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單元教學計劃安排參考

單元教學計劃安排參考

教學內容:

單元教學計劃安排參考

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教科書第67~84頁的內容。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事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數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的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單元教學要求: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單元教學重、難點:

萬以內數的讀寫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其中的數的組成、數位的意義等概念又是讀寫數的重點。

難點有三:(1)數數過程當中,接近整百、整千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2)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的教學。(3)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單元課時安排:約8教時

第一課時 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第67-68頁例1,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2、引導學生認識新的計算單位“千”,瞭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並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係的理解。

3、使學生了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千以內各個數位的十進。難點:拐彎處的數數(個位或十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

教學準備:

計數器、每人十個小方塊、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數是幾?最小的兩位數是多少?這兩個數相差多少?

2、數數:10個10個地數,從10數到100;

1個1個地數,從91數到99;

問:99加1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數、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3、導入:你會從100開始接着往後數嗎?

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更大的數,下面請你們觀察這幅圖。

二、講授新課

1、出示主題圖。

(1)觀察這幅圖,説一説畫面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2)看着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引導學生估算畫面上的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感受大數的意義。

2、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3、教學例1。

(1)數一數。

每人數出10個小方塊,説説你是怎麼數的?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2)動動腦。

每組快速數出100個小方塊,應怎樣數呢?

小組討論,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一百。

(3)師:請你從一百往後數,數到一千,你行嗎?你們覺得數到什麼時候呢?有沒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據學生所説,大家一齊數,教師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千”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一個新的計算單位,前面我們還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呢?

(個或一、十、百。)

(4)師:通過剛才數數,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説出一(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並知道各自所在的數位。)

[設計意圖]滲透數數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發展學生分析、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完成第68頁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兩組分別數第1、2兩題,比一比哪組數得的流暢。

引導學生小組自行探究操作。

巡視指導各個小組的活動。

哪個小組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方法?

小結:大家一起數意數,1個百、2個百、3個百、4個百……10個百(一千)。

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提問小結:通過今天的數數,你們有什麼發現?

三、檢測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數,數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數,數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數。

三百、( )百、( )百、再數(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數。

四百、( )百、( )百,再數(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組成哪些三位數,請你把它 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的練習鞏固千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

四、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練習題

標籤: 單元 教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43q3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