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我愛這土地説課課件

我愛這土地説課課件

據要構建高效和諧課堂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愛這土地説課課件,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我愛這土地説課課件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文安排在人教版九下第一單元。人教版教材共選23首中外現代詩歌,佔教材總數的十分之一,可見這套教材對新詩非常重視,本單元共收錄六首中外現代詩,以愛國思鄉組元。

2.單元提示裏共有三點要求,一是關注具體意象;二是體會思想感情;三是欣賞精美語言。

3.本課特點:《我愛這土地》作於1938年10月,當時國難當頭,飽經滄桑的祖國,又一次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作為詩人的艾青,歌唱祖國,歌唱土地,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編者把它安排到第一單元第一課,其導引作用和顯著地位可見一斑。

4.在學情方面: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在初一時已學過11首中外現代詩歌,對詩歌有一定的閲讀經驗,但詩歌跳躍性、凝練性均很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基於以上四個方面的考慮,我把本課目標設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重音和韻律,並能熟讀成誦;

2、能找到詩歌的主要意象,説出土地的象徵意義及作品表達的`情感;

3、能學會知人論世的解讀詩歌的方法,認同詩人熾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根據新課標中要求以及本課文體的特點,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達到當堂成誦。

教學難點:因為作為當代新時期的城市的孩子對土地沒有概念,沒有感情,他們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有限,又加之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意象背後的象徵意義。

 二、教學過程

 1、互動導入

詩歌是文學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下面老師説幾句古詩的上句,看同學們能否説出下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

天下興亡,

王師北定中原日,

同學們知道它們的作者是 , , 他們的共同點:

今天,老師再帶大家去認識一位現代愛國詩人艾青。

故事導入:艾青名字的由來。

 2、作者簡介: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人。現代著名詩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着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後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為一個革命者。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調子沉重憂鬱;抗戰時期的作品多為覺醒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愛這土地》等。

其詩歌以土地和太陽為主要意象。

 3、背景介紹:

大屏幕展示幾張圖片。

問:看完這幾張圖片同學們什麼樣的感受?試想作為一個愛國詩人他能無動於衷嗎?他的感受又如何呢?

學生討論

1938年抗戰初期,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詩歌《我愛這土地》。(再次強化特殊背景,加強愛國氛圍)

 4、聽錄音,初步感知情

5、有感情的朗讀

(1)朗讀指導

重讀:能鮮明表達詩人情感的詞 因此,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應重讀。

試讀,表重讀

朗讀節奏

關聯詞後 如:“假如”後停頓

學生標節奏,試讀

主謂之間 ,謂賓之間要停頓

語法知識補充:句子成分(幫助學生掌握停頓方法)

學生自讀,試劃分

這一步主要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的方法,從而在理論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2)擴展:文言文的朗讀節奏與此基本相同。課下試着劃分。

 6、詩歌賞析:

(1)思考:

詩人首先借助什麼具體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2)探究:

1、“土地”一詞是否具有深刻的含義?

答:土地不再單純是客觀景物,而是貫注了作者主觀情感。土地可以看做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徵,也可以理解作者對蒼老、衰弱、正備受苦難的祖國的暗示。

2、象徵手法:

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表現手法叫象徵。

3、這首詩歌除“土地”外,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象徵手法

(3)合作探究:

1:河流、風、黎明分別象徵了什麼?

土地——祖國大地遭受無盡的苦難

河流、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美好的勝利或充滿生機的解放區

2:一、二節詩之間什麼關係?

(4)再次深情朗誦

7、作業檢查:

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分別有什麼象徵意義?

 8、拓展延伸:

欣賞我們偉大祖國的圖片

標籤: 課件 説課 土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d0nx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