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學期第22課,是一篇老課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通過海水、海底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由於西沙羣島與我們學生的生活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本以為會為學生、課堂都帶來意外的收穫,但由於播放課件時間選擇不當,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圖片的感性認識當中,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當學生不能很好的理出預期的效果時,作為老師的我沒有從容的運用教育機智,把學生引導回來,進行文本的分析,因而忽略了文本的內涵。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視頻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但在此基礎上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魚的美麗可愛,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特別是氣鼓魚那裏,沒有抓住魚“眼睛圓溜溜的”、“滿了刺”、“像皮球一樣圓”的特點。在分析時,學生雖然對魚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但沒有真正從文本當中體會到魚的可愛美麗。其實這裏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評價語,使學生了解到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體會魚的美麗可愛。還有在教給學生新的寫作方法時也應該通過板書,這樣就更有條理,而且與文本的分析相結合了。不過在介紹西沙羣島海里更多美麗的魚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説出魚的樣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

如果我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分析的基礎上再來播放課件,然後通過課件的圖片,使學生對文中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再回到文本當中,就可以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就可以更好的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2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這篇文章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段落的寫法。特別是描寫魚的一段,結構、句式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典範。我在預設這節課時,針對三年級孩子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是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象,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在ipad中設置了很多珊瑚和魚兒的圖片,使學生在情境美之中學習語言美。

第二,突出“練”字。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不具體、事情敍述不清楚等情況,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重視語言的積累”,我又設計了第三課時,重點是積累語段和仿課文寫片段,目的是通過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指導,讓學生主動記憶,摘抄美詞佳句,真正把積累語言落在實處,自覺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另外是通過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段落,遷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動中進行重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內容説清楚、説具體。這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拓展,是對語言學習的一種發展,讓學生在課內學到方法,讓他們在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離開了教材,也能夠自己去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三和第五自然段進行教學。

(1)第三自然段圍繞“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分別列舉了氣鼓魚和飛虎魚等説明了海底魚兒數量多,魚姿美。

(2)“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中心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教學不足:

1、開頭的導入不夠靈活。總想快速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軌跡上來。結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時,有些急躁。後來為了顯示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詞句處理,顯得有些急切。

2、在教學設計時,預設課堂的容量較大,視頻和最後的練習題沒有時間做,講課中如果多抽出時間重點體驗學習課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會更加到位。

3、對課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夠細緻,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徹,未能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於主體地方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問難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學設計,傳統的師生關係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問題都是教師設計的,教師的“主導”痕跡還是比較多的。

4、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貧乏,以後應該加強學習,豐富評價語言。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3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美景。課文的重點是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説,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為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物產,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

本節課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

2、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個別讀音還不準確。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被當成一種形式。

4、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説不願談自己的想法。

5、朗讀指導的還不到位。應加強平時課堂的指導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羣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圍繞第六單元訓練點結合本課的實際情況,我定了第二課時的目標:

1、瞭解西沙羣島海底豐富的物產;

2、藉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3、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為了落實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由回顧課文到尋找海底物產

西沙羣島海底的物產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別是:珊瑚、海蔘、大龍蝦和魚。作者詳寫的是——魚,這樣就順勢導入今天的描寫“魚”的重點段。

二、層層遞進學習關鍵句

1、學習關鍵句

西沙羣島的魚有什麼特點呢?帶着問題讀第4段。這樣讓孩子從整體感受西沙羣島的魚非常多!非常美!然後讓孩子分別找出能表現魚多、魚美的詞語或者句子,最後再找出既能表現魚多,又能表現魚美的句子。這時孩子們會發現這個句子就是這一段的關鍵句。

2、練習尋找關鍵句

俗話説“光説不練假把式”,所以我們在學習了關鍵句後,緊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別找出這兩段的關鍵句,以此驗證孩子找關鍵句的學習情況,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找到了這兩段的關鍵句。第二段的關鍵句是: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第五段的關鍵句是: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

3、添加關鍵句

如果説第四段是學關鍵句,第2、5段是練關鍵句,那麼第三段就是運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關鍵句時出現了畏難情緒,舉手的時候也是猶猶豫豫,回答問題的時候吞吞吐吐,還有的孩子説,老師我怎麼覺得這段好像沒有關鍵句呢?我告訴孩子們先把問題放一放,我們來觀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話分別介紹了:珊瑚、海蔘和大龍蝦,然後我就問孩子們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們的次序調換一下呢?孩子們一時難以決定。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讓孩子們分隊讀,北隊讀第一句珊瑚,中隊讀第二句海蔘,南隊讀第三句大龍蝦。讀過之後,讓孩子打亂順序再讀,結果孩子們發現三句話分別介紹了三種不同的生物,它們是不分先後主次的內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卻沒有一句話能統領整段話,像這樣的段落就是並列段式。

在孩子們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引導孩子們給這一段增加關鍵句。雖然有點難度,但孩子們還是能給這一段增加了關鍵句。我覺得如果孩子會增加關鍵句了,那麼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就成功了一半!

三、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1、學習作者觀察魚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為例,讓孩子欣賞完本段的魚之後,我問孩子們,西沙羣島的魚有3000多種,為什麼作者單單隻寫這四種魚呢?孩子們很快回答:這四種魚很有特點。我順勢引導,那麼作者是抓住什麼寫出魚的特點呢?我出示相關句子,孩子們很快發現,作者抓住了魚的“顏色、樣子、動作”來寫的。

2、觀察魚的特點,並進行練寫一句話。

隨後出示視頻“魚”片段,我要求同學們也從魚的“顏色樣子動作”這三個方面有目地觀察魚的特點,並進行練寫一句話。

3、小組合作圍繞一個意思説一段話。

在找到第四段的關鍵句後,我相繼滲透寫法,那就是圍繞一個意思説一段話。接下來就開始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説一段話。第一句關鍵句大家一起讀,有的——就讀自己寫的描寫“魚”多的'句子,這樣讓孩子合作完成一段話,大大降低了難讀。

4、課後寫第一幅圖,獨自完成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不管是找關鍵句,還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我都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最終達成目標。

不過,在學習第四段的時候,我讓孩子一邊讀,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魚,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鞏固一邊讀一邊想象的能力,又讓孩子明白這一段都介紹了哪些魚。令我沒想到的是:有些孩子是根據這段描述的想象的,有些孩子完成遊離於本段之外,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想不如換一種表達方法,直截了當向孩子提問,這段話介紹了哪幾種魚,分別是什麼?這樣孩子或許就不會模稜兩可,就能直奔主題了。

所以我們今後的課堂不能像空中樓閣,設計問題時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會接地氣,有生命力!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從研讀教材,到過程設計,再到教學解説,再到今天的課堂實施,歷時整整一週。這個過程雖短暫,但研讀磨課執教的過程卻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從教學思路和理念的提升,到説課上課時教師語言的組織均有收穫,記錄如下:

一、緊緊圍繞語文要素讀開來寫開去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

1、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2、圍繞一個意思寫。

以這樣的語文要素為本節課設計的宗旨,我緊緊圍繞“讀寫互動”逐層展開,期間通過“知識留存量”和“頭腦風暴”兩個小活動推進課堂教學。結合今天的課堂實踐,我認為這節課的設計過程是紮實而有效的。

其一,學生在閲讀中找到關鍵詞,並藉助文中的語句理解詞語意思,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其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穿插了三次小練筆,為最後的課後練筆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一次是在理解了“生物趣”後從“趣”字入手,讓孩子們去寫寫課後練筆中大海龜的活動。孩子們有的説它慢吞吞地爬着,在尋找食物;有的説它在望着海面,彷彿在欣賞天上的星星;有孩子就順勢想起了它可能是在思念家鄉,從而想起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孩子們寫得趣味盎然。第二次練筆是在學完“魚兒多”的環節,讓孩子對照圖片進行閲讀,從而發現可以從顏色、形狀、活動、覓食等方面進行描寫,同時出示課後練筆中的其中兩幅與魚兒有關的圖片,讓孩子進行創作。從孩子們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是可以完成的。現在再想這個環節中的一些缺憾,那應該是在孩子創作時第一副圖要給出顏色、形狀、活動等提示填空完成。第二幅圖就可以完全放手,實現個性化創作。第三次練筆其實是對關鍵句的補寫上,感覺孩子們在補寫時還有一定的難度,能夠完成的孩子較少。如果能在學習時這樣指導:“鳥兒多,所以説是鳥的天下。那麼海底生物這麼有趣,你覺得可以怎麼寫呢?”相信這樣的引導可以幫孩子擴充一下思路。

其三,關於語文要素的落實做到了層層遞進,從一開始的發現感知,到後面的尋找,再到最後的補寫,環環相扣,將課堂上的這一重難點做到了紮實有效的落實,為後續的課後練筆,甚至單元習作做好鋪墊。

二、學會適當取捨保證學有所獲

今天課堂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當堂寫作的任務沒有時間落實。課下我一直在思考問題在哪裏?勇威説在學習“生物趣”時可以壓縮時間,在“珊瑚”的形狀仿説時還可以再精煉一些,我深以為然。再次思考整個課堂過程,我其實可以在這些方面節約時間:

1、開課時不用複習古詩導入,學生只是背誦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沒有輔助作用,可以去掉直接導入。

2、教學“生物趣”時,緊扣關鍵詞品味出“趣”就好。

3、教學“魚兒多”時對比排比句式中的四個分句,發現它們描寫的角度不同,直接出示圖片進行仿寫,重點就會更加突出,直指問題中心。

評課結束後再和組裏老師繼續深入分析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的原因,我們覺得雖沒有留給學生當堂寫作的時間,但一步步的指導是不能少的,因為只有這樣落地生根的指導才能為後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我自己的課堂把控來看,備課還是不夠細緻,對於合作讀議的內容有預期的設計,但到了真正的課堂上卻出現了目標不是很清晰的現象,有時會跟着孩子的回答跑偏,有時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指導太過隨意,不能緊盯目標而引導。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一定要做到各個環節,甚至各個細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繼續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課堂教學環節的完成者。真正做到為孩子的發展而教學,真正做到為孩子的深入思考而引導,真正做到為每一位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

有缺憾的課也應該是美的,它可以讓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當然,這個思考的過程也讓我對未來的每一堂課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老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在新課程人教版三上年級的教材中仍舊保留了這篇課文,可見有其存在的價值。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羣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羣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瞭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紮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課上下來,我覺得自己的基本達成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羣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羣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羣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底”部分時: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小學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羣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為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説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當處理教材,加強語言實踐

在課堂中我多次根據教材的特點安排了語言實踐,如在學習“海底”段時,讓學生髮揮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説説其他魚的樣子。又如在學習海底生物部分時,讓學生自讀文本後,選擇一種生物,配上動作為喜愛的海產品作個自我介紹,學生情緒高漲,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語文知識,培養了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ekm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