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6篇)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6篇)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1

《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羣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衝突場景。

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祕密。我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主線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按照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結構進行教學。學生的潛心會文、自悟、自得和老師的相機點撥,適時指導,和諧統一。我覺得本課的最大應該讓學生自由辯論,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對嚮導的看法。

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談談嚮導有沒有做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時間非常充分。學生們敢於大膽發言,課堂上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有的同學認為嚮導做的對,以此來讓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同學説嚮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幾十只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還有的同學認為嚮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課堂上一番脣槍舌戰,難分高下。

本節課在設計上有欠妥之處。導入新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生説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祕密。如果把這一環節放在學完課之後,效果會更好些。結合課文最後一段,學生會更加深刻理解動物有生存之道,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自作聰明到干涉動物的行動,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2

今天在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後問:“同學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後,你們還有哪些內容不理解?請你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學生先是認真讀課文,然後紛紛舉手説出自己的疑惑。大多孩子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如有問:“課文中的第一自然的和課題中的打掃為什麼加引號?還有的孩子問:護林員為什麼不説服林務官改變打掃森林的決策……我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閲讀課文,很多孩子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古語説得好“學貴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對文本提出自己一個問題,比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十個問題還要重要。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的同時,能與文本直接對話,而且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3

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我在學生熟讀課文後,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顯得還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些困難。怎麼辦呢?因為,我們此時學習的是《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所以,我靈機一動,我想既然學生概括全篇困難,那就先練習概括一個自然段吧。

於是,我請他們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説起來還是羅嗦,我引導説:瞧,雖然兩個同學概括的不是特別簡練,但你們注意到了嗎,在他們的言語中,出現了兩種很重要的事物。學生很快就答出是鯨和輪船。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對學生説:看,你能結合課文,用簡單的話説説他們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在短暫的思考過後,順利的答出:科學家根據鯨的體型特點設計出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導他們採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兩段聯繫起來説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內容。

由這個教學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關鍵詞來概括主要內容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這個關鍵詞,最初應由教師提出。日久天長,學生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4

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閲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但課後仔細想想,還是有一些不足:

1、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2、教學靈活度還不夠。比如,在學習“打掃”森林這篇小文章,在集體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環節中,學生已經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破壞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可我卻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只是稍做點撥,沒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過這節課,我也深深的體會到,課堂上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並靈活的從中抓住要點,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味,有收穫。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裏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繫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6

依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在課堂上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啟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2、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閲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學習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再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w4v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