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馬説教案課件推薦

馬説教案課件推薦

【教學設想】

馬説教案課件推薦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讓學生由讀到悟,由悟到明,瞭解古代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從而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時光。在這堂課中,讓學生了解説這種古文體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並通過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認識、學習、運用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馬説》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學習託物寓意的寫法。

3、瞭解説的體裁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3、學習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以期能熟讀成誦。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難點由學生討論,通過合作探究突破疑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朗讀磁帶。

【課前準備】

請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查找有關馬字的成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彙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樂相馬給學

生講關於伯樂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解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多媒體資料顯示)

2、點明本文體裁,介紹説這種文體。

(多媒體資料顯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雜文,屬論説文體。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説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寫法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近。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聽錄音跟讀,注意讀音、停頓。

2、自由朗讀,結合註釋,理清文意並完成下列練習。

(多媒體顯示)

⑴ 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粗的詞。

① 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② 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見。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區分下列虛詞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於奴隸之手

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馬也

3、老師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體顯示) 倒裝句:

⑴ 定語後置: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後置定語

⑵ 狀語後置: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分析:於相當於在,於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構的後置。

4、請一個學生翻譯全文,其他學生補充。

5、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每段的內容。

6、全班齊讀,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整體感悟

1、提出問題,學生搶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體顯示)

⑴ 文章開頭是如何闡述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的?

⑵ 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⑶ 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2、教師點評、歸納

3、提問:文中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五、 品味詩文,推究文理

1、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

⑴ 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三個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樣?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有怎樣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進行分析)

2、點明託物寓意的寫法,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平時寫作中去。

3、全班齊讀課文,並背誦。

六、延伸拓展

辯論:當今社會還需不需要伯樂?

七、課堂小結

八、佈置作業

1、古代還有哪些懷才不遇的文人,請蒐集其作品。

2、課外閲讀《龍説》,進一步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3、背誦課文。

標籤: 課件 馬説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82zv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