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範文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範文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繫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瞭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並默寫《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難點:

能用聯繫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瞭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課件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善於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瞭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板書古詩並畫出停頓)

2、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裏鑽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蔞蒿:長在窪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後一句是什麼呢?(詩人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註釋瞭解詩意。】

四、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板書設計: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 桃花 三兩枝,

春江 水暖 鴨先知。

蔞蒿 滿地 蘆芽短,

正是 河豚 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蘇軾和惠崇,瞭解題畫詩。

2、通過師生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3、通過學生質疑探究,師生共同解決課堂難點,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點

通過師生間的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難點

通過學生質疑探究,師生共同解決課堂中自然生成的問題,感受春天的美好。

學法

質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過程

設計意圖

一、猜謎激趣導入:

三四月的`春光,無限美好。楊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風習習,最美人間四月天!讓我們猜一個謎語來開啟我們今天的課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誰?

在我國燦若星河的詩歌殿堂裏,有這麼一位大詩人,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開創豪放派的風格,他的詩充滿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氣勢恢宏,變化自如,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繪畫,無一不達到文學和藝術的巔峯。不僅如此,他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他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遊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後人喜愛的話題。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後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他是無與倫比的。

那麼,他是誰?

(教師介紹蘇軾文學常識,回憶學過的蘇軾的詩)

二、你言我語説詩題

大屏幕展示詩的題目《惠崇春江晚景》,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

1、惠崇是誰?

2、惠崇和蘇軾是什麼關係?

三、合作探究,研讀全詩

1、這首詩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飾詞嗎?

3、你對這首詩還有哪些疑問?

預設問題:

蔞蒿和蘆芽是什麼?

河豚是一種什麼魚?什麼是“欲上時”?

為什麼説桃花是“三兩枝”?

4、教師提問:詩中出現的景物惠崇的畫中都有嗎?(引出難點:惠崇的畫中到底有沒有畫河豚?)

5、根據所加的修飾詞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意。

四、主題探究,總結昇華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小結:這首詩通過描寫早春的春江美景,表達蘇軾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圖猜詩,你對春天的詩知多少。

六、教師總結春光無限好,正是讀書時。讓我們都走進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筆來讚美春天吧。

附:板書設計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蘇軾

(翠綠)的竹林(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歡快)的鴨子

(滿地)的蔞蒿(嫩綠)的蘆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聯想

通過設置“猜猜他是誰”的小遊戲,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懸念。使學生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形成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

讓學生對重要的詩人——蘇軾多一些瞭解並識記重點文學常識。

培養學生自主質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置的問題由簡單到複雜。意圖讓學生通過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飾詞,達到自己總結詩意的目的。這樣就不是教師講,而是學生自己去摘。

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質疑,發現問題,提高對課堂的興趣和參與度。

讓學生利用以前的經驗得出規律,通過與之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拓展,拓寬情趣。

通過看圖猜詩的遊戲,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對春天的喜愛。

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板書設計的意圖:根據括號裏的修飾詞能自己總結詩意

作業

佈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寫一首詩來讚美春天吧!。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道這首詩是蘇軾題在宋代畫家惠崇畫的畫《春江晚景》圖上的一首題畫詩。簡單瞭解蘇軾詩的藝術風格。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瞭解詩歌大意。激發學生對詩歌文化的熱愛之情,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且能説出詩歌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交流了很多描寫春天的詩詞,而且我們還一起學習了杜甫的詩歌《絕句》,下面,請大家一起來背誦一遍。(生一起背誦)

很好!同學們,萬物復甦的春天總是以它獨特的生命之色吸引着眾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大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呀可是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以及散文方面都頗有造詣,與父親和弟弟合稱“三蘇”。請你猜猜他是誰呢?

2、生回答師相機板書:蘇軾非常好!看來同學們都還記得蘇軾這位大詩人,上學期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兩首詩,誰能背出來!好請你來指名背誦《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後雨》我們一起來一遍師生一起誦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歌(生一起説)師板書:《惠崇春江晚景》來進一步領略他獨特的詩風吧!

二、出示圖畫

師:請大家看這幅畫喜歡嗎?好那請你仔仔細細地欣賞,然後説一説你的感受生:這是一幅春景圖生:春天的景色很美師:説的很好這是一幅美麗的春景圖,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那你知道這幅圖是誰畫的嗎生答師:對(惠崇)請大家一起大聲説出來生齊讀惠崇師簡單介紹:他是宋代的一名和尚,也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和詩人。這幅畫是惠崇所作,但是這首詩呢是蘇軾看完這幅畫以後在畫上題的一首詩,詩的題目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詩的內容師板書

三、初讀古詩瞭解詩意感悟詩情

1、先自己練習朗讀,然後讀給大家聽,好嗎?

2、誰能準確流利地讀一讀指名朗讀

3、讀的不錯流暢還有韻味。那麼,請大家邊朗讀邊看圖,哪些詩句描寫的景色是你在圖上可以看到的呢?生: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蘆蒿滿地蘆芽短

4、師:具體寫了畫上的哪些景物?請你動動手,用筆畫一畫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鴨子蘆蒿師:很好那整幅畫面給你什麼感覺呢生:很美感覺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歡把你的感覺通過朗讀能表現出來嗎誰來試一試生朗讀師:太棒了!老師感覺你讀出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5、這幅畫呀很美!詩人蘇軾非常喜歡,他仔細欣賞一番,不僅寫出了畫面上所畫的景物,還由畫面的景物產生了豐富合理的想象,請大家看看,哪些景物是畫面上沒有的,而是作者靠着想象寫出來的呢?(河豚)生:最後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時”師:對的這首題畫詩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了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開頭兩句緊緊抓住畫面景物,又突出重點。竹林、桃花為江岸之景;鴨子為江中之景,是畫面的重心所在。詩人在這裏憑感覺和想象再現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於物,把畫面無法表現的內容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前者仍是畫面之景,後者是出於詩人的想象。遍地蔞蒿,蘆葦剛剛吐芽,點出正是江南二月。詩人正是看到畫面上的蔞蒿和蘆葦,便想到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漲的時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然後再游回到近海。這句雖離開畫面,但仍寫春江,題畫而不拘泥於畫。這首詩虛實相生,不僅真實地再現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過想象彌補了畫面所不能表現的內容,生動形象而又極富生活氣息。

6、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全詩,仔細想想,作者的想象之筆還落在了哪些字眼上呢?請你再認真讀讀第二句,動動手,畫一畫。

生:暖知鴨子感覺到了水温的變化,這是作者自己的想象,這一想象使得畫面更加生動有趣

四、結合圖畫講述詩歌大意

1、同學們看着這幅圖,講講詩歌的大意,好嗎?誰來講

2、誰能有感情地背誦詩歌請

五、延伸拓展

蘇軾的名詩名文何其多啊請同學們讀讀下面的詩句!再背一揹你積累到的

好下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k38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