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從把握重點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 :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我們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千古傳頌的關於母愛的詩,是孟郊的《遊子吟》,同學們現在還能記起來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吧……好,同學對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較紮實。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關於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2、課文朗讀:全班分為兩大組,男生一組,讀奇數段。女生一組,讀偶數段,一定要帶敢情地朗讀。簡要評價後四人小組討論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也就是説文章寫了哪些人,什麼時間,在哪裏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有如何,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複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親和兒子,在初春的田野裏散步,為走哪條路,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最後我選擇走大路,而此時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

在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説説你的理由。

3、課文賞析

過度: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值得欣賞,因為他們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麼現在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親和兒子的性情又是怎麼樣的?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並且在文章中找到相關依據。

慈愛的母親、孝順的我、賢良的妻子、懂事的兒子

(分析人物形象時重點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產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語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我們説這是一篇很優美也很有含義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關鍵是在其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一種感情,我們説這篇文章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我們就來分析下本文中體現濃濃親情的句子。説説你的感受並且帶感情地朗讀出來。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寒冬。

一個總算寫出了作者對於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寫出了我對母親身體一直擔心的過程,暗示母親的身體狀況不佳,熬過寒冬的不易,表現出子愛母的感情。

(2)“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設置散步背景。這不僅僅是描繪了一般的春光,而是側重描寫自然界的生命現象,一方面是照應並渲染文中對母親身體、自然生命的描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識的強化,是匠心獨運之筆。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後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温馨……羨慕之餘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韻感。母親最終又選擇走小路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我選擇走大路體現了“孝”!

(5)“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迴環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既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了“我”複雜的心理。

(6)“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裏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嚐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課文小結:

本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一個“孝”字概括全文內容。

七嘴八舌環節:

請學生分享曾經看見的伙食經歷過的親情故事,深化課文精髓。

結束語:

父母對子女是如此的關心愛護,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作為兒女應該怎麼樣對待父母呢?平時身體力行,把山羊父母的這種沒得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沒體諒他們的每一分苦心!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2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乾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温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髮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閲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説,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麼不願意出來?而“我”為什麼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麼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裏,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説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着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裏,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後一句説明 “我”和母親關係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暱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説的話很可愛。他説:“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他覺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着一家人充滿温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麼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裏麪包含着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裏麪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説:“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説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説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係十分融洽,多麼幸福、温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麼母親和兒子並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麼説“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着。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

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

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

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後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範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並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着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温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並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繫生活,談論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恆的。我們要用敏鋭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儘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於披露真情實感。儘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儘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我們對親情有説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温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讚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

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

1、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裏母親親手為你衝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説,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温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後,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後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七、結束語:

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着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餘映潮《散步》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題:尊老愛幼。

2、體會語句的對稱美。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點句子的含意。

4、學習課文由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課文是如何體現尊老愛幼主題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書上的與人交往應注意的禮儀談,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時你怎麼辦,引出課文《散步》。

板書課題。

二、抽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注意一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並寫出思考題:

1、“我”在文中做了些什麼?表達出“我”的什麼感情?

2、母親做了什麼?表達出母親的什麼感情?

3、妻子又做了什麼?表現出她什麼樣的性格?

4、學生讀課文後,講解一下“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特別講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5、生齊讀生字詞。

三、解決讀課文時提出的思考題,抽學生回答,並概括出文章主題:尊老愛幼、家庭幸福。

四、讓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抽學生回答後,體會景物描寫對錶達人物感情的作用,並用之於作文

五、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愛的句子,並思考為什麼喜歡它。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句式對稱的句子,體會對稱美的作用。

抽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原因。

當有學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個世界。”時指導學生討論其藴含的含義: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六、小結全課內容。餘下時間讓學生結合課後作業第三題進行比較閲讀。

標籤: 餘映 教學 散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qw8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