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通用6篇)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通用6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該寫為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通用6篇)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依託20xx屆取得的輝煌成績,實現嘯中學校發展藍圖,高三數學組必須團結一致,羣策羣力抓好高三數學複習,備戰20xx高考,切實落實“關注差異,開發潛能,多元發展”的教學方針。

二、複習要求

1、資源共享提升效率

統一使用《優化方案》,合理運用書利華網站上的人教版高三複習課件,適當補充其它課件,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備課效率。

2、立足單元形成網絡

作好單元複習,這是一個將數學知識由“點——線——網”的過程,將分散的知識串成面、串成體,形成知識體系的網絡化,將問題歸類,進行知識遷移和聯想、分解與組合,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僅重視單元內綜合,更注重學科內的綜合,關注在知識的交會點處設計問題。

3、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模擬題要定時定量訓練,把訓練當考試,積累經驗、錘鍊心理。選擇題的訓練立足基礎,提高準確性,注重方法靈活性。填空題的訓練注重訓練學生準確、嚴謹、全面、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基本運算能力,注重書寫結果的規範性。解答題重視審題過程,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在問題的分析、思路發展過程中運用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思維的導向,在思維過程中點明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思路發現過程中所起的重點作用。

4、注重學生卷面表達的訓練。

高考要獲得好分數,除了具有較高的數學功底外,還要避免出現失誤失分。一方面要通過試題訓練使學生減少、避免馬虎、失誤丟分,還要強調學生的書面表達,訓練學生答卷時做到字跡工整、格式規範、推證合理、詳略適當,做到會的題目不丟分,不會做的題目也爭取得部分步驟分。

5、做好試卷評析工作。

學生將常常面臨模擬訓練,教師的講評試卷要分析題目考的哪些知識點、需要哪幾種能力、體現哪些數學方法,使學生體會出題者意圖。講評中還要不斷轉換條件,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訓練,不能只滿足於就題論題,要注重探求解題規律,提高點評的質量和效益。

三、強化訓練

1、不依靠題海取勝,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當訓練的題目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決定複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就不再是題目的數量,而在於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①對立意新穎、結構精巧的新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要保證有相當數量的這類題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謂“新題”、“熱題”。傳統的好題,包括課本上的一些例、習題應成為保留節目。陳題新解、熟題重温可使學生獲得新的感受和樂趣。

②控制題目的難度,在“穩”、“實”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運用“特技”才能解決的“偏、怪、奇”的題,堅決摒棄。

2、突破一個“老大難”問題。

“會而不對,對而不全”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會而不對”是拿到一道題目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在正確的思路上,或考慮不周,或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最後答案是錯的。“對而不全”是思想大體正確,最終結論也出來了,但丟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驟,中間某一步邏輯點過不去;或遺漏某一極端情況,討論不夠完備;或是潛在假設;或是以偏概全等,這個老大難問題應該認真重視,並綜合治理加以解決。

3、注重應試技巧的培養。

(1)速度。考試的時間緊,是爭分奪秒,複習一定要有速度意識,加強速度訓練,用時多即使對了也是“潛在丟分”,要避免“小題大做”。

(2)計算。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能力,雖近年試題計算量略有降低,但並未削弱對計算能力的要求。運算要熟練、準確,運算要簡捷、迅速,運算要與推理相結合,要合理。

(3)表達。在以中低檔題為主體的高考中,獲得正確的思路相對容易,如何準確而規範地表達就變得重要了,因此,複習中要有書寫要求,模擬考試後要求交“滿分卷”。

四、教學教研

1、定時定點參加組內教研活動,嚴格實行簽到

2、加強組內學習、觀摩、聽課、實現資源共享

3、加強複習課、習題課、試卷分析課型的探討,形成高效課模

4、探討培優補差措施,重視拔尖生、踩線生工作

5、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調節。

五、複習進度

暑假:理科完成新課內容,集合與簡易邏輯、函數、三角函數

第一週:平面向量

第二、三週:數列

第四周:數列

第五週:不等式

第六週:平面解析幾何

第七週:平面解析幾何

第八週:立體幾何

第九周:立體幾何

第十週:計數原理、概率

第十一週:隨機變量及其分佈

第十二、三週:機動安排、複習迎考

第十四、五週:機動安排、複習迎考

第十六、七週:機動安排、複習迎考

第十八、九周:機動安排、複習迎考

六、其它

1、單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由學校或備課組統一命制試題。

2、應掌握所教班級的高考目標,制定具體的培優補差措施。

3、按照文理、班級差異分版塊定期交流教學、學生培養等信息。

4、對班級目標學生每週一次作業面批。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071班學生已學習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課程,具有比較紮實的數學基礎。

二、教材特點

教材是閔嗣鶴、嚴士健編的《初等數論》。該書共有9章,即:

第一章是整數的可除性;

第二章是不定方程;

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同餘,同餘式,以及二次同餘式與平方剩餘;

第六章是原根與指標;

第七章是連分數;

第八章是代數數與超越數;

第九章是數論函數等。

內容比較豐富,供教學時數為每週4節共72節的教學之用。本課程教學時數共36節,所以只選出與中學數學有密切聯繫的最基礎的內容進行講授。

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擬訂出相應的教改措施)

1、講清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

2、精講教學內容,只選出與中學數學有密切聯繫的最基礎的內容進行講授,重視學生解題訓練,加強學生的作業指導;

3、注意運用各種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啟迪學生思維;

4、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和數學能力的培養。

5、補充一些有關數論的數學競賽題目,開拓學生祝福視野,注意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3

高三數學第一輪複習以抓基礎,練基本功(主要是解題基本功)為主,注重對知識的梳理,數學方法的養成,使學生對整個高中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有個完整的認識,形成網絡。在本輪複習中應對高中數學的所有考點,涉及的解題方法進行全面的複習,使學生對每個知識點掌握到位,對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公式定理的適用範圍有着本質、透徹的理解,使學生切實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對基本的解題方法(解題方法的培養、訓練要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能運用自如,做到穩紮穩打,基礎過關,牢固。

高三數學第二輪複習以專題複習、專題訓練為主,注重學生數學能力與思維水平的養成,使學生在解題方法,解題技能上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本輪複習中對高中數學重點內容要加深加難,重點培養學生解活題、較難題、難題的能力。專題複習既要按章節進行,又要按題型進行,按章節進行內容如下:函數與導數、數列(特別是遞推數列)與極限、三角函數與平面向量、不等式、直線與圓錐曲線(注意圓錐曲線與向量的結合)、立體幾何、概率與統計。按題型進行內容如下:選擇題解法訓練,填空題解法訓練,解答題解法訓練,特別要注重解答題訓練的質量。

本輪複習應多在知識網絡的交匯處選題,強調學科內的小綜合,加強對知識交匯點問題的訓練,達到培養學生整合知識,能綜合地運用整個高中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能力之目的。

高三數學第三輪複習以強化訓練、查漏補缺為主。在本輪複習中,讓學生多做模擬題,強化做題的速度與質量。同時針對第一輪、第二輪的不足進行查漏補缺,特別是在第一輪、第二輪大多數學生做不出來的題目在本輪複習中可集中讓學生重做,解決學生在前面複習中暴露的問題。

具體措施建議如下:

一、處理好課本與資料的關係對資料精講,用好用巧,但不被資料束縛手腳,牽着鼻子走,不僅老師認真鑽研資料,更要引導學生在複習課本的基礎上認真鑽研資料,用活用巧。

二、分層教學由於數學分為文理科,且文理各有不同的層次,所以分層教學非常必要,計劃對高三數學分為四層:理科A層、文科A層、理科B、C層、文科B、C層,各層實施不同的教學進度。其中理A、文A在重點抓好基礎的同時適當加深難度與深度,其他層主要抓基礎。

三、抓好周練每週分層出一次周練,要求周練圍繞上一週所授內容命題,題量適中,難易適當,針對性強,注重基礎知識與方法的反饋訓練。命題的主導思想是“出活題、考基礎、考能力”。在周練的基礎上,每章節複習過程中印發20xx年高考試題分章選解給學生課後完成。

四、集體備課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得一個諸葛亮。在複習中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力量,羣策羣力,科學備課。每週搞好一次備課組活動,討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落實、改進情況。

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數學科而言,主要是對解題方法的點撥,解題思路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學會抓住題目已知條件的關鍵點,尋找解題的突破口。避免課堂教學“一言堂”現象,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精講多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六、培尖工作在強調名牌效應的今天,加強培尖尤其顯得重要。特別是四個奧賽班,更要緊盯尖子生的學習狀態。在複習過程中要選準苗子,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培養他們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應試能力,以及穩定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態。對尖子生每次考試的試卷作好分析與針對性講評。

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多製作課件,用課件上課,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課件的動感感染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感知數學的美感。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

XX班共有學生66人,176班共有學生60人。學生基本屬於知識型,相當多的同學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學習習慣不太好,兩班學習數學的氣氛不太濃,學習不夠刻苦,各班都有少數尖子生,但是每個班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差生面特別廣,很多學生從基礎知識到學習能力都有待培養,輔差任務非常重,目前形勢非常嚴峻。

二、高考要求

1、高考對數學的考查以知識為載體,着重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重點考查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高考數學實體的設計是以考查數學思想為主線,在知識的交匯點設計試題。

3、高考試題注重區分度,同一試題,大多沒有繁雜的運算,且解法較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

4、注重應用題的考查,20XX年文科試題應用有3道題,共28分。

5、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考查,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考查。

三、教學措施

1、以能力為中心,以基礎為依託,調整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精講多練,一般地,每一節課讓學生練習20分鐘左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堅持每一個教學內容集體研究,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的力量,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上課效率。調整教學方法,採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基本模式為:基礎練習 → 典型例題 → 作業 → 課後檢查。

(1) 基礎練習:一般5道題,主要複習基礎知識,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過關,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完。

(2) 典型例題:一般4道題,例1為基礎題,要直接運用課前練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由學生上台演練。例2思路要廣,讓有生能想到多種方法,讓中等生能想到1—2種方法,讓中下生讓能想到1種方法。例3題目要新,能轉化為前面的典型類型求解。例4 為綜合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作業:本節課的基礎問題,典型問題及下一節課的預習題。

(4) 課後檢查;重點檢查改錯本及複習資料上的作業。

3、腳踏實地做好落實工作。當日內容,當日消化,加強每天、每月過關練習的檢查與落實。堅持每週一週練,每章一章考。通過周練重點突破一些重點、難點,章考試一章的查漏補缺,章考後對一章的不足之處進行重點講評。

4、周練與章考,切實把握試題的選取,切實把握高考的脈搏,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維的層次性(即解法的多樣性),適時推出一些新題,加強應用題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試試題堅持集體研究,努力提高考試的效率。

5、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培養尖子學生。

6、加強文科數學教學輔導的力度,堅持每週有針對性地集體輔導一次,建議學校文科數學每週多開一節課(即每週7節)。

四、教學進度詳細安排:

1、函數(共11課時)(8月9日結束)

(1) 函數的單調性(2課時)

(2) 函數的圖象(2課時)

(3) 二次函數(2課時)

(4) 函數的奇偶性(1課時)

(5) 函數章考(4課時)

2、三角函數(共30課時)(9月15日結束)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1)

(2)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1)

(3) 誘導公式(1)

(4) 三角函數的圖象(2)

(5) 三角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和最值(2)

(6) 三角函數的奇偶性、單調性(1)

(7) 三角函數的週期性(1)

(8) 兩角和差的正、餘弦公式(1)

(9) 倍角公式、萬能公式(2)

(10)和積互化公式(1)

(11)三角函數的化簡與求值(3)

(12)三角恆等式的證明(1)

(13)條件恆等式的證明(1)

(14)三角形的求值與證明(3)

(15)解斜三角形(2)

(16)三角不等式(1)

(17)三角函數的最值(2)

(18)反三角函數的概念、圖像及性質(1)

(19)反三角函數的運算(2)

(20)最簡單的三角方程(1)

(21)單元考試(4)

3、不等式(共24課時)(10月13日)

(1) 不等式的概念與性質(1課時)

(2) 不等式的證明(比較法)(1課時)

(3) 不等式的證明(分析法、綜合法)(1課時)

(4) 應用均值不等式證明不等式(2課時)

(5) 不等式的證明(反證法、數學歸納法)(3課時)

(6)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課時)

(7)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課時)

(8) 無理不等式的解法(1課時)

(9) 含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1課時)

(10)指對不等式的解法(2課時)

(11)含參不等式的解法(3課時)

(12)均值不等式的應用(2)

(13)應用不等式求範圍(2)

(14)章考(4課時)

(15)月考及講評(4天)

4、數列、極限、數學歸納法(共20課時)(11月13日)

(1) 數列的通項(2課時)

(2) 等差數列(2課時)

(3) 等比數列(2課時)

(4) 綜合運用(2課時)

(5) 數列的求和(3課時)

(6) 數列的極限(1課時)

(7) 數學歸納法(4課時)

(8) 歸納、猜想、證明(1課時)

(9) 章考(3課時)

(10)月考及講評(4天)

5、複數(共15課時)(11月27日)

(1) 複數的概念(2課時)

(2) 複數的代數形式及運算(2課時)

(3) 複數的三角形式(1課時)

(4) 複數的三角形式的運算(2課時)

(5) 複數的加減法的幾何意義(1課時)

(6) 複數的乘除法的幾何意義(2課時)

(7) 複數集上的方程(2課時)

(8) 複數集上的方程(1課時)

(9) 章考(2課時)

6、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共11課時)(12月1日)

(1) 兩個基本原理(1課時)

(2) 排列、組合數公式(1)

(3) 排列應用題(1)

(4) 組合應用題(1)

(5) 排列、組合綜合應用題(2)

(6) 二項式定理(3)

(7) 章考(2課時)

(8) 月考及講評(4天)

7、直線與平面(共20課時)(12月24日)

(1) 平面及其基本性質(1課時)

(2) 空間的兩條直線(1課時)

(3) 直線與平面(1課時)

(4) 平面與平面(1課時)

(5) 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2課時)

(6) 平行間的轉化(2課時)

(7) 垂直間的轉化(2課時)

(8) 空間角(3課時)

(9) 空間距離(2課時)

(10)章考(3課時)

(11)月考及講評(4天)

8、多面體與旋轉體(共7課時)(12月31日)

(1) 柱體(1課時)

(2) 錐體(1課時)

(3) 台體(1課時)

(4) 球(1課時)

(5) 側面張開圖(1課時)

(6) 摺疊問題(1課時)

(7) 體積問題(1課時)

(8) 自測

9、直線與圓(共10課時)(1月12日)

(1) 向線段與定比分點(1)

(2) 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2)

(3) 兩直線的位置關係(1)

(4) 對稱為題(1)

(5) 圓的方程(1)

(6)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2)

(7) 章考(2課時)

(8) 月考及講評(4天)

10、 圓錐曲線(共21課時)(2月4日)

(1) 充要條件(1)

(2) 橢圓(1)

(3) 雙曲線(1)

(4) 拋物線(1)

(5) 座標平移(2)

(6) 弦問題(4)

(7) 軌跡的求法(4)

(8) 最值問題(2)

(9) 取值範圍問題(2)

(10)章考(3課時)

11、 參數方程、極座標(共5課時)(2月10日)

(1) 直線的參數方程及應用(2)

(2) 圓錐曲線的參數方程(1)

(3) 直線與圓的極座標方程(2)

五、周練安排

1、出題安排

(1) 第2、5、8、11、14、17、20周

(2) 第3、6、9、12、15、18、21周

(3) 第4、7、10、13、16、19、22周

2、注意事項

每週星期一以前出好試題,交備課組討論,定稿後負責印好試卷,分發到班。

六、過關題、典型題

1、出題安排

(1) 三角函數

(2) 不等式

(3) 數 列

(4) 複數、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

(5) 立體幾何

(6) 解析幾何

2、注意事項

每章結束以前一週出好試題,交備課組討論,定稿後負責印好試卷,分發到班。

七、章考命題負責人

1、出題安排

(1) 三角函數

(2) 不等式

(3) 數 列 (4) 複數、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

(5) 立體幾何

(6) 解析幾何

2、注意事項

每次考前出好試題,交備課組討論,定稿後負責印好試卷,分發到班。

八、月考命題負責人

1、出題安排

(1) 第一次月考

(2) 第二次月考

(3) 第三次月考

(4) 第四次月考

(5) 第五次月考

2、每次月考前一週出好試題,交備課組討論,負責定稿交好試卷。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依據《考試大綱》、《考試説明》、《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綜合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重點講解和練習能夠拿分的知識點。

二、學科目標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2、抓好一輪專題複習,研究考試説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為完成高三第一輪複習。作好模擬訓練,增加高考經驗,爭取2013年取得優異成績。

三、教學方法及其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複習計劃

在認真研究教材、教綱和考綱,分析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科學的制定教學計劃。

1、時間分配。半期考試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體複習,年底前基本完成選修教材的複習,一月作考前適應性練習。

2、知識有所側重。注意向重點章節傾斜,做到重點知識重點複習。

3、注意教學分層。結合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講解時要有所區別,在99班做好培優工作,並在緊盯可上生做好輔差工作,並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有明顯的不同程度的進步; 認真做好輔優工作,進行個別輔導,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引導,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參加高考。分層施教,要求不同,爭取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

4、整體複習與階段複習計劃相配套。整體複習計劃精確到月,階段複習計劃應精確到詳細列出每週的複習任務和進度。

5、適當調整,根據已完成的複習情況來調整計劃,強化薄弱環節;或者根據考綱的變動而及時修訂計劃等。

6、確定模擬測試的時間,次數和分層輔導的安排等。

7、鑽研考綱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試卷。總結高考經驗,指導好複習。

(二)建立知識網絡,確立教學專題

在教學中要根據每個章節建立簡明的知識網絡,然後按照高考題型劃分專題,如"單項選擇題","計算題",填空題等。在進行這些專題複習時,可以將歷屆高考題按以上專題進行歸類,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點和規律,然後進行講解。在對各專題進行講解時要儘可能從各個側面去展開,要分析透徹,要真正把握解題技巧和規律

(三)選好用好複習資料

在高三複習中我們將以步步高為複習的主體資料,參照優化設計等較輔資料組織教學工作,充分用好資料的基礎學案落實,完善考點突破和高考真題衝浪等知識,是資料更加有利於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瞭解高考考什麼,怎麼考等問題。

(四)選好模擬練習題,訓練學生解題能力

選練習題時,決不不加選擇地盲目使用外來資料和試題,避免重複和難題偏題的誤導,選用正規的資料和歷屆高考試題就完全足夠了,兩週做一份綜合練習題為最適宜。在模擬練習中將使複習過的內容進一步強化,重點與難點又一遍鞏固,未講到的或講得不透的內容,可以通過綜合練習使之得到彌補。而每做一份綜合練習,不僅學生要全力以赴,老師也應該以高考的要求嚴格批閲和分析。

要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如客觀題在速度和正確率方面的強化訓練,主觀題要加強完整性和科學性表述的強化。同時要建立錯題庫,把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進行整理,明白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是對知識的理解不準確造成的,還是是審理不嚴造成的,有利於避免同樣的錯誤的重犯。。

(五)認真備課,有的放矢

由於課堂複習容量的增大,要在重點問題多花時間,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困惑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少做無用功;既不能"滿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課都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精講精練,同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參與解題活動和教學過程,啟迪思維,點撥要害。備課中對每節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材料的選擇,怎樣呈現給學生要進行充分研究。教學中要及時反饋,根據學生掌握情況不斷改進和修正教學方案。教師要多作題,多參考資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課堂效率

高三數學教學計劃6

一、考情分析

高考命題是以《考試説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複習是要以《考試説明》為指導的,但是,《考試説明》可能要等到下一學期中途才能出台。高三複習工作是等不得的。9月4日下午在教研室主持召開的高三數學複習研討會上,也沒能有一個明確的複習要求。

這就要求我們各位授課教師結合12屆周邊省份如山東、江蘇、海南、上海等省市高考試題、對照題型示例,仔細揣摩,去研究“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的具體落腳點,把握試題改革的新趨勢。為了使本屆高三數學的複習工作更加有效,在內容取捨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本校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複習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三個班的數學教學,原來帶兩個理科班:(21)班和(22)班,進入高三以後,本屆學生是第一屆課改生,在高一、高二階段,無論是教師或學生,思想認識都不到位,學習抓得不緊,尤其課時不足,只重進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不足。並且,學生的“知識回生”太快,有明顯優勢的學生較少,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不強。還有不少數學是“缺腿”的優生。 經過與同組的其他老師商討後,我打算分三個階段來完成13屆高三數學的複習工作。

首先,理科班在暑期補課期間到九月末完成高三選修2—3及選修2—2第二章定積分部分、合情推理中的數學歸納法等內容的教學。然後進入高三第一輪複習,文科班同學九月份開學後直接進入高三第一輪複習:根據往屆學生複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屆學生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1、只跟不走

部分學生認為高考複習就是把高中的數學課的內容再重新上一遍,所以,同樣只要上課聽牢,作業做好就可以了。雖然複習課堂上聽的很認真,作業做的也很認真,但從來沒有去想聽了什麼,做了什麼,自然提高不大,碰到新情景的問題時有解決不了。我們認為主動是學習成績提高的保證。

外因可起重要作用,但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學生主動起來,對每一堂課都有一種需求的心態走進來,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提高,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複習中不只是跟在後面,而是走到前面呢?我的對策是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在課前幾分鐘自覺地對本堂課的要點進行梳理的習慣,或者把本堂課的要點梳理設計成練習,課前發給他們,或者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讓他們去回顧、思考,可以説課前對基礎知識的梳理與強化是學習的生命。

2、只看不寫

一些基礎相對較好或思維較快但比較粗糙的同學,往往眼高手低,喜歡看看題目,稍微動動筆,答案一寫了事。尤其我們(22)班學生多數有這個毛病。加強分析思考,這本身是件好事,但過了頭,就成了壞事。平時解題只是寫個簡單答案,不注意解題步驟和過程的規範,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細節地方考慮不周全,考試中扣分過多,甚至碰到很熟悉的題目,考試中沒了思路。所以我們的對策是同學們平時的練習和作業中必須要有完整的書寫步驟,提高表達水平。高考中,只有把你的思維通過解答完整反映到卷面上,閲卷老師才有給滿分的可能。

3、只練不想

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高考複習資料五花八門,這些同學在複習中埋頭苦練,拼命做題,往往是事倍功半。我們覺得在複習中應邊練邊想,必要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搞題海戰術,而要強化自我總結。學習數學離不開做題,但要精,並在做題後要認真反思、分析,總結出一些問題的規律,並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真正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努力爭取達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收穫。

三、指導思想

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數學的通性通法,即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我們把握的數學對象的基本性質,處理數學問題基本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使數學學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既要關心《課程標準》中調整的內容及變化的要求,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不同版本《考試説明》的比較。結合上一年的新課改區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課程標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探求命題的變化規律。

四、目標

1、高考平均分力求達90分;

2、解決優生的數學“缺腿”問題;

3、培養尖子生突破“120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9vxq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