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

本節課,我以學校開展的“用生本理念,構建幸福課堂”這一活動為指導,以“學、展、導、用、評”為教學模式進行設計,順利地完成了國學經典“仁人君子”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

一、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初讀文言文,藉助譯文讀懂文言文意思。先讓學生讀課文,讀的方式多樣,有自由讀、個別讀、小組競賽讀等,讓學生充分讀書,再同桌合作學習,藉助譯文大致理解文章意思。最後再讓學生熟讀成誦。誦讀的方式多樣,有小組背誦、個人背誦、男女逐句接背、全班背誦等。從剛才的學生彙報情況來看,學生的表現都比較積極。學生的誦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展——主要體現在學生蒐集《大學》的資料和朗讀、背誦這幾方面。展示時,有個人展示,小組展示,全班展示。展示時,學生聲音響亮,大方得體,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三、導——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對一些重點字詞的讀音及字義的指導。指導學生重點讀好“為”、“惡”、“好”這幾個多音字,並讓從譯文中找出這些字的意思,從而明白“為”、“惡”、“好”這幾個多音字的正確讀音;指導學生從“迸”的讀音中初步瞭解什麼是通假字。

四、用——小組內討論:現代社會,如何做一個仁人君子?你知道的仁人君子有哪些?通過全班交流,讓學生懂得“修身養性”的重要性。

五、評——這節課的評價方式有: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髮言中精彩的部分進行點評、表揚,如:“同學們的表現真是太讓我意外了,把掌聲送給自己吧!”“這兩位小主持人表現真不錯,送她一顆主持星,獎勵5分。”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評價,學生對展示過程中的某一組或某一個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如:“你的聲音真響亮,看起來很自信,我要向你學習。”“你讀的真有感情,讀出了古文的停頓和節奏,我很佩服你。”本節課,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很好的調動了起來。

不過,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小組內討論“現代社會,如何做一個仁人君子?

你知道的仁人君子有哪些?”這一環節給的時間少了。學生彙報時,由於快下課了,只是象徵性的請了幾個,全班交流時間顯得倉促。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2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語言生動優美,內容條理清晰,插圖形象生動,學生在看插圖讀文字的過程中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自然現象的慾望。

炎熱的夏天,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一場雷雨送來一陣。雷雨之後人們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哇鳴,周圍潔淨,充滿生機的美。而這些自然現象應該説是學生曾經親身經歷體驗過的,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認識基礎,讓學生回憶夏天雷雨到來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陣雷雨過後天氣的變化及自己當時的感受和周圍環境的變化,來理解課文,體會感悟課文,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獲得感情體驗。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讓學生體驗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課前指導學生根據自己以往親身體驗到的,有的生活常識,想象體會夏天雷雨之前、雷雨之中和雷雨之後的自然現象和感受,以及雷雨前後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而達到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手的能力。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文的兩幅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同,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在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讀練結合把讀文、讀詞、學詞緊密結合起來,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設計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練習,詞句綜合練習,引導學習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特別是“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嘩嘩”和“空氣清新、彩虹高掛、樹林新綠”等描寫雷雨前和雷雨後的詞語,體會感受雷雨前和雷雨後的不同特點,而且豐富積累了學生的詞彙和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的習慣。

四、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教學本文時,緊扣重點和難點,發揮學生的想象,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感悟課文。讓學生通過讀想象圖景,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整體感悟課文的意境,享受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的樂趣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3

在教育領域,最熱鬧的就是語文教學,最容易教的是語文,最難教好的是語文。領略教壇風騷的是語文教師,誤盡蒼桑的也是語文教師。我僅就本月語文教學實踐説説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共同借鑑,互通有無,彼此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

本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文言文教學,教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古文的基礎知識,實詞、虛詞、句式等。一是古文翻譯、文章賞析,名篇佳句的背誦。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如下:

1、改變以往教師主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把相關的知識用填鴨的方式教給學生。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唱獨角戲。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自己疏通文義,提出疑問,老師給予解決。當然,有些固定的知識,老師還要傳道指點。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

2、採用師生同台的教學方法,老師充當主持的角色。具體做法是:把班級分成若干組,每個組有一名主管學習的組長。幫助講課的學生組織材料,每次講課隨機抽出幾人講解課文。學生事先知道講哪篇文章,有準備的時間。在講一篇課文的時候,他們幾人可以分工。比如有的講情節,有的講人物形象,也可以講全部內容。學生講完後,他們會給我意外的驚喜,同樣的話題,幾個人以不同的角度闡述。是多元的思辯,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講練結合法對文言文教學很有幫助。講完每課後,學生稍做總結,進行習題練習,從做題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糾正問題。

4、總結歸納法:學習了兩單元的文言文,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歸類,可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字音,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點句式,疑難句子翻譯,名句默寫等。學生用心做了,效果很好。這樣,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的是整體的系統的而非零散的知識。

5、落實是文言文知識得以紮實的重要的途徑,可以利用自習或課上十幾分種抽查,一次不會,兩次,三次,直到徹底掌握。

用心實踐,真心體會,認真反思,儘快成長。語文如海,博大精深。語文如宇宙,浩瀚無窮。真正把語文教好,真的不容易,能做的該做的只有繼續努力。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4

語文課堂中我礙於臉面,吝惜讚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説得還是不錯的”“對”等稍微做些肯定。現在我已經知道:學生與教師原有的知識基礎差異較大,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所以,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發自內心的讚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

(一)、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知道,學生是帶着個人特有的經驗和認知結構走進課堂的。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寶貴資源。教師如果希望少做勞而無功的事情,上課時應經常問學生;你自己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問題。經常問這種問題的教師心中有很強烈的“學生主體”觀念。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如果教師只關心自己教的思路,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不瞭解學生知識的起點、思維的疑點、情感的激發點,怎麼可能做好“服務”工作呢?

(二)、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思考後,再來一遍,會更棒。

-----教育工作是件耐心的事情

曾經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的氣氛,為了鼓動小學生的好勝的心理,我這樣對學生説:哪位同學能比他(她)讀(説)得再好一點?殊不知,這樣的教學語言既不給後進生一點機會,也忽視了發言者的感受,打消了發言者的積極性。於漪老師這樣教導我們:教育工作是件針線活,馬虎不得,更急躁不得。耐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是做好事情的保證,對於教育工作尤為如此。我們不應該為了追求教學效率,而剝奪了後進生的發言機會,更不能對差生缺乏足夠的耐心,把他們丟在一旁不予理睬,這種沒耐心的做法,只會使後進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差生更差。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5

不管是看課,還是自己上課,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老師聲情並茂,激情澎湃,學生死氣沉沉,無精打采。課堂上老師展示得很突出,學生卻似乎“不來氣”。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惑着我。

這次有幸赴銀川參加了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發現獲得本次大賽特等獎的課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老師擬定的教學目標非常準確,扣住了學段特點,把握了課程目標的要求,讓學生實現一課一得;教學的主線非常明朗,讓學習的人,聽課的人感覺不累;學生的參與面非常廣,當然不僅僅是課堂的發言和交流,還包括他們的傾聽投入程度。

本次大賽的課堂正實現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課文到教閲讀的轉變。正如崔巒老師所説:我們的語文閲讀教學要教會學生學習,實現美麗的轉身。閲讀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本次大賽讀寫結合體現得好,圍繞文本拓展進行了寫的訓練。(80%)不再是君子動口不動手。

縱觀這些優秀的課例,讓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我們的好多課堂不是從學生認識能力和水平出發設計教學,而有些課更多的是一種“期待”,尋求適合教案的學生,而不是創造適合學生的教案。歸根結底,就是備學生還嚴重欠缺,學生已知的知識還在大講特講,分析理解課文生怕不能面面俱到,而學生真正的困惑卻無暇關注。作為一名教師,我不能改變課程,改變教材,但我可以靈活地運用教材,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的活動而不是教師教的活動,思考學生需要學什麼,學生怎樣學才能學好。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努力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6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強讀書實踐“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閲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着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利用學生的肢體語言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後相機指導朗讀,帶着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閲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閲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二、學科整合、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説風、畫風、寫風,通過句式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説:“。。。。。。”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侷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佈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個別學生髮言次數過多。

以上就是這節課給我的點滴啟示,教學是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積累的,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動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今後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實踐能力。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7

語文學科是一門情感豐富的學科,言語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言語的內藴。正因為漢語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特點,因而,我們所接觸的漢語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首詩,一幅畫,包含着豐富的情愫,可見,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就其實質是融人的言語情感、言語體驗和言語實踐於一體的活動。基於此,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教學的手段之一,在學生的言語實踐中顯示了其獨特的功能。

言語實踐的過程是對活躍於言語對象中的思想情感的感應過程,它伴隨着強烈的主觀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積極的情感不僅能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與願望,更為主體帶來直覺的體驗。

由於言語是具體的聽覺、視覺形象與抽象概括的意義的統一,,一旦情感作用於個體,他就有效的把視聽主體的感受表象、聯想、理解等糅合在一起,從無意中喚醒,凝聚為意向,以達成意義的形象化和形象的意義化的統一。《**的愛》這篇文章飽含深情地用詩歌的形式講述了媽媽為兒女做的三件事。文章生動形象。在教學中我以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把媽媽對我的愛動情地講給學生聽,把學生帶入母愛的情海中。接着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把文中母親對孩子的愛與孩子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融合在一起,達到感情的共鳴。接着讓學生拿起筆做個小詩人。不到五分鐘愛的情感在孩子們的筆下流淌。我們班的皮猴子一邊哭一邊讀着《**的愛》一個很涼很涼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輕輕地對我説:“你發燒了。”媽媽把酒精拿來,只見他在我身上擦。媽媽一夜都沒閤眼。啊,**的愛是退燒的酒精。

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媽媽病了。我忙給媽媽拿來涼毛巾,敷在他的額頭上,媽媽感覺舒服多了。啊,我的愛是涼涼的毛巾。

孩子們把自己對**的愛痛快的抒發出來,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哭着讀完的,那情景,那感情是發自內心的。從小皇帝、小公主身上的確看到了他們深藏在心中的情感。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8

《自己去吧》作為本學期的一堂新教師彙報課,其中所體現出的問題很多,縱觀整個實施過程,我認為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教學設計沒有與課堂實施實現良好的匹配。

教學設計與學生特點必須匹配。華麗的教學設計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真正有效的課堂實施才是關鍵所在。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只有學生真正接受了你所要教的內容那才是課堂教學最終的目的。本次課我曾在101和102班都進行了試教,效果明顯都比最後的彙報課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級學情的差別。101、102班早在一個多星期前就已基本將《自己去吧》這一課的生字過了關,包括基本讀通課文的句子。但是我們班在上彙報課之前我沒有對這篇課文進行任何的教學活動,所以這三堂課的起點是不一樣的。我最後形成的教學設計其實只是相對101、102班的學情的。因此,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匹配關鍵在於吃透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備課,並不是教參上的重難點就是真正你班級學生學習的重難點,你必須根據班級學習的情況合理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做到有的放矢。

有備而來,不亂方寸——處理好預設和生成。這節課裏,出現了許多讓我措手不及的教學問題。比如課一開始,學生初步讀完課文以後,我讓他們説一説故事大概講了什麼。初衷是隻要説出故事主人公,大概經過就可以了。但是,一個孩子一口氣就把課文思想內容説出來了:“我們要學會自己去學本領,不要怕困難。”這樣一來,本打算在課時最後才揭曉的內容在一開始就被捅破了。我一下子方寸大亂,頭腦中出現了幾秒鐘的空白。之後的課也就很不盡人意。其實在課前的預設中我應該考慮到這種情況,一些閲讀理解能力強的孩子,他的確能在第一遍讀課文之後就感悟到課文主旨。如果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那就能及時鎮靜地做出新的實施辦法。

教學設計不能是空中樓閣,離開學生就只能是一張無用的廢紙。同時,預設充分之外,還要有些膽量,臨陣不亂。這樣教學設計才能與教學實施擦出最閃亮的火花。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9

《問銀河》是一篇文學性很強的課文。其內容主要是抒發看銀河的感想,而不是介紹科學知識。因此一開始我並不急於向學生介紹科學知識,而是分兩步幫學生樹立“銀河”的概念:第一步,先認識銀河: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能看見天空中有一條白茫茫發着銀光的光帶,好像天的一條河流,那就是爭河,或叫天河。孩子們有了這些感受,我覺得對理解課文很有利。於是我組織他們美美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感受課文也把彩虹寫得很美。通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至熟練後,進一步指導孩子們怎樣讀得更好,還讓孩子們進行品讀,旨在讓孩子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而孩子們也讀得相當投入,特別是“為什麼大家都叫你河”那一節和後面的幾個疑問句,孩子們讀得津津有味,強烈地被勾起了好奇心。

我覺得,要使孩子們全面發展,更好地培養語文素養,僅僅進行朗讀→理解→感悟→積累還不夠。為了拓展孩子的思維和培養説話能力,我還創設了以下幾個活動:

(一)讀兒歌(參考書中配套資料),談談銀河的認識。

(二)看插圖想象交流:圖上銀河看見了小朋友,他們高興嗎?會説什麼?

(三)向銀河提問題。

(四)畫銀河。

其中“向銀河提問”和“畫銀河”的活動受到了學生特別的喜愛。他們幾乎是毫不思索地向銀河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問題,而且很多都是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來説的,如:

1、“銀河,你有兄弟姐妹嗎?”

2、“銀河,銀河,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嗎?”

3、“彩虹,彩虹,我可以去找你玩嗎?”

4、“銀河,你看見我們在看你嗎?”

5、“銀河,你在天上看見飛機了嗎?”

6、“我怎樣才能飛到你上面去?”……這些極富個性和想象力的提問,正是學生們創造力展現之處,也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課後我想,假如我沒創設這個活動,那多可惜呀!在後來學生們畫的銀河圖中,有些孩子把這些提問內容也畫進去了,如,畫了一條銀河,還畫幾個頑皮的孩子坐着飛船在銀河裏玩,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上了這一課,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0

第一步“讀通”。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詞句粗曉大意。 第二步“讀懂”。整體感知課文О鹽展適履諶蒔Т摩寓言寓意。 第三步“賞析”。分析寓言的結構、敍事寫人的特點和語言的特點。 第四步拓展。説一説自己身邊曾經發生的“買櫝還珠”的事例。 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寓言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感知寓言的特徵Х治鑾炕特徵認識而後以特徵為依據去進行學習。教學中還關注了部分字詞的教學。孩子們已五年級了有一定的預習、自學的能力。鑑於這一現狀ё胖靨粞×斯漚裼梅ú煌的書下無註釋的字詞展開教學。

一、成功的地方:

1教學過程基本按照自己的設計意圖一步步落實,例如: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去説寓言的大意通曉大意之後揭示其中的哲理。讓學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內容。

2啟發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簡要地説説寓意。

3在學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想。學習強調了朗讀訓練抓住重點詞和學生自己的理解很好地讀出了人物的不同語氣不少同學能認真傾聽、主動評價對提高自己的朗讀很有幫助。 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可以根據課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學。

二、不足的地方:

1.問題可以設計的知識面廣一些避免問題的瑣碎性。

2.彙報生字環節設計的不合理應在全班讀過文章之後文章在美有讀的情況下就彙報會有些突然。

3.文章分析過細對於五年級學生不應像初高中那樣來要求。

4.學生缺少夠感情朗讀。

5.課堂前部分講解思路不夠清晰 重建:在以後的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帶給自己思維上的定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教材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學生現有的能力為起點將課堂的設計真正能和學生融合在一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積極給予意見和鼓勵靈活把握課堂動態重點更突出一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體會到並當堂融入。

 比如:如果我再講這堂課課堂常規活動仍會進行但是時間會調控在課前3分鐘同時在課前要經常有意識地鍛鍊學生的互相評價能力以致課堂評價可以有效進行。()在進行到總結寓言特徵的時候我會以學生的口吻設計寓言的特徵做到通俗易懂。將課堂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的創作中來在創作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1

《鎖不住的心》這堂課結束了,我才真正的瞭解到孩子們的心是那樣的天真,是那樣的純潔。在課上看到孩子們那樣充滿激情的交談,使我又一次回到了童年,讓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真正的心聲。我對這一節課有以下幾個想法:

一、過分注重文本中的語言,忽視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例如:在上課伊始,我以為第一課時已經有了對文本的初步理解,就直接設置問題情境:請大家想一想,小男孩的媽媽看了這封信以後會不會同意讓他去大自然中玩耍?孩子們的思維直指文本,卻失去了理解文本必需的情感鋪墊。而課後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在開始時,以談話形式進入:平日裏,你有沒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時間?在玩耍與學習的問題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沒有不同意見?你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有一個小男孩他也遇到了這樣的煩惱,我們看一看,他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媽媽進行交流的?他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這樣的設計,拉進了孩子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們更迅速的進入課文、理解課文。

又如:在教學小男孩迫切的想要去看青蛙、小鳥的窩和山上的小羊時,只是一帶而過,並沒有引導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精力去想象大自然的美好,更沒有讓孩子們感悟媽媽禁止小男孩去接觸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時,小男孩有多麼的失望和渴望。從而導致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沒有被調動起來,更不用説感同身受的去理解文中孩子的心情了。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更成了一種空談。

二、把握教材不準確。這主要是我設計的問題情境給黑字門一種錯誤的引導,我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只是建議他們列舉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沒有讓孩子們列舉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鮮活真實地感受,使孩子們沒有深刻地感受到躋身社會與自然之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和感受,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必要!另外,我過分引導孩子對小男孩進行理解和同情,卻丟失了文本的另一個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採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達到互相理解和支持。

雖然,這堂課並不成功,甚至可以説是極其失敗,但它真實地再現了我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重大業務性的不足。可是我有了這顆“有過改之”決心,再加上虛心的求教和努力的實踐,我一定會找到語文教學的規律和有效的教學方法的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2

開學不久,有位班主任對我説: 學生在日記中寫到:別看數學老師個兒不高大,看起來還像個學生,還真有點威信,班上學生都怕他。 參加國培以前,我對此並沒有多大感觸。在網絡國培期間,聽了許多專家講座。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地想了這件事情。我發現自已的師生觀存在很大問題。我與學生的距離很大,平時我都不知道學生是怎麼想的,對我有什麼看法,他們的思想動態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認真的工作,要與學生建起和諧的師生關係。走近學生,多與學生交流,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二國培給我力量,給我引路。這段時間,發現有個班的學生變了,變得更不聽話,更不喜歡上數學課了。每次上課,下面都有個別學生在開小差,一直也在尋找原因:為什麼他們會變了呢?翻看培訓時做的筆記,我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並試着改變自己,改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方法,讓課堂輕鬆活躍。有了這樣的想法,便着手上了一節完全不同以往的課。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要做一個好教師,就要愛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有異常,教師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三總是聽到周圍的教師談論學生,就學生差、笨什麼的。我也總會湊熱鬧地説上幾句。這次學習之後,我再也不會妄斷説學生的不是。我知道那是自己的教學方法太呆板,學生很難參與到當中來。專家提倡的活動教學法,我覺得很實用,還有情景的演練。孩子都是直觀感覺較深刻,把書中要講解的道理在課堂中真人真事的演練出來,而不是通過説教的方法,這樣效果一定會更好的。通過活動讓學生把道理用自己的話説出來。再展開討論,道理會分析得更加深刻的。國培真的是一場及時雨,我不再迷茫,不再為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價值而糾結,堅定了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將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3

第一輪的複習:

要求學生按冊序先背誦古詩(因為古詩較文言文容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能更快背誦),今天佈置兩首,第二天上課前5分鐘檢查,檢查完後,讓9個(班級每組的每列選出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學生任組長,這些組長的由科代表改)學生利用課後的時間改完,然後這些小組長把本組同學有錯字的句子彙總給科代表,科代表在第二天上語文課之前把這些有錯字的句子抄在黑板上。上課時請學生到黑板改正,改正大概需用5分鐘,通過改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要求學生把錯字及正確的字寫在篇目表相應的位置上,再用5分鐘默寫新的內容。第一輪的背誦默寫一般不重複,今天寫過了,明天就換兩首,而且第一輪有告訴學生默寫的內容。

經過第一輪複習,學生對古詩特別是絕句都能夠較熟練的背誦默寫。古詩完了以後,文言文一些篇目較長,我就把它們進行分解,讓學生記住重點段落,默寫重要句子。比如《出師表》,課文很長,基礎好的學生要求背誦全文,而基礎差的要求他們記住:

1、諸葛亮給劉禪的三條建議:“誠宜開張聖聽”,“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條建議;

2、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3、臨危受命的名句:“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通過這樣複習一輪,大部分學生對考試中的給上句要求寫下句,或者給下句要求寫上句的背誦默寫基本可以拿滿分了。

第二輪的複習:

這是鞏固第一輪的複習並在這基礎上進行提高,因為背誦默寫除了給出上下句的題型外,還有理解性的背誦默寫。先是預熱,在第一輪的基礎上開始第二輪的複習。先是隨意抽取兩首古詩或是一段文言文的重點段落,批改方式同桌交換,如果今天默寫有錯的第二天這首再寫一遍,直到全對為止,每天都是這樣隨意抽取。以鍛鍊學生的熟練程度。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4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要學習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按照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順序來具體介紹。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由圖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口頭描述翠鳥的外形。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描寫,找出作者的描寫順序,體會文中的優美句子及這樣寫的好處。接着出示鸚鵡的圖片指導學生根據翠鳥的描寫方法進行隨堂口頭作文。這樣做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外形描寫這部分;二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描寫順序準確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三是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利用課件設計了翠鳥的叫聲,通過聽、説、讀等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指導朗讀時,我採取範讀、指名讀、師生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討論、理解相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如指導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及捕魚動作之快。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者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前準備的翠鳥捕魚的視頻因課前沒有調試好,課堂上沒有播放出來,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因為課堂容量較大,在時間安排時,自己缺乏調控能力,造成時間的前鬆後緊。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鍛鍊自己,真正形成教師、學生、課堂“三位一體”。

構建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語文教學15

輕輕地翻開《識字5》,品讀着文中的詞串,腦海中就構起了一幅迷人的冬景圖。有大雪紛飛的雪景,有歲寒三友的風姿,有冬眠的小動物,還有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這裏的四行詞語,是很有特點的,一行詞就是一幅畫面。於是,循着這一特點,展開了教學——。

第一行是有關氣候的詞串。“寒流”這個詞語學生不太熟悉,我就告訴學生寒流就是我們常説的“冷空氣”,接着,我就問孩子們,冷空氣來了,氣温怎麼樣啊?孩子們馬上接上去説天氣冷了。讀到“大雪”時,我就問孩子們樹木、房屋、田野發生了哪些變化?隨機補充了些描寫大雪的成語:鵝毛大雪、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最後,我指導孩子們讀詞語,要讀出畫面來,把一個個詞語變成一句完整的話。

第二行是三種不怕冷的植物,也就是歲寒三友。在教學時,我補充了詩歌《梅花》、《竹石》、《青松》給孩子們誦讀,再讓學生把蠟梅、翠竹、蒼松與其他怕冷的植物進行比較,孩子們發現很多花都謝了,只有蠟梅迎着寒風開放。其他樹木都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而蒼松、翠竹依然一身綠色,挺立在風雪中。在詩歌的誦讀中,在與其他植物的對比中,這些耐寒植物勇敢堅強的品質,學生感受的越發深刻了,同時歲寒三友的名字也牢牢刻在了他們的腦海裏。

第三行是三個小動物,看到這些小動物,小朋友的嘴裏情不自禁地會蹦出這樣的句子,如: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小刺蝟、大蟒蛇躲在洞裏睡懶覺,睡得又香又甜呢!接着,我讓學生説説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也是要冬眠的,孩子們爭先恐後,説了許多,在不知不覺中,拓展了課外知識。

第四行是冬季鍛鍊的體育運動,除了這三項,我還讓學生説説你會在冬天幹什麼呢?有的説打雪仗,有的説堆雪人,有的説滾雪球,有的話賽跑,十分有趣。接着,我就讓學生練習説話:“小朋友們不怕冷,他們在雪地裏有的……有的……有的……”

看似簡單的12個詞語,可以挖掘的知識還真多。而教師就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整合,不斷增加積累,拓展知識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jl0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