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

記金華的雙龍洞記敍了作者葉聖陶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一

教材分析

這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也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文章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賞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文章按遊覽順序記敍,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通過描寫路上景色的明豔、溪流的歡唱、外洞的寬敞,以及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低、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感到身臨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課文按兩條線索來寫。一條是作者的遊覽順序,是“順”的線索,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使景點的方位和作者觀察的移動有機結合,同時移步換景,堪稱遊記體文章的典範。其中“過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體現出遊記體“篇”的特點,將遊程、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是中年級學生學寫遊記的優秀範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觀察仔細,語言樸實準確,描寫生動形象,敍述有詳有略,分別詳寫了孔隙、內洞的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通過閲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過感悟,讓學生了解作者按遊覽順序記敍的表達方式,並體會、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現手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教學的難點是指導學生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感覺身臨其境。

針對20xx年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加大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其中第二學段應落實“段”的訓練。所以本課作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旨在抓住遊覽順序,通過感知整體,瞭解遊記特點,然後重點講“過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達特色,並指導學生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 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 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重點難點

1. 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敍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2.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

教師蒐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ppt課件。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製作作者遊覽過程示意圖,現場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現。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祖國的山川秀美,到處都有迷人的景色。瞧,這是哪兒?(課件出示廈門鼓浪嶼圖片)這迷人的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文: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再看看老師家鄉的一處美景(課件出示江西廬山圖片),你看到這樣的景緻,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想起怎樣的詩句呢?

談話時,課件出示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並結合已學的詩文表達情意。

二、揭示課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

1.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 點明體裁特點,介紹遊記是記敍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板書:遊記)

3. 結合課前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學生出示製作的作者遊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互相交流討論。

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通過預習,我們瞭解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順序。交待遊程(板書)是遊記的一大特點。所到之處,葉老又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隨着葉老到字裏行間去遊歷一番。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雙龍洞”得名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習生字新詞,注意“浙、蜿”等字的讀音。(課件出示詞語)浙江 臀部

稍微 額角 蜿蜒

3. 指導學生結合漢字形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並引導學生結合舊知,聯繫生活,學會運用“蜿蜒”。

4. 讀課文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引導學生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

四、精讀課文,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一)找出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見聞及感受

1.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遊雙龍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讀,思考:4-7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

(二)重點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1. 指名讀,全班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

2. 理解“孔隙”詞義,再借助圖片揭示孔隙的特點:窄小(板書)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窄小特點的。要求學生用心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羣1:雖説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課件出示句羣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遊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遊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指導朗讀句羣: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裏,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才説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生共同小結寫法:葉老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

4. 讀寫互動,遷移運用。

出示幾幅圖:海洋館、吊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仿照孔隙的寫法,寫出自己遊歷的感受。師生交流、反饋。

5. 梳理遊記內容,發現構段特點。

找找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從表達方式上,你發現了什麼奧祕?(條理清晰,體現了遊覽過程)

師生交流總結:在過孔隙時,葉老按遊覽順序,將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遊記的典範。

五、結課

雙龍洞的其它幾個景點又是怎麼寫的呢?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課件二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豔、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 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 介紹雙龍洞的VCD,課文錄音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遊呢?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遊,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 葉聖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着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 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 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

3、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板書]

4、 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 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賞路上的見聞。

1、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 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 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板書:寬、大]

2、 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 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 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A: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 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 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板書: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四、 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觀看遊外洞內洞的VCD。

2、説話訓練: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

(先四人小組練説,再個別上台表演。)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

4、 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後依然興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遊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閲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翹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着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複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2、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三、整體迴歸。

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一(1)交代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二(2—3)講路上的見聞。

三(4)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

四(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五(6—7)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

六(8)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敍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學習輔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

標籤: 雙龍洞 課件 金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8z8z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