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荷塘月色的課件內容

荷塘月色的課件內容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荷塘月色的課件,歡迎查看!

荷塘月色的課件內容

荷塘月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及背景,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課前預習,加強誦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優美動人的散文語言。

情感與態度: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4—6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

【教學難點】 分析散文的寫作手法,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掌握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教法: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2、交流討論法;    3、點撥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蒐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3、合作探究研討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重點學習課文第4、5段,賞析景物描寫,學習運用各種修辭格描寫景物的方法,品味、揣摩詞語。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教授,在極為貧困的情況下,他自己一身重病,但寧願餓死,也不去領取美國的“救濟糧”,他以對生命的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於外侮的錚錚鐵骨,他以對權貴的蔑視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偉岸人格。毛澤東同志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他是誰呢?他,就是著名的美文 家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不僅有鐵骨,是個有骨氣的人,他的高尚品格就如同周敦頤筆下的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同時飽含柔情,他的筆下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二、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 1948年),字佩弦,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作家、學者。生於江蘇東海縣,祖籍浙江紹興,自祖父以來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揚州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作品有散文與詩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歐遊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等。初中學過他的《背影》、《春》。

三、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27年,當時蔣某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汪精衞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黨人和廣大革命人民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於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侷限,沒 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實,只能用消極態度表示不滿和反抗。《荷》正是通過“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四、整體感知(聽錄音,然後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麼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

師生交流明確:“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整個社會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朱自清陷入彷徨苦悶之中。他既對現實不滿,又不敢投入到火熱的革命鬥爭中去,內心極度矛盾,因而想借賞景排遣苦悶。

全文就是圍繞“頗不寧靜”這一心情展開的,它就像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始終在全曲中迴盪!

2.為排遣心中的不寧靜,作者散步的遊蹤是怎樣的?

師生共同明確:家——小路——荷塘——家

3.一夜暢遊,作者找到了心靈的寧靜了嗎?

學生齊答。到底找到沒有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請看第三自然段的內心獨白。我們先一起朗讀這個段落。

4.這一段獨白到底流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先提問後師生共同明確:淡淡的喜悦與淡淡的哀愁互相交織。

五、重點賞析:

帶着滿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來到了荷塘邊。他眼中的荷塘夜景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1.兩組同學朗讀,另兩組同學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荷塘景物。

明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四人小組討論: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作者分別用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它們?(出示小黑板)師生共同明確,如下表:

3.歸納月下荷塘的總體特點:寄寓的感情素淡、寧靜,寄寓了淡淡的喜悦之情。

六、佈置作業

1.預習第五~第八自然段

2.思考: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你覺得用得非常好的動詞,想想好在哪裏。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2.文章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二、師生互動,賞析第五自然段。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色下的荷塘,那麼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荷塘上的月色。

1.兩組同學朗讀,另兩組同學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明確:先寫月光,再寫月影,最後寫光與影。

2.上節課佈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用得很貼切的動詞,並思考它好在哪裏。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找到了哪些動詞。

先提問,然後教師總結明確。

“瀉”:寫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傾瀉,賦予月光以動感,寫出了荷花荷葉在月光下寧靜、柔和的美感。

“浮”:寫出霧的輕柔,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飄渺的姿容。

“畫”: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3.月光朦朧、柔和的原因是什麼?“酣眠”和“小睡”分別比喻什麼?作者為什麼説“這恰是到了好處”?

明確:原因是天上有一層淡淡的雲。“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淡淡

的雲遮住了滿月的意境。這種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説“這恰是到了好處”。

三、賞析第六自然段

1.荷塘月色如此迷人,那麼朱自清是不是已經完全擺脱了心靈的苦悶了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明確:沒有。從“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可以看出來。

2.如何理解“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明確:荷塘月色這自然美景給作者帶來心靈的寧靜,但這是暫時的,對現實

的無奈,對前途的迷茫,使作者心頭的哀愁和苦悶驅之不散,揮之不走。

四、賞析第七、八自然段

1.作者為什麼會“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

明確:“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採

蓮盛況的嚮往和懷念來擺脱。

2.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的荷塘美景聯想到古代江南採蓮的情景,作者説這是一個“熱鬧”和“風流”的季節,那麼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哪個句子可以表明?

明確:沒有。從“可惜現在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可以看出來。

3.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麼會惦着江南呢?

明確:觸景生情,面對黑暗的現實苦悶彷徨,無所適從,欲超然又想掙扎,借思鄉排遣憂愁。

4.作者從荷塘回到家裏,心緒如何?

明確: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裏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五、分析作者情感的變化

明確:不靜——求靜——得靜——出靜

六、賞析文章的語言藝術:

本文的語言特色在本部分得到了充分體現。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比喻。寫靜態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寫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

二是通感。通感是“一種感覺超出了本身的侷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種感覺的

印象”(錢鍾書語),即感覺的轉移。本文有兩例:

例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由

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縹緲,沁人心脾,有意感覺的轉移伴隨着想象的中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優雅和寧靜來。

例2:“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由視覺向聽覺轉移。月的光華和陰影,用“名曲”的旋律來形容,表明光與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優美,烘托出一種温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想和想象,乃至帶入一種幻境。

三是疊字的運用。由學生從課文中選出例子。

四是動詞的運用。由學生從課文中選出例子。

七、小結

本文寫夜遊的動機、夜遊的聯想。從出門到回家,敍述線索清晰而有變化,

結構自然嚴謹。寫景層次分明而富有特徵,朦朧的景色與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凝練而傳神。運用比喻、聯想、襯托等手法把景象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韻味。

八、佈置作業

1.背誦第4~5自然段

2.課下閲讀朱自清的作品

【板書設計】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遊蹤:家——小路——荷塘——家

情感線索:淡淡的喜悦與淡淡的哀愁互相交織。

(正面)月光:瀉—輕柔 月色、青霧:浮、輕紗的夢     光與影的和諧

(反面)(側面)黑影、倩影

作者情感的變化:不靜——求靜——得靜——出靜

教學反思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我發覺我的教學環節處理還是不夠細緻;但也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現總結如下:

首先,為了突破常規,而且朱自清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家,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省略了作者介紹這一環節。我覺得這樣處理的效果應該還是可以的,它提高了課堂效率。而對於寫作背景的介紹我不似往常一樣放在作者介紹之後,而把它放在講解文章的文眼時。作者為什麼會心裏頗不寧靜?自然而然地引出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處理顯得比較連貫,不會覺得生硬。這是我覺得在這堂課中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

其次,在講解過程中我省略了對課文結構的分析。上完課之後我覺得這個環節不能省。因為職業類學校的學生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差,省略了這一環節不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外,在對於學生回答時的引導方面做得很不夠,往往會把自己想好的答案強加給學生,這樣不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改進的地方。

標籤: 課件 荷塘月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p090o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