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課件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課件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教學目標】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課件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同學在充沛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考慮·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4、同學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説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身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同學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 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説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掌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繫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同學説,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着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 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 這是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為什麼?

⑵ 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信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説的話的情況下。)

⑶ 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説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 ”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發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只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局部:

⑴ 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身試驗 b、公開試驗)板書。

⑵ 學習伽利略自身做試驗局部:

①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局部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身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同學邊報邊填空。

③ 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説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 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 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 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局部:

① 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 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 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④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示怎樣?(驚訝)為什麼?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 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 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告訴俺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説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他人。敢於考慮,找知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俺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⑴ 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⑵ 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 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俺們説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俺們不只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俺們自身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考慮,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身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

今天,學校教研活動在我班進行,我上的是《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這一課的教學着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課後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瞭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我設計的意圖在於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於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抓住關鍵詞瞭解句子的意思。

沒想到在交流彙報時,不經意的我看到學生思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學生竟告訴我,他們小組採用列算式來理解:(10+1)>10快;10-1<10慢,這樣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了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這是語數學科間多麼巧妙的結合啊!他們在講述過程是那樣的有條不紊,句句在理,這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更驚奇的喜悦還在後頭,彭玉陽同學告訴我:“我覺得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太複雜了,只要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瞭,同時從高處落下,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那麼當10磅重鐵球落地時,1磅重的鐵球還懸在半空中,這顯然是不可能。可見亞里士多德説的這句話是錯的。”這種理解是那樣的通俗易懂,讓我難以置信,此時此刻我深深的領悟到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三、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麼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四、課堂作業本上的小練筆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伽利略試驗成功後,人們會怎麼説呢?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打開思路,而不僅僅只能説出“伽利略太棒了,太厲害了”之類的語句。比如,伽利略的學生會説什麼?那些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會説什麼?那些嘲笑過伽利略的人又會説什麼?這樣學生們富有創造性的回答就產生了。

課堂是沒有完美的。同樣,這一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在感受伽利略認真思考亞里士多德的結論的時候,學生還是沒有很清楚地理清楚兩個推論的意思。課後,我在思考是自己操之過急了,這個推論對於學生來説,還是比較複雜,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思維上的混亂,教師期望學生能跟上自己上課的節奏,而不是去適應學生的程度。也許,多給學生點時間思考,多讓他們讀讀文本,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把課堂歸還給孩子,這樣老師也會輕鬆很多。這節課,我看到了學生們的風采,原本以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會有些欠缺,可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了每個孩子的亮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説就是這節課的成功的地方。但是,課堂上,有些地方處理得還是欠妥當,如:學生在彙報時,有的同學不明白的時候應讓學生向彙報者提問,這時負責彙報的學生就成為老師,耐心地把自己的理解展示給同學,幫助同學解決問題,這就會讓學生更了更高的參與熱情。

由於教學經驗有限,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發現並改正。

標籤: 落地 鐵球 課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zmo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