱”、“衝破”、“撞開”什麼?

討論後明確:“那麼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

天地間,讓人“遺落一切宂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

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3、作者寫腰鼓的響聲,為什麼要寫“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和“觀眾的心

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

討論後明確:這是用環境和觀眾的感受來烘托鼓聲,使鼓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了一體。

更能表現腰鼓的震懾力。

4、“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

可以放出那麼磅礴的能量!”過着貧困生活的農民,哪裏來得那麼強大的力量?

討論後明確:他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

的,不攙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5、為什麼説“只有你(黃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後明確:厚土藴藏着原始的生命,積蓄着騷動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

6、文章最後“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什麼作用?

討論後明確:當鼓聲停止時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來反襯寂靜。

二、學生針對文章疑惑處質疑,師生合作釋疑。

三、理解排比、反覆修辭的運用與作用。

1、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體會分析。(提示:排比段,排比句,排比句羣)

2、明確:排比作用:增強文章氣勢,語氣連貫,有節奏感。

反覆作用:突出強調某種意思、情調。

四、拓展延伸:

1、運用排比、反覆等修辭方法,寫一段文字描摹家鄉扭秧歌的場面及

鼓樂喧天的場面。

2、你的家鄉肯定會有一些特有的民間表演藝術,請試着描寫一段,表現其生動的場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w2p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