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1

《找春天》是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教學本課時,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發現的春天,雖然現在的天氣仍然給人一種冬天的氣息,但是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還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跡象的:河裏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綻放了……孩子們已經感受到春天來了。這一系列活動讓濃濃的春意進駐學生的心間,為學生走進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鋪墊。

二、誦讀感悟,品味語言。

在本課的教學中,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説“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脱”“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悦,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出示第3~8自然段,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説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學生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説説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在讀、品、想、説等語文實踐中,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説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説“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第8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誦讀與想象的結合,調動了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體察到了語言的意境美。

三、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運用”,即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以“( ),那是春天的( )吧?”和“她在……”的典型句式為依託,引導學生模仿、遷移,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領悟,另一方面讓學生得到了切切實實的語言訓練。

本課教學中有不足,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效果不是很好,由於過年和假期未練字的原因,多數學生連筆都不會用了,以後多加強寫字訓練和要求。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以文本語言為基礎,立足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以“美”為基調,以“情”為主線,以“言”為橋樑,通過朗讀、想象、補白等途徑,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入境,喚起閲讀期待。

葉聖陶曾説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就是説課堂教學要把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才能使課堂如磁鐵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學生。在本課教學的開始,教師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然後通過一組描寫春天的詞語展現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又讓學生交流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尋找春天的情景,這一系列準備活動讓濃濃的春意進駐學生的心間,為學生走進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鋪墊。

2.誦讀,品味語言美。

誦讀,是學生與言語作品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全身心地誦讀吟詠,才能直接有效地感知語言的優美,領悟作品的韻味。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美美地朗讀課文的第3~8自然段,然後根據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説説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在讀、品、想、説等語文實踐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語言圖像被喚醒與激活,直至將意會到的春景訴諸外顯的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通過誦讀與想象的結合,調動了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體察到了語言的意藴和質感。

3.仿寫,提高“語用”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前前後後多處談及“語言文字運用”,旗幟鮮明地回答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即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經過反覆研討後的慎重表述,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以“( ),那是春天的( )吧?”和“她在……”的典型句式為依託,引導學生模仿、遷移,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領悟,另一方面讓學生得到了切切實實的語言訓練。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3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本文充滿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讀起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清新活力。教學本文,不僅要引導學生從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發學生到大自然裏去尋找、發現春天。

現在還是冬天,上這課本來是不合時宜的。但孩子們已經對春天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些生活積累同樣可以讓孩子們對這篇課文有很好的感性認識。課前要先引導學生聯繫以往生活經驗,聯繫以前所學課文,回憶春天的有關特徵。上完了這一課,感覺已經按既定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較活躍。以下是我覺得自己做得較好的方面:

一、把識字、寫字教學貫穿在課堂的始終。

識字、寫字是二年級教學的重點,根據本次大賽“二年級探討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策略”的要求,我在設計教學時着重考慮在教學中如何落實“識字寫字”這一點。

由於在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認識了生字,因此在這課時識字的任務主要是複習鞏固。反思這一課,對識字的鞏固時間是比較充足的。在課伊始,我就利用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讓學生開火車認讀,以檢查生字讀音,並注意糾正錯誤的讀音。接着,我把“我會寫”生字組成的詞也一起出示,讓學生齊認讀。

生字不斷的復現,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然後,我把課後“讀讀説説”這道習題展示出來,讓學生認讀漢字,並把它們組成不同的詞。在課中,我也注意引導學生複習、理解生字。如:在理解:探出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詞時,我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了詞的意思,並及時提醒學生觀察字形,鞏固了對字形字義的認識。課結束前,我利用了的六、七分鐘我時間指導學生寫“溪、搖”兩字。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寫字基礎,寫字前,我讓學生分析這兩字的結構特點、相像之處,再讓學生説説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接着教師再示範講解。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

二、設計巧妙,以讀代講

新課標強調閲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二年級的閲讀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儘量減少提問設計,以讀代講,儘量做到以讀為本,把讀貫穿在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通過一系列的讀、想、找、説、背,對學生進行訓練,如果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我想對學生語文能力會提高很快。

這節課當然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指導朗讀不夠到位,學生沒能讀出春天的美。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在課前的檢查瞭解中,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響亮、整齊,但太過整齊劃一,聽起來沒有抑揚頓挫之感。

在課堂上,由於怕自己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在指導讀書時沒有花過多時間去指導學生怎麼美讀。學生讀起來還是改變不了以往的朗讀習慣。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多發揮自身富有感情的範讀,讓學生去模仿,學生朗讀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這也更能體現老師以生為本,教得紮實。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4

清晨,每當我走進學校,看見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時,我總有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通過《找春天》這一課,使我對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找春天》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找春天、畫春天的活動,使學生了解春天的典型景物,掌握組織畫面的簡單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本着創設寬鬆、互動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們的能動作用,引導他們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努力使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課堂學到知識。

通過《找春天》在課堂的成功講授,證明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學生們在這樣寬鬆的課堂氛圍中能夠各抒己見,言行中充滿了對找春天、畫春天的喜愛,對創作春天畫面的高漲慾望,這種熱情甚至動搖了我原本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方案。例如,在學生彙報資料之後,有一個畫春天景物的環節,原本只是想畫完就完,就在這時一個孩子突然舉手,急切的目光告訴我,她有事要説,我走近她,她示意我俯下身,孩子神祕地小聲在我耳邊説:“邸老師,我聽見春天的景物在説話。您聽,小鳥説: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小河裏的冰化了,路邊的小花開了。”我適時地改變了教學環節的設計,增設了傾聽春天的聲音這一環節,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的高,有的孩子説:“小松樹説:春天到了,我又長高了!”

有的説:“我聽見小草在説:春天到了,我要長得更加強壯!”還有的説“邸老師,我聽見河裏的小魚在説:春天到了,小河裏的冰化了,我又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在孩子們幼稚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春天的理解與熱愛。再例如,在教學的最後環節,我原本打算了將學生的`作品連成一片,成為一幅描寫春天的長卷,但是話一説出,立刻遭到了孩子們的反對,他們建議我將每一幅畫想象成火車的車廂,最後將全班同學的畫連成一列滿載春天信息的列車,它將春的消息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孩子們的想法多好呀!我們當教師的總是在説,興趣是如何的重要、興趣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的一把金鑰匙、我們要運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通過《找春天》這一課,我認識到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必須蹲下來,走近學生,溶入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體會他們的情感,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因為他們比教師更清楚“如何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

孩子們的見解經常讓我驚歎不已,孩子們對春的理解、對春天的熱愛常常是我們不能企及的。孩子、學生、春天,讓人無限遐想的主題。

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反思5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在課件裏直觀的書寫演示和設計精巧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識字任務。

我開始就激發孩子求知慾,用疑問的語氣説:小朋友,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你有哪些話可以來讚美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

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個別、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準字音。通過動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頓時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着問題精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着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看錄像,説發現。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春天的場景,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讓學生欣賞各種春天美麗的畫面,體會春光的美好,再用優美歡快的歌曲幫助學生體會課文內容,把音樂美與語言文字美圖畫美融合於一體,讓學生在美景中賞讀課文。

我先讓孩子看春天的景色錄像,讓孩子有話可以説,把春天發現盡情地説呀,講呀,議論呀!這時我乘熱打鐵,讓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畫出來,寫出來!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w7q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