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別再多管閒事了,波茲!》教學反思

《別再多管閒事了,波茲!》教學反思

小豬波茲對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什麼都要問,什麼都覺得不可思議,真是一隻“愛管閒事”的小豬。我們的孩子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面對千奇百態、變化萬千的世界,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三葉草中怎麼會長出四葉草?我們每天都給小金魚換水,它們為什麼還會死去?怎麼有的樹不是秋天落葉而是在春天落下黃黃的葉子?就連我們眼中毫無作用的小石塊、小瓶子、廢紙片、空盒子等等,都可以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研究”對象,對於那些在我們成人眼中平淡無奇的事物,他們卻會感到那麼神奇和不可思議,於是,他們也會跟小豬波茲一樣不停地問為什麼,不停地去一探究竟。儘管這種“多管閒事”的行為不僅會讓別人感到厭煩,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但孩子們卻是本性難移,並且樂此不疲。

《別再多管閒事了,波茲!》教學反思

這些是我在仔細閲讀完《別再多管閒事了。波茲!》後,產生的一些想法。於是在細心研讀文學導讀和美術導讀後,發現小豬波茲並不是真的在多管閒事,在她多管閒事的背後還藴含着對他人的關愛、對未知事物的探究之心、面對困難時臨危不懼的膽量和厚積薄發的智慧。整本圖畫書沒有用怪誕的造型,更沒有使用任何“不安”與“躁動”的色彩,而是用了很多的藍色、綠色與黃色相互穿插,偶爾用熱烈奔放的紅色,如農夫的拖拉機,這樣的色彩表現,對控制畫面的舒緩節奏起到了調節的作用。翻開圖畫書,每一幅畫面的色彩都能給讀者很優美的視覺感受,這跟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有關:圖畫書要表述的是關於兒童“好奇心”的主題,其實就是對兒童常態的生活真實描繪。閲讀和自己生活經驗如此貼近的作品,相信孩子會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喜歡上這個作品。

在這次活動中,我首先用“管閒事”來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封面,説一説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然後師生共同分段閲讀,理解故事的內容。在欣賞第二段“閒事”——小豬波茲跟小牛在一起玩“別踩菊花”的遊戲,教師沒有繼續描述故事中的內容,而是播放一段音頻後再提問: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聽到這些聲音後,小豬波茲又做了什麼?接下去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看着PPT,孩子們的回答有很多種答案:有的説波茲遇到樹洞裏的老鼠,咬掉了她的鼻子;有的説波茲被躲在樹洞裏休息的大熊給抓進去了;有的説波茲遇到了一羣蜜蜂……孩子的閲讀首先是自由的,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先猜測波茲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大班的孩子對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能大膽地猜想小豬波茲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再從PPT圖片觀察來大膽表達,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幼兒看懂圖意和體現一種自主閲讀的價值。接下來,孩子們又通過學學、做做、聽聽、試試的方式,欣賞故事的12~17頁。從而享受閲讀繪本的情趣,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幼兒的情感體驗也在不斷遞進。以上環節中,我沒有讓幼兒翻看繪本,主要是考慮到我班部分孩子已經認識漢字,如果先看繪本,會阻礙幼兒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按順序完整閲讀。並留下一個討論話題——小豬波茲因為管閒事而惹了不少麻煩,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些麻煩呢?再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生成新的教學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執教繪本教學,活動目標的定位和活動過程的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次活動的中,我的目標定位是:1.通過參與猜測、討論、動作和聲音的模仿等活動,理解故事內容。2.嘗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出幫助波茲的辦法。3.體驗波茲的樂趣和苦惱。第二和第三點的目標都不完整,可以將兩個目標進行整合:體驗波茲的樂趣和苦惱,並嘗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幫助波茲減少煩惱。在活動設計中,教師對繪本內容進行一些縮編,讓故事顯得更加精悍,讓孩子更易理解故事的內容。活動中教師還應引導幼兒多用自己的、完整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畫面內容,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這次繪本教學活動的組織,讓我更加明白,孩子的好奇心好像一顆躁動不安、躍躍欲試的種子,它需要老師成為寬容的土壤,愛撫的和風,滋養的細雨和賞識的陽光。這顆種子便會開出幻想之花,結出創造之果。因此,當孩子向我們問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如果顯得煩躁或者聽而不聞,這樣不僅會撲滅了孩子求知的火花,壓抑和打擊了他們探索新事物的積極性,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精神。所以,我們要蹲下來仔細傾聽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大膽地問為什麼,和孩子一起耐心地探索與發現,陪孩子快樂學習、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yv3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