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科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1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説: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初中科學教學反思。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這就説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

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教學反思《初中科學教學反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科學問題的能力等。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引入。通過電的應用、產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從發電站產生電如何輸送來引入電路知識。從電路實物圖畫法難過渡到電路圖。

二、學生分析

對電學生是非常熟悉的事了,小學的常識課就已經涉及到了。知道電比老虎還要可怕,電是非常有用的。對於電的產生,電路還是相當陌生的。從實物圖過渡到電路圖,學生在認知方面有困難。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生產、生活中的電現象

2、知道電路的基本組成,並理解每個元件的基本作用。

3、會畫電路符號,能用電路符號畫出一個簡單的電路圖。

4、知道用開關控制電路的方法。

四、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電路的基本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判斷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開路和短路)和不同的連接方法(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難點:電路圖的連接方法(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電路圖的畫法(會畫簡單的串、並聯電路圖)

五、方法設計

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

現代社會是一個電氣化社會。在生活中,電是不可缺少的。那麼,電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產中哪些地方要用電?電從哪裏來,你知道嗎?

家庭和工廠用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遠距離輸送過來的。各種電池(認識各種電池:乾電池、鋰電池、鉛蓄電池等)可供各種小電器用電。

(二)電路

設問:電燈為什麼會發光?怎樣才能使電燈發光呢?

實驗:圖4-3小燈泡發光實驗:合上開關,小燈泡發光。先後取走電路中任一元件,觀察小燈泡是否還能繼續發光。將小燈泡換成電鈴,重複上面的實驗。

思考:通過觀察實驗,讓同學思考一個正確的電路都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1、電路的組成:

①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做電路。

説明:一個正確的電路,無論多麼複雜,也無論多麼簡單,都是由這幾部分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電路都不會處於正常工作的狀態。

②各部分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

電源的作用: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回到電源的負極。

導線的作用: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用電器的作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在用電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開關的作用:控制電路通、斷。

拓展:從能量的角度看,在電路中,電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續電能的;用電器的作用是消耗電能;導線的作用是輸送電能;開關的作用是控制電能有無的。

2、電路的通路、開路和短路

繼續剛才實驗1的演示,重做圖4-3的實驗,合上開關,小燈泡發光。這種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也叫閉合電路。

斷開開關,或將電路中的某一部分斷開,小燈泡都不會發光,説明電路中沒有電流。這種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叫開路。

將小燈泡取下,即用導線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連接起來,過一會兒手摸導線會感覺到導線發熱。這種電路中沒有用電器,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繞壞,是不允許的。必須防止電源短路。

思考:通路、開路、短路三種狀態下電流的大小比較:

電路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電流大小、電流正常、沒有電流、電流過大

小結:持續電流存在的條件是:除電路中有電源外,電路還必須是通路,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發生短路時,電路中會有很大電流,輕則損壞電源,重則發生事故。

觀察:觀察手電筒電路。看看這個電路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可讓學生自帶手電筒,作隨堂觀察)。

思考:手電筒電路的開關與我們演示實驗中所用的開關是否相同?你在家裏和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與此不同的開關?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作用相同,結構可以不相同。

(三)電路元件和符號電路圖

電路中各元件的符號在設計、安裝、修理各種實際電路的時候,常常需要畫出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為了簡便,通常不畫實物圖,而用國家統一規定的符號來代表電路中的各種元件。

1、電路元件符號:導線、電池、電池組、燈泡、開關、導線交叉不相連、導線間連接等。

2、電路圖:用元件符號代替實物表示電路的圖叫電路圖。

⑴讓同學畫出圖4-9實驗電路圖。讓同學説明電路中的電流方向。

⑵變換一下圖實驗中元件的位置,再讓同學們練習畫出電路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⑶根據同學們畫電路圖的情況,進行小結,提出畫電路圖應注意的問題元件位置安排要適當,分佈要均勻,元件不要畫在拐角處。整個電路圖最好呈長方形,有稜有角,導線橫平豎直。

實驗:圖4-10、圖4-11,畫出實驗電路圖,引入電路的連接方法

3、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法是串聯和並聯。

如果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接入電路,這種連接方法叫做串聯,如果把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起來接入電路,這種連接方法叫做並聯。

介紹: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和幹路、支路和分支點

補充:

1.畫好電路圖應注意的事項

(1)完整地反映電路的組成,即要把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都畫在電路之中,不能遺漏某一電路器件。

(2)規範地使用器件符號。

(3)合理地安排器件符號的位置,應儘可能使器件均勻地分佈在電路中,畫成的電路圖應清楚美觀。

(4)平直地描繪連接導線,通常用橫平、豎直的線段代表連接導線,轉彎處一般取直角,使電路圖畫得簡潔、工整。

2.識別串、並聯電路的方法

識別串、並聯電路可以從電路中有無支路入手分析:串聯電路沒有其它支路,並聯電路中有幾個支路。也可以從電路的通斷來判別:串聯電路中,斷開任意一個用電器,整個電路就被切斷;而在並聯電路中,斷開任意一條支路,其餘支路仍然是通的。

3.設計電路的方法

設計電路,就是按照要求確定電路中的各個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將開關和用電器對應地連接起來,要能分析出開關是控制哪個用電器的,在電路中起什麼作用(是控制幹路,還是控制支路);再將開關和所控制的用電器串聯起來,若開關是在幹路中,應與電源串聯。然後通過分析,判斷出用電器之間是串聯,還是並聯。在分析的基礎上,正確畫出電路圖。作圖時,電路元件要按照規定的符號畫出來。最後,根據題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電路圖,逐項檢查,看是否合乎要求。

4、連接電路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按照一定順序連接;②各元件與導線間的連接要牢靠;③連接過程中,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④連接電路時,一定要防止用導線把電源直接連接起來。

5、識別串聯電路的方法是:

(1)從連接方式去識別:在串聯電路中,整個電路只有一條電流的路徑。

(2)從工作特點去識別。因串聯電路只有一條電流路徑,所以流過第一個用電器的電流,要全部流過第二個用電器,若第一個或第二個用電器出現問題,另一個用電器一定受到影響,也停止工作,即在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彼此互相影響。

(3)通過實驗觀察識別。只用一個電鍵就可以控制串聯電路的各個用電器。

6、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是:

(1)從連接方式去識別:在並聯電路中,用電器是並聯在電路的兩點間的,所以電流的路徑不是一條,而是若干條。

(2)從工作特點去識別:因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若干條,每條路徑都是一個獨立的工作電路,各用電器彼此互不影響。

(3)通過實驗觀察去識別:電路中的開關不只是一個,其中有一個控制整個電路的所有用電器,其餘的開關控制各自支路的用電器。

練習:

(1)串聯電路、並聯電路連接的特點是什麼?連接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需要哪些器材(包括名稱、數量)?

(2)為防止接錯或漏接,自己先擬定一個接線順序。在接線過程中為什麼開關應是斷開的,並特別注意防止短路?

(3)圖1所示電路中的開關的接法是否正確?如有錯誤,把它改正過來。

五、課後反思

課後練習安排的電路圖的連接學生很感興趣。課後紛紛要求教師面批。積極性令人感動。本節內容安排為1課時。教材從現實生活着手,帶着學生進入電的世界。教材的難點在於電路連接狀態的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較好,基本能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但在實物圖和電路圖的轉化中卻有一定的難度。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3

初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科學實驗活動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教師必須善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觀察、實驗等學習活動中去,親身感知實驗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提高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一、實驗教學內容要有趣味性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動機大都取決於對內容的興趣。好奇心強,求知慾旺,遇到感興趣的問題總要問個究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自覺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去。

如學習《大氣壓強》一課時,教師在導入新課階段,出示一隻裝滿水的杯子,並用紙片蓋住倒轉,發現紙片將杯中的水托住了不掉下來。看到這種現象,學生的興趣頓時高漲,議論紛紛。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問:“通過這種現象你們想到什麼問題?”問題一提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通過實驗、觀察、討論,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探索未知的活動。

二、實驗教學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學教材中實驗部分大多為探究性實驗,探究性實驗相對於驗證性實驗,兩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們在結果、現象未知的情況下通過實驗設計去探索,進而獲得結論,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發現。因此應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堅持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如《水的浮力》一課的教學,讓學生大膽猜測塑料塊上浮的原因。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很容易猜出:水對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託力——浮力。然後教師説:“不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不能作為定論;任何一個假設都要經過實驗證明才能上升為科學的道理,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我們剛才的猜測是正確的呢?”問題一出,學生馬上根據教師提供給他們的“有結構”的材料,一邊討論一邊開展了,實驗活動。

三、實驗教學材料要有多樣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律,光靠一張嘴巴、兩支粉筆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實驗、研究。學生提出的假設是多樣的,教師就要為驗證這些假設提供多樣的材料,而不能把學生框死在幾種固定的材料上。

1、合理利用小學科學工具箱器材。它是與教材配套,而且適合分組實驗的(每種材料分10組)。

2、充分利用學生的資源和力量。在每上一個單元前,教師先開出一張材料清單,讓學生提前去收集實驗材料。

3、前兩種方法無法準備的材料則由教師收集。

通過這三種途徑準備的材料全總彙集起來,設立一個“材料超市”,隨着學習的深入,“超市”內的材料越來越豐富,對學生的探究學習也有更大的幫助。

如學習《指南針為什麼能指方向》一課時,在探究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有結構”的材料如:條形、棒形、圓柱形、環形、馬蹄形和稜形(指南針)等形狀的磁鐵,同時為他們提供水槽、溝沫塑料板、磁鐵座、小車等器材。

四、實驗教學形式應具開放性

如學習《光》一課時,教材中原來安排了小孔成像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小孔成像實驗,改成一個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探究“樹蔭下太陽的光斑的形狀與什麼有關”。學生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得出結論。

另一方面,許多探究性活動由課堂內向課堂外開放活動空間,因為學生要認識、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祕密。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可以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學。實驗中許多具體內容(材料、步驟、方法等)都不應作硬性規定,具有靈活性,這有助於進行開放性實驗。

五、實驗教學實施要小組合作化

科學實驗教學

六、實驗教學操作要體現主體性

科學教學強調學生收集、處理、分析、總結、觀察、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討論、自主思考來達到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使學生台終處於實驗全過程的積極狀態。如在學習《彈力》一課時,教師讓他們在課前就收集自已認為有彈性的物體帶到課堂上來,並且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它有彈性。

七、實驗教學信息要實現共享化

觀察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去粗存精、由表及裏地思考,分析、發現和認識規律。當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後,教師要啟發學生;讓他們自己進行討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及通過實驗產生的想法。教師要多給學生髮言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供信息資源共享的平台。不論他們的發言是否正確,教師都不要急於表態,而是要認真傾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別是非,形成共識,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初步形成科學概念。實驗信息交流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之一。而探究性實驗豐富多彩的信息,為學生交流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4

本學期,我接手了八年級和九年級兩個班級的科學課程教學,更是兼職學校的教導工作。而教導工作非常的繁重,使得我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時間投入,有些不夠。但一直以來,都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進行我的教學工作。如今臨近學期結束了,我也對自己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總結,目的是希望能準確的對待自己的工作,更希望能把握好以後的教學方向和目標。

一、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

由於八、九年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學風不同,原有的知識構成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們所隱含的不同情況。

對於九年級學生,因為八年級的時候,我已基本上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前的科學是另外一個科學教師任教的,所以我只是基本上有所瞭解)和他們的知識構成。而對於他們的學生更是耳濡目染、深刻了解。針對這些情況,這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就制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教學計劃,在執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走的也是嚴格、負責的路線,範文寫作就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順利的進行。

對於八年級學生,由於我們之間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接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都有比較詳細的瞭解。深知這個班級學生的基礎知

識掌握和成績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但這個班級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學生的紀律非常好,這讓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有了充分的準備——利用學生之間的傳、幫、帶作用。在此種種條件下,我本着面向全體學生,既注重實效、有注重實際的精神,制定好了這個學年的工作計劃和這個學期的教學計劃。

二、抓好教學過程、激勵並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八年級的學習情況很差,導致基礎知識的進一步掉落,到了九年級,班級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人數已經大打折扣,這給我自己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這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非常差,班級裏有3/4的學生沒有學習狀態,更沒有學習的心思。如果一味的貫徹學習目的和內容,我怕會引來更差的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我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對課堂內容進行處理,讓枯燥

的學習生活多一點精彩。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思想彙報專題而放棄了優秀的學生,或者放棄了後進生,儘量的讓我的課堂多一些氣氛,而至於課本上那些深奧的專業術語,我更多的是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實在不行的,再另外處理。一年下來,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但也沒有讓學生失去科學的興趣。(我覺得在一個毫無學習氛圍的班級裏上課,真的好辛苦)。

而對於八年級學生,學習的情況比較好,基礎也比較紮實,但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我想提高後進

生的基礎知識,不能只靠我自己一個人,這樣的效果會很差,找了很多的學生,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最後將幾個後進生進行“一幫一”的傳幫帶教學,用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補習,效果也不錯。課堂上,教學的內容雖然以突出基

礎知識為主,但很注重知識的提高。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我不僅給了足夠的知識挑戰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來把握優生的心理動態。一個學期下來,效果也不錯。這種班級的教學,最怕的就是顧不到兩頭,能夠做到“後進生吃好,優生吃飽”,有一定的難度,但我一直在努力。nbsp;總的來説,我們的教學都以落實基礎知識為主,加強知識的延伸,聯繫生活的實際,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其實是輕鬆的!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學習科學就是感受生活……讓他們喜歡上我的科學課,是我最大的動力。

初中科學教學設計5

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中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解決處理一些生活實際小問題。在本學期中,我針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得與失,現總結如下:

一、一學年教學工作回顧: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歡你和你的學科學生剛接觸化學時,對化學都很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發現學化學需要記憶的知識瑣碎,尤其學到微觀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化學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對化學逐漸失去興趣。 這時就需要教師做好“引路”作用。“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給學生指明方向,多做鼓勵工作,從諸多方面關心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對他的關係和愛護,讓學生有內動力。

2、備課方面精講精練,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規劃,認真寫好每一句要講的話。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備課時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研究這些

問題,讓他們動手練習或口頭表達練習以達到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學需記憶的知識是比較多、比較繁雜,時間又十分緊張,因此我從第一節課時就將化學的特點告訴學生,提醒他們注意巧記的一些方法。教學中將每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濃縮成幾句順口溜,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記憶。例如: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操作步驟簡記為7個字,“查裝(茶莊)定點收離熄(利息)”。

3、課後及時做好課堂總結

每節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並認真蒐集每節課各種教輔書中考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課上有時間給學生提提問題,選擇典型例題進行講解、一題多變或多題一解,使學生善於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維和解答問題的能力,同時傳授給學生一些應試技巧,提醒學生學法---“念”和“練”,這是鞏固知識的必經途徑。

4、不斷優化教學過程,積極聽課學習

為了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積極參與聽課,教師間相互聽課、聽完課後能虛心向師父請教學習教學方法,收穫頗豐。新教師之間討論困惑,相互取長補短,以求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對於第三章微觀結構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能有直觀的認識,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利用網絡資源,

力求讓學生體會到微觀世界的奇妙。

二、幾點反思:

1、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2、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中考試題涉及環保、食品安全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來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知識,瞭解與化學相關的時事熱點,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3、提高自身素養方面

選擇了做教師,就選擇了終身學習。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餘,我們也要坐下來靜靜的思考和學習,思考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學生的成長問題,學習新課程理念,品味着工作中的苦與樂,

抒寫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體驗生活與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樂。

每一學年的結束,其實也就是新一學年的起點,在這期間,我要認真思考自己怎樣才能更有藝術地去教育學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止為了孩子們的那雙清澈的眼睛,也為了自己的那熱愛教學的跳動的心。

標籤: 教學 科學 初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yvk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