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分類教學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類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類教學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1

《分類》這個單元教學結束後,感覺較成功。本單元知識少,內容比較單元,是新教材融合《分類》與《統計》的一節新課,要求學生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懂得按指定標準分類,知道不同的分類標準,分類結果就不同。反思本單元的教學,我認為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説可以按男女來分,這時我抓住機會問他:你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按男女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説:“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反思不足的一面,我感覺上的時候有點拖拉了,時間主要浪費在讓孩子從分類到“象形統計圖的”放置過程中。我覺得應該能這樣改進:可以讓兩個學生先後把氣球的分類展示出來,一個按照氣球的形狀分,一個按照氣球的顏色分,然後再讓孩子用這些氣球的學具再分別轉換成象形統計圖。這樣會比我之前的更省時間。也不至於後面的練習題還沒處理完就下課了。另外,我在佈置作業時沒有沒有提醒孩子先用鉛筆塗,所以有部分孩子用彩色筆塗錯了再劃掉,看上去很不美觀。

以上是我對這一單元教學一些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2

我上了一節科學課,這節課是以動畫開始,首先播放小豬佩奇整理房間的圖片,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對動畫特別喜歡,這輯動畫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從小豬佩奇整理房間中學習分類的方法,引出課題——給物體分類。第二,再從熟悉的市場:蔬菜水果分類的圖片開始,讓學生對分類清晰明瞭,分類可以讓我們得生活更加方便。從蔬菜水果的分類引出物體的特徵,物體的特徵在學習科學的第一課就已經説明,有顏色,大小,輕重,形狀等等。通過蔬菜水果這些常見物體的分類,引出我們這節課的主角——木塊,塑料塊,塑料球和橡皮。因為這些物體有相似,木塊有好幾個,塑料塊也有好幾個,為了區分,為了展示更方便,就引入編號。有8個物體,給物體做1-8的有序編號,通過小組合作擺放,寫好至少兩種的分類方法。以便小組彙報交流。小組合作討論15分鐘,交流10分鐘。學生展示擺放情況,有幾種分類就畫幾個圈,把相同類別的序號寫在一起。最後,交流彙報展示之後,總結分類的各種情況,最後欣賞分析生活中分類的圖片:圖書館書本的分類,超市中物體的分類,生活中垃圾的分類,藥店藥品的分類,家裏衣服的分類,服裝店衣服的分類。最後的最後,迴歸到小豬佩奇的房間,繼續看動畫1分鐘。挑戰任務:整理房間,拍照記錄。

思路符合科學課的要求,首先從動畫片出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興趣。最後也是以動畫片結束,讓學生有一種總結的感覺。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出分類,再從實際的物體進行分類,這些物體都是前幾個節課學習的物體。然後進行小學生最喜歡的操作,從操作中總結規律進行分類,讓學生親身感受如何分類,最後,再欣賞很多張生活中分類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學於生活,用於生活,迴歸到生活。這節課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繼續加油。

分類教學反思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2、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數據的結果記錄下來,感受圖表的簡潔。初步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中,體會分類與整理的目的和作用。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分類方法,讓學生思考得出一些分類的規律。教學難點: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化,會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着手,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悦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快樂中去學數學。

課的導入,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整堂課我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我問: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老師更方便佈置教室嗎?問題直接拋給學生,他們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法。接着我讓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所有的結果,不是我告訴他們的,而是孩子們通過實踐所得出來的結論,讓學生們對於《分類與整理》理解得更加透徹。

剛開始時,我帶着孩子們一起來分,問:這個氣球應該擺在哪?

然後請學生上來擺一擺,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着向學生提問: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好?然後加深難度問: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好?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麼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緊接着,我讓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這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分完後,就請兩位學生上台合作擺出他們的分類結果,並將他們所擺出的結果進行説明。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馬上對於所擺出的結果進行反饋,誰最多,誰最少?然後讓學生提問。通過這樣的過程,又將用數學納入到了分類與整理中,讓學生學會從分類與整理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當然,新課授完後,要進行練習鞏固,這個鞏固的過程也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這堂課才算真正的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解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最後可以提出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把咱們班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麼分?孩子們給出很多我都沒有想到了而且合理的答案,真正的將數學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去探究生活中數學的美。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yjr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