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展示課白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展示課白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展示課白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展示課白楊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悟白楊樹的品質和邊疆建設者的精神。

3、學習課文“借白楊樹特點,歌頌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這一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學法:引導、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學具:投影儀、投影片。

課前準備:蒐集有關新疆建設兵團以及戈壁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讚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字詞。

三、深入研讀,感悟荒涼,烘托精神

1、戈壁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師:課文的描述給了你對戈壁的什麼感覺?(“我感覺到大戈壁非常遼闊”)你是從哪些字句中體會到的?(從“茫茫”中體會到遼闊。)還有怎樣的感覺?(我從“沒有??沒有??也沒有??”體會到大戈壁也非常荒涼。)

3、師: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它有的是什麼?(粗砂、礫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戈壁到底什麼樣?放映大戈壁的圖片

4、師:現在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大戈壁,你會用哪個詞語?(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不毛之地)

5、師:就在這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白楊樹長得怎麼樣?

師:這是什麼樣的身影?用自己的話説一下(高大、挺拔、秀麗)。用一個詞概括(高大挺秀)。

6、朗讀對話,體會童真

孩子們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緒,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孩子們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4—11自然段。

四烘托精神

(一)體會精神

1、(指名讀)請你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投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默讀課文思考: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各寫了什麼意思?

(2)師:第一句寫了什麼?(寫了白楊樹很直)白楊樹“直”的特點從什麼時候有的?(“從來”)具體從什麼時候?(“從一出生,從一有白楊樹”)看來白楊樹的這個特點不是人工修理出來的,而是它的什麼?(“天性、本性”)師:也可以説是“本質”上就這麼直。

(3)齊讀第二句,説説你從“哪兒”這個詞語都讀出了哪些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高山—海邊—平原—戈壁??。下面我們就把這些地方送進句子中,再來讀一下。學生齊讀:高山需要它,它就在??;海邊需要它,它就在海邊??;平原需要它,它就在平原??;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師:白楊樹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生根發芽?(“因為這兒需要它”)它對這些地方的環境挑剔過嗎?(沒有)師:這就是白楊樹的品質:哪裏需要就到哪裏,不管環境如何。板書:哪兒?哪兒?,不擇環境。

(4)我們再來看第三句。這是一個長句子,同學們讀一讀,看看是用哪個關聯詞連接起來的?教師板書:不管?總是?。你能把這個長句子讀成四句話嗎?(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雨雪打來,白楊樹——;面對乾旱,白楊樹——;面對洪水,白楊樹——。)通過這四句話,你讀出了白楊樹的什麼品質?(“堅強、堅決”)板書:毫不動搖。

(二)感悟心靈。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你找到了爸爸和白楊樹的共同點了嗎?(二者的精神是一樣的:哪裏需要,就到哪裏紮根,堅強不屈,毫不動搖)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不是),還讚揚了什麼?(讚揚了像爸爸那樣千千萬萬個邊疆建設者)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板書:邊疆建設者、借物喻人。讀到這裏,列車旁那一行行白楊樹,在你的眼中還僅僅是樹嗎?(不僅是樹,還是眾多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2、然而孩子知道爸爸的心嗎?

(1)指名朗讀14自然段。

(2)師:這段一連用了三個“只知道”,然而,“只知道”的後面是不知道,想一想在每個“只知道”後面都有哪些“不知道”?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回答,教師點擊,屏幕依次出現不知道的內容。

(4)師生對讀,老師讀孩子們只知道的,同學們讀孩子們不知道的。師讀:“他們只知道??”,學生對讀:“可他們卻不知道??”

3、學習最後一段。

(1)師:可是孩子們現在還小,他們還不能理解。

(2)讀最後一段,回答問題。

(3)師:爸爸由白楊樹想到孩子們也將紮根邊疆,為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所以他笑了。

(4)讀到這兒,你們明白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了嗎?作者沒有讓爸爸直接説出自己的心願,而是通過什麼表達出來的?對,是依託白楊樹表達自己的志向的,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

五、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閲讀鏈接《帳篷》。

六、完成練筆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説説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並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並反覆研讀;然後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覆研讀,理解後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

並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衞士”;在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紮根於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哪裏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藉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我並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繫;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繫,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於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不足之處:

課後練習題中,要求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誇誇學生心目中的白楊,學生的説法雷同,思維比較狹隘。

標籤: 教學 反思 白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43r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