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童年的遊戲》的教學設計

《童年的遊戲》的教學設計

一、課題:《親近母語》第十二冊第十三單元《童年的遊戲》。

《童年的遊戲》的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賀敬之的《風箏》、魯迅的《風箏》、龐餘亮的《彈弓與毽子》、孫幼軍的《那時候,我愛玩兒課》等四篇課文組成,其中既有文壇泰斗的作品,也沒漏掉當代作家的佳作;從體裁來看,有詩歌散文,也有小小説;風格更是異彩紛呈,恬美抒情是淡粧,冷峻沉重是濃抹,不論如何總相宜。從這幾篇文章當中,我們讀出了一顆顆火熱的童心,讀出了作家們對童年的懷念,更讀出了他們以長者的身份對少年的殷切囑託。

三、學生分析:

我校學生均來自農村,孩子們伴着金黃的麥穗、聽着稻田的蛙鳴、捕着蜇伏的知了長大,彈弓是他們童年的玩伴,毽子是他們親密的朋友,風箏是他們放飛的理想;他們傾聽過小溪的低吟,領略過芳草的絮語,欣賞過壯美的落日,呼吸過甜潤的空氣,大自然就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一羣能玩的.孩子,他們也是一羣想玩的孩子,農村是他們永恆的源泉和不滅的印記,但他們終究是要向城市進軍的,所以他們又是一羣不敢玩的孩子,如何根據他們的實際、契合他們的興趣,去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領呢?這是他們的困惑,也是農村教師的課題。

四、設計理念:

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既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同時把握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

五、教學目標:

1.默讀本單元課文,具有一定的速度。

2.基本讀懂課文,瞭解課文梗概,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3.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接受美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契合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讓童年的遊戲成為學生最美好的回憶。

六、教學準備:

關於玩的一些圖片,歌曲《童年》。

七、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樂曲《童年》)

述:童年是遊戲的年齡,在遊戲中我們體驗人生,在遊戲中我們學會生存,在遊戲中我們掌握規則,終有一天我們會長大,但遊戲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跡是無法抹去的。

2.考一考大家:知道這是什麼遊戲嗎?

(出示放風箏、踢毽子、打彈弓、滾鐵環、轉陀螺、跳房子、折飛機、拼積木等圖片。)

[點評:學生驟然見到久違的遊戲項目,都很激動,連上課最沉默的孩子都顯出了躍躍欲試的神色。]

(二)自主學習課文。

1.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喜歡玩。老師這兒有幾篇寫玩的文章,大家願意去讀一讀嗎?

2.出示課題,猜一猜:文中會寫些什麼?指名説。

3.按要求自學課文。

(1)自願組合學習小組,分頭閲讀;

(2)圈畫出你欣賞的詞句,寫上簡短的批註,並在組內交流;

(3)把你最感興趣的內容或領悟到的意思講給其他同學聽;

(4)綜合討論:這四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4.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以組為單位向全班彙報。

5.出示句子:從玩中,不僅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還接受了美的薰陶。

逐課談一談,做人的道理和美的薰陶具體表現在哪些語句上?

指名説。

結合自身的實際想一想,做人的道理和美的薰陶又體現在哪裏?

自由討論。

標籤: 童年 教學 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qn8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