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夏感》教學反思

《夏感》教學反思

範例一

《夏感》教學反思

我在講授這課時,並沒有刻意的針對這問題進行分析。我的想法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不可多做強加。他們會隨着自己閲讀能力的增長,慢慢領悟到文章那些細枝末節的處理(何況有些理解似乎也是讀者強加給作者的)老師特別強調的話,很可能讓語文課變得枯燥乏味。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上寫景單元的課文時,我會一再強調“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有什麼樣的情感,他就會選擇適合表達他情感的事物去描寫,這是作者自然而然的行為。

所以,如果學生提出上面那個問題,那我會帶着大家一起來分析。如果學生沒有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也沒必要老師自己刻意的問出來。事實上,在分析作者寫作情感時,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提到“金黃色”的。

總之,《夏感》這篇課文初拿到手上時,我是非常頭痛的。但當確立了教學目標後,對課堂設計的想法也隨之而來。卻又覺得,這篇課文實在好,因為它能拓展的範圍廣,可供老師和學生共同發揮。

範例二

一堂課不可能盡善盡美,我覺得,要能夠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並積累經驗。當然,不足之處更應該深刻反思。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最失敗的是,課堂預設過多,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少,以至於有“請君入甕”之嫌,因此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後的教學還應該多考慮這個方面。

範例三

通過這兩節課,讓自己從學生身上學到了不少地東西,特別是她們身上的那些閃光點,正是自己應該學習的。要是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她們一定可以表現得更精彩!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師爺孔子不就是提倡教學相長的嗎?《論語》裏不是更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句子,還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這樣的做法也是可以嘗試的。

範例四

在教學《夏感》這篇文章時我不拘泥於教參的理解,自己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掩卷遐思,如果説教學中還有亮點的話,就是我能根據課堂生成內容,解決預設的教學目標,難點有突破。能根據課堂生成進行點撥,讓學生用親身體驗來感知生動形象的語言。“拓展延伸”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改寫成“夏是……”的小詩,激活了學生思維,學生積極參與,妙語連珠,有模仿,有創新,效果不錯。此外,我簡潔的語言,中肯的評價,多樣的鼓勵,也形成了我教學的獨特風格。

有人説:教育的藝術就是遺憾的藝術。本堂課遺憾很多,收穫也不少。帶着這些遺憾和收穫,我相信,我會走好我以後的教學之路。

範例五

《夏感》是當代散文家樑衡的散文名篇,是描寫夏天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感覺教學目標1和2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3沒有很好的完成。

在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方面,未能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語言的魅力,也許是教師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特別是深入理解,仿寫句子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學生多數不能仿寫也適當的語句。我想這是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的。

另外,本篇課文適合朗讀,但我為了在一節課時間內上完本課,朗讀重視不夠。我覺得在學習本文之前應利用早自習等時間反覆朗讀,培養語感,為上課打好基礎。

範例六

《夏感》這一課,與我以前所教的寫景的文章有很大的區別,還加上自己經驗的缺乏,所以在備課時自己多下了點功夫,並且不拘泥於教參的理解,自己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總算是有了個人的一些思考和創造。

一、用了一個新穎的導入方式。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課文的思路,發現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可以藉助前面的幾個自然段來得到更深的理解。所以我覺得從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導入,按照從後往前的方式來探討文章的主旨會非常的新穎。

二、在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的引導。

當在探究一個問題時學生回到不出來的時候,我就讓學生讀哪一自然段,讀了之後再思考,實在還不行的話,就提示提示,儘量的引導學生説出答案。吸取了‘以前公開課上學生答不出來我給的問題時,因為着急就把答案説出來 ’的教訓,注重了新課標中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的要求。

當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對課文分析不夠詳細。

在感知課文內容這一塊。例如: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點?只是讓學生找出了這一特點,而沒有進一步分析這些特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對“2、文中寫了哪些自然景象表明夏天已經來臨了?”這一問題也沒有仔細分析夏天到來時景物的變化。

二、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這一過程與方法目標沒有完成。

因為時間的原因語言賞析這一部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品味語言的優美,只是提出了兩個讓學生分析了一下,而沒有給學生一些時間把自己認為美的句子找出來,並説説這個句子好好在哪裏。在這裏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機械重複學生的話。僅僅是重複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不能以四人為一小組的方式來討論,這樣有侷限性,應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交流,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四、課件上的字有點小,以至於坐在後面的同學看不見了,這個以後會注意點。

總之通過這次公開課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之出,希望通過以後的努力以及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範例七

因為我們是一所農村初中校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目標3不能很好的完成,師生互動較差,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但是,在拓展延伸環節中,老師提問:四季的古詩還有哪些?學生討論積極,發言較勇躍。這是這節課唯一的亮點。

首先,沒能有效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問題出在理解文本這個環節上。在學生概括了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後,我追問了一句:“寫了夏的什麼樣的自然景色?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沒想到,學生對“實寫”和“虛寫”不理解,後經我引導、點撥,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因此耽誤了時間,接下來的 “品味語言”這個環節未能很好展開,致使教學方向偏離了重難點。其次,教學方法沒能充分利用,預設的流程中有“問題探究”這個環節,預設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深入,只能草草收場,合作學習沒能落到實處。究其原因是我沒有吃透教材,備學生也不充分;在課堂出現了意外生成時,不能及時的調控。課堂是動態的,也是殘酷的。備課時你感覺很周密了,可課堂的生成有時又是你始料不及的,與你預設的教學效果相去甚遠。一堂課下來,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感慨,也激發了我提高駕馭課堂能力的決心。

範例八

本課的教學設計的亮點有以下特點:

1、本課採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教學法,本課一開始把很多作家筆下的夏景展示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以進入課文情境中。讓學生對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以致學生的這種感受會遷移到課文中來,讓文中之境在學生的心中活起來。

2、好的文章是靠讀出來的,朗讀是語文教學課堂的首要任務。本課就強調了朗讀這一方式,在教學中首先引領學生朗讀,走入文本,感知內容,然後精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真情。

3、本文語言生動優美,本課就採用了多種手法進行賞析。首先通過夏與春秋之間的比較,明確夏的特徵,夏的色彩,以及作者愛夏的原因。接着又抓住了夏的這一特徵和語句,讓學生在仔細的品味中體會景物與特徵之間的關係。

4、課文寫夏,不是抽象的概述,而是具體生動的描寫。本課抓住了這些具體生動的語句,通過品味語言,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進一步昇華。

但也有不足之處:

1本文語言美,可以讓學生掌握、積累一些生動的詞彙。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標籤: 夏感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8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