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範文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範文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1

教學設計説明

“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並藉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伊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課本的主題圖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係,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針和格子。緊接着,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着,通過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後通過“小芳的一天”、給小動物找座位、“吃”水果,認時間這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多種水果鐘面等。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引入時間觀念。

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麼?(鐘錶)鐘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間)你能説出你什麼時間做什麼嗎?

2、主題圖導入。

教師請學生説一説圖上畫的是什麼,再説一説鐘錶上表示的時間是多少?揭示課題。

通過學生説出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多媒體展示的主題圖,使學生對時間產生親切感,明白時間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媒體出示鐘面,教師提問:鐘面上有些什麼?(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動態演示: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

每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動態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個小格)

從12到1裏面有5個小格,從12到2裏面有幾個小格呢?你是怎麼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個數對應的小格數嗎?同桌的同學先討論討論,再打開課本第81頁在括號裏填出相應的數。

填好後,多媒體核對答案。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60個)

2、認識時。

媒體演示:閃動時針,並且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師:時針從1走到2是1小時。從4走到幾是1小時?你還能説一説,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師: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經過的時間是1時。

3、認識分。

媒體演示:閃動分針,並且分針從12起走動1小格。分針走1小格經過的時間是1分。

通過多媒體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識得以形象的體現,進而能使學生體會、理解所學知識。

媒體演示分針從12走到1的過程,提問:分針從12走到1經過了幾分,你是怎樣想的?(12到1有5個小格,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走5小格的時間就是5分)

師:分針從12起走到2是幾分?你是怎樣想的?分針從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針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師:分針走1小格經過的時間是1分,走幾小格經過的時間就是幾分。

4、感受一分鐘。

電腦計時,學生分組活動。第一組:讀課文。第二組:寫字。第三組:口算。第四組:數數。

通過讀、寫、算、數等活動,親身體驗1分鐘的時間觀念。

一分鐘結束後,提問:A、一分鐘讀多少字?(統一讀一篇課文)B、一分鐘寫多少字?(統一抄寫字)C、一分鐘做多少口算?(預先印好題)D、一分鐘數多少個數?

每組推薦兩人彙報。

5、讀寫鐘面時刻。

媒體出示鐘面,有時時針不是正好指着幾時。比如,現在時針不是正好指着9,而是過了一些,所表示的時間就是9時多。那麼,到底多多少呢?這就要看分針了:現在分針從12走到了1,分針走過了多少分呢?(5分)

認讀鐘面時刻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教師先示範講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最後共同總結出規律,從而較好地突破了難點。

因此,現在所表示的時間就是9時5分。它有兩種表示方法,第一種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幾時幾分,就寫成幾時幾分;第二種是像電子錶那樣,用兩個小圓點把左邊的時和右邊的分隔開。有幾時就寫幾再打兩個小圓點寫右邊的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數要佔兩個位置,不滿10分的要用0來佔位。比如,9時5分,不滿10分,我們就先寫0再寫5。(板書)

出示第二個鐘面,你能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嗎?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四人一小組互相討論。

討論好後,學生彙報。

師生共同總結讀時間的方法:要讀出一個時間,要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共同確定。先看時針剛走過數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這時鐘面上的時刻就是幾時幾分。

6、時分關係。

媒體出示鐘面,現在時針指向幾,分針指向幾,是幾時?(分針和時針重合,都指向12,是12時)

再仔細觀察(媒體演示),分針和時針是怎樣走動的?同桌討論。(分針和時針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時針從12轉到了12和1的正中間,時針轉過了半大格。同時分針從12轉到了6,也就是分針轉過的是整個鐘面的一半)

通過多媒體演示分針、時針走動的畫面,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中,認識時分的關係。

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12點半,12時30分)

媒體再演示,時針和分針現在又怎樣走動了?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時針走到了數字1,分針走到了數字12,時針一共走了一大格,分針剛好走了一圈)

這説明什麼?(1時=60分)

7、總結。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

你們會用今天學的方法看鐘嗎,這兒有個小朋友的時間安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芳出場,畫外音: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芳,我現在已經是小學生了,我要學會獨立生活。自從我學會看鐘以後,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説出我什麼時候幹什麼嗎?

將練習中的四幅圖用電腦動畫、畫外音等創設情境,通過講述“小芳一天”的故事,從而巧妙地與所學內容聯繫上。在情境中讓學生產生興趣,憑着興趣,自覺、自願地學習,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芳講述自己的一天,請學生回答她的作息時間。

看來大家都會讀時間,你們會寫時間嗎?請同學們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時間用兩種方法寫下來。

寫好後,集體訂正。

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時間表,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希望同學們都能合理安排好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2、給小動物找座位。

大家今天表現很不錯。老師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森林樂園裏要開聯歡會了,可是小動物還沒找到自己的位置,請同學們幫助找一找,要求小動物身上的時間與座位上的時間一樣。

媒體出示:小動物身上的時間和椅子上的時間,請同學們給小動物對號入座。例如:4∶25=4時25分

小松鼠怎麼還沒有坐下呀?給它一把椅子,請一個同學寫出它的時間。

3、“吃”水果,認時間。

此處選取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內容,通過給小動物找座位和“吃”水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非常快樂,從而真正體驗了學數學的樂趣。

小松鼠非常的開心,是我們的小朋友們幫助了它。小松鼠為了感謝大家,準備了一些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們好吃極了,忍不住讓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給表現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就把它送給你。

投影展示各種水果鐘面,請同學們認時間。

四、配樂朗誦

在優美抒情的音樂聲中,朗誦聲起。

媒體出示一分鐘價值圖片,“世界上最寶貴的是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你們看一分鐘能創造多少財富,做多少事情,時間的價值是多麼巨大呀!小朋友們,對你們來説,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時間是人類所擁有的全部財富。希望你們珍惜每一分鐘,讀好今日書,成為明日才!

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受到美的薰陶,體驗時間的價值。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有:時、分的認識,間隔5分鐘的讀寫。知識基礎是一年級下冊的認識鐘錶和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共分三次:一年級的認識鐘錶;二年級的時和分;三年級的年、月、日的認識。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一方面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單位比較不易理解。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時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具體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交流對時間的感受情況,另一方面設計一些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1時、1分的長短,使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法與學法:

1、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充分利用鐘錶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試一試中完成對新知的探究,讓學生在做中學。

2、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方式的運用。

教學內容:

教材90、91頁“時、分的認識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鐘面上的知識;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觀念。

難點:幾時多的認讀,以及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例1、例2的主題圖課件,鐘錶面若干個、沒有時針和分針的鐘表面卡片。

教學設計: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1、猜謎遊戲

“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的不停的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

a:這是什麼?(鐘錶)

b: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間)

c:誰能説出自己的一些作息時間?

2、“報數”遊戲

遊戲規則:請12名同學站在講台上,先1個、1個地報數,台下同學記錄最後一名同學報到幾;再5個、5個地報數,台下同學記錄最後一名同學報到幾。

二、觀察體驗,活動探究

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也有12個數字朋友,同時它們也和60這個數有關係。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1)每個小組發一個鐘錶面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鐘面:

① :鐘面上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

② :鐘面上從數字12到1裏面有幾個小格?

學生先獨立觀察,然後在小組內説一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指導。

(2)撥一撥

指導學生撥時針與分針

① :從12撥到1,問:時針走了幾格?分針走了幾格?(生:時針走了一大格,分針走了5小格)

師強調:一大格就是時針走了1個小時,也就是1時,分針走了1小格就是1分鐘,分針走了5小格,就是走了5分鐘。

② :指導學生撥幾時和幾時半

a:在鐘面上撥幾時,時針指着數字幾,而分針要指着12。

如:8時,時針指着8,分針指着12。

12時,時針指着12,分針也指着12。

學生同桌兩人互相撥一撥,然後由一名同學説幾時,另一名同學撥。

b:在鐘面上撥幾時半,時針要指在相鄰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着6

如:12時半,時針指在12和1的中間,分針指着6

9時半,時針指在9和10的中間,分針指着6

學生同桌兩個互相撥一撥,然後一個説幾時半,另一個撥。

③ :記錄時間的方法

以前曾學過用文字記錄時間,如

5時 2時半

這節課學習另一種方法:電子式

寫法:時和分的中間用“:”號隔開,“:”前面寫時,“:”後面寫分,如:12:00 1:30 8:05

(電子錶形式,當分鐘數不滿10時,要在前面加一個“0”,起佔位作用)

④ :時和分之間的關係

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撥時針和分針,組長撥,小組其他同學看。

把時針從12撥到1,問:這是幾時?分針應該怎麼撥?

組長把時針由12撥到1,組內討論分針應從12撥到幾。

教師用課件演示鐘錶上時針走1時,分針走1圈的過程。

引導學生總結:鐘面上,時針走一大格,分針就要走1圈,也就是時針1小時,分針就走了60分。推出:1時=60分。

2、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

(1)教師演示撥時針與分針

4:05 4:30 4:45

(圖1) (圖2) (圖3)

a:圖1,時間是4時5分,分針應指着1,時針指在4剛多一點。(教師演示,教寫4時5分的寫法)

b:圖2,時間是4時30分,分針應指着6,時針指在4和5的中間。(指名學生在講台前演示,並教寫4時30分的寫法)

c:圖3,時間是4時45分,分針應指着9,時針指在接近5的地方。(學生同桌兩人互相演示,並教寫4時45分的寫法)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時針走過數字4,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4時多少分。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a:同桌兩人互相撥一撥下面的時間。

8:10 8:25 8:30 8:55

b:教材第91頁做一做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跟同學們説一説。

課件出示古詩《明日》

這是一首關於時間的古詩,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力量。希望同學們珍惜每一分鐘,做一個按時、守時、愛時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時、分的認識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

1、認識鐘面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一個大格里面有5個小格。

2、幾時和幾時半的寫法

文字式:如:5時 2時半

電子式:如:5:00 2:30

3、時、分之間的關係:1時=60分

4、間隔5分鐘的讀寫

4時5分寫作:4:05 4時30分或4時半寫作:4:30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3

分析教材:

“認識時間”這一教學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來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分析學生:

“認識時間”這一內容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習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相信本節課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並不會感到十分的困難。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注意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如在課題的引入時,運用了第二節課上課的時間(9:00)引入,這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過5分鐘後也就是(9:05)這個時間是學生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課。最後由下課時間(9:40)進行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使教學更加完整。

二、在直觀中來呈現知識

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直觀地演示,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1時=60分時,讓學生自己撥鍾,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就能對時與分的關係一目瞭然。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鍾,學生準備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讓課鈴響)

師:上課……

師:哪位同學説説,現在是第幾節課?(第二節課)你知道我們學校第二節的上課時間是幾時嗎?(邊問邊出示課件,課件顯示一個鐘面,定格在9:00)

2、複習舊知。

師:你怎麼知道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9時的?(時針指着12,分針指着9,是9時。)

3、導入新課。

(大約過了5分鐘左右,屏幕上的鐘面顯示出9:05)

師:同學們,你們又知道現在是幾時嗎?

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

二、直觀演示,探索新知

(一)認識鐘面

1、師: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鐘面上有些什麼?

2、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討論交流、互相補充。

3、學生反饋交流結果,教師用課件演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二)認識時間。

1.認識分。

(l)引導學生觀察分針。(屏幕顯示放大的鐘面,演示分針走1小格)

師:分針是用來表示“分”的,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邊在課件中演示,邊提問:

① 分針指着1是幾分?為什麼?(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 分針指着4是幾分?為什麼?

③ 分針指着7是幾分?為什麼?

2、認識時間。

(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

師:時針指着幾?是幾時?分針指着幾?是幾分?(時針指着3多一點,是3時,分針指着1,是5分。)

標籤: 時間 範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2jv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