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城》教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1

為期兩週的教學賽講活動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與回味。本次賽講活動中我們四年級語文講的是17《長城》。我的這節課不管在他人眼中是否成功,在我自己看來我收穫了,從去年的《孔子拜師》到今年的《長城》,我首先知道了如何備一節閲讀教學課,知道了教學要抓中心句,中心詞,要抓重點詞語,《長城》一文中我抓住中心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進而抓住中心詞“奇蹟”,長城本身就是一個奇蹟,課文從三方面寫長城的奇蹟,第一自然段我抓住長城的長,長城像一條長龍,他不僅長,而且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體現長城的奇蹟。第二自然段作者寫了長城的堅固,長城屹立在中華大地2000多年,體現了他是奇蹟,第三自然段通過寫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難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是偉大的勞動任命創造了這偉大的奇蹟。段段抓中心,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是我本節課的整體思路,通過這次活動,我認為課堂上必要的補充資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每一課課文的高度都是螺旋上升的,這個高度必須要求我們老師先上來然後就是必要時的點撥,總結。在一個課堂上我們不僅要抓住關鍵詞語,而且關鍵詞語找出來就是為了體會感情,最終達到將感情讀出來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朗讀要分層次,每一個關鍵詞,重點詞找出來都要通過朗讀的指導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長城》這課就是要通過朗讀讀出長城的氣勢,讀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艱難,讚頌他們的偉大。

所以每個關鍵詞語背後的感情一定要一個一個讓學讀出來,通過朗讀體會感情。上課時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課,老師的情感也會帶動教學氣氛,使學生深受感染,也會很好的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情感,這些也是通過這次活動總結到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落實到實處。增強自己的語言魅力,重點詞句找出來要落實到實處,不能水過地皮濕,找出來就完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長城》的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複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開課後教師直接採用提問式分別複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採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彙報的方式,既檢驗了上一節課所學所悟,又發揮了學生主動複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機會,更有利於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後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生共鳴,思想得到昇華。

3、依據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內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鍊,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於讀中體會。第四段內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讚歎,最適於發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採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3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緻。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説:“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着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説,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瞭,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4

《長城》這篇課文,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並且有很多同學到過長城,我認為學習這篇課文並不難,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回憶攀登長城的情景,並把有價值的圖片和資料帶到課堂。果然,同學們帶來了照片、紀念品等。看到這些豐富的資料,我引導學生談自己眼中的長城和自己瞭解的長城。沒想到學生懂的還真多。王喣陽談到了長城的歷史,起於秦始皇,而後歷代修築,現保存較好的多為明代長城;劉喆林講了長城的歷史故事;袁金樞展示了很多有關長城的圖片……

同學們有了這些體會,理解課文內容就輕鬆多了。教學中我抓住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後結合文中的插圖和展示同學們蒐集的圖片,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

通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然後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並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禦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初步領略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5

為了上好《長城》一課我精心的準備了課件。詳細地書寫了教案,但是教案與課件並沒有向我預想的那麼好!

上課前,我首先從網上下載了大量資料,再重新進行整理做成了精美的課件。

當大屏幕上出現長城雄偉的身影時同學們一個個發出:“哇,哇!”的驚歎聲。説實話我的課件的確漂亮,不光展示了長城春夏秋冬的美麗圖片還將長城的過去和現在面貌進行了對比。加上視頻錄像的動態效果,學生當然喜歡。興趣很高,情緒高漲。

但是我覺得有好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只沉浸在精美的課件中根本顧不上認真思考問題。在講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哪裏看出長城高大堅固,學生們大多運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了,有的甚至心不在焉。我都有點失望了。

可是有一個同學的發現將這節課帶向了高潮,他説:“老師我還發現長城不但高大堅固而且設計合理。”“噢?何以見得?”我追問道。

你看每隔300米就一個城台,很合理。為什麼?可以傳遞消息,遠了看不見。”

“還有節省了材料,人力。近了沒必要。”

“還有即使敵人佔了一個城台也不會很快佔領另一個,還可以反攻。”

同學們一個個興致勃勃討論得很激烈。

唉!我精心準備設計的問題他們不感興趣,同學偶然間的一個小發現竟然讓他們那麼感興趣,我在失落的同時也反思我自己,看來我備課還是沒有備好學生。只有以後考慮了學生,這樣我的課才可以收學生歡迎,教學也才可以取得成功!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6

下課後,對這節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冷靜的思考。我想:教材是已知的,而學生的答案卻是未知的。也正因如此,教學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若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抓住其中的“亮點”,而只顧自己教學的順利進行,那麼必然會掩蓋學生的'獨特思考,也浪費了難得的生成資源。

當孩子讀了資料,説出見解時,我為了教學的正常進行,而給予了全盤的否定。其實,孩子畢竟還小,他們説出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基礎上真實的體會。而我,因為教案的預設太過於單一,當出現了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時,而覺得始料未及,因此無心關注生成。

葉瀾説,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以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想,我若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而是善於發現、善於捕捉,並及時納入教學流程中,生成新的問題“生長點”,那課堂將為更為精彩。當學生説出“秦始皇真殘忍,沒必要修長城”時,他們就感受到了當時條件的艱苦,感受到了勞動人民揮了汗、流了血。我若能引導:“孩子們,勞動人民為修建長城付出了許多,有些甚至是寶貴的生命,可是若沒有這道重要的防線,死傷的百姓也許更多,那將會血流成河。萬里長城也就是勞動人民用智慧與血汗建築而成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萬里長城。”這樣,將不僅尊重了孩子的思考,也讓他們更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了自己生命的本色才最有價值。精心預設,關注生成,才會使課堂在不斷的“生成”中綻放美麗。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7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地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都得到了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的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是,課堂上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1、2自然段,再教學3、4自然段這個思路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髮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游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訓練重點是師生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導致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脱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此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繫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8

《長城》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説説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牆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於軍事防禦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想與歌頌是重點。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並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説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築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着我讓學生聯繫前文解答疑問“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最後我利用外國人對長城的讚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昇華。

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急於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容進行補充,並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據、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師教學反思 篇9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作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説説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在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時,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我利用板畫把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畫裏出來,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説,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等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説説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nr7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