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

作文上的紅雙圈》的作者是黃蓓佳。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代表作,由於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後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了知名作家。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篇1

教學這篇文章,因為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近,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在教學中聯繫實際,更能打動學生,並從中悟出道理。

學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

下面有學生寫的讀後感,説得很好。

課文中“沒有當年作文中的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向我們透露了:沒有當初老師對“我”的鼓勵,就不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同時,也透露了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是的,在這大千世界中,到處都充滿着鼓勵和期望,有老師對學生的,有父母對孩子的,也有老人對新生兒的。正是有這些期望與鼓勵,才成就了許多國家棟梁,成就了祖國的興榮與強大。使我們親親的祖國成為世界一大強國,成為了又一顆世界矚目的新星。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篇2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有着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我的一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首先被貼在,然後又發表在,接着又發表在上,最後發表在上。

校園報欄——縣辦刊物——揚州區刊物——上海正式刊物。

2.誰來説一説,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處?

帶着雙圈的作文在報欄裏貼了很久。一天,縣文化館的同志路過這裏,偶爾看見了,就揭下來帶走了。不久,我的作文發表在縣辦刊物上。縣辦刊物送到揚州地區,被地區刊物選中,第二次發表。幾經週轉,次年,《補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預設:從小小的校園出發,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縣城,走出了江蘇省,傳到了大城市上海)

3.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讚賞,這其中有——(預設:老師的認可、縣文化館同志的欣賞、縣辦刊物編輯的欣賞、揚州區刊物編輯的認同、上海正式刊物編輯的)

4.是的,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出示語段:其時,我已經下鄉插隊。父親鼓勵我説: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騰”,後來發表了很多小説,成了作家。

(1)父親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麼意思?他是想告訴我什麼?(既然有一篇作文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就,為什麼不試着再多寫幾篇呢?)——父親想告訴我:多寫作文,你還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繼續努力,爭取發表更多的作品。

(2)“折騰”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結合當時的背景,思考為什麼打引號?

(折騰指的是寫作文,對於當時在農村插隊從事農業勞動的作者來説,看起來是有點“不務正業的”)

(3)下鄉插隊:插隊就是指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從初中到大學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統一安排下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勞動。一開始是住在老鄉家裏,後來成立了青年點,就集體居住在青年點裏。到*後期和*結束後,逐漸通過招工、當兵、工農兵推薦上大學以及恢復高考後考大學等方式離開了農村,也有些人在農村成家,就留在了當地。

(4)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説一説這篇作文對作者命運的影響力嗎?例: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許一輩子只能做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或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不會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或許也不會發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創作上獲得如此多的成就

(5)是的呀!這個畫滿雙紅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出示該語句)是否可以改一改:“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個效果好一些?為什麼?(反問句,語氣更加強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堅定)

(6)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這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是作者成為作家的重要條件)

(7)課文中哪個句子也説明了這篇作文對作者意義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追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這篇作文意義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記得很明確,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這個詞)過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作者將這件事記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賞析“作文的第一次發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我投了稿,作文題目叫《補考》,是篇很長的作文。我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場勞動,有人跑過來告訴我:“徵文在報欄裏貼出來了,有你的,上面打滿了雙圈。”我很興奮,即刻就想去看看,卻又矜持,不願在同學面前顯出我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校園裏寂靜無人時,我像做賊一樣地溜過去,獨自站在報欄前,欣賞我的打滿雙圈的作文。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紅雙圈。這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的評價。

問題:當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貼在報欄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圈出相應的詞語,寫一寫你的閲讀體會。

(1)興奮:為自己作品能夠張貼而感到喜悦和激動為什麼會感到興奮呢?

——同學説上面打滿了雙圈,説明作文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認可。從哪裏看出了興奮?

——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雙紅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從哪些細節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時間過得很慢,是一種煎熬。)(溜過去——速度很快地衝到報欄前)

(3)你平時發下來的作文上,老師也會畫雙紅圈,你是否和作者一個細緻得將個數都數出來,從這個細節中,你讀出了什麼?(作者對老師的評價很在意)

(4)這是作者第一次獲得老師的讚許嗎?(不是——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時的習作中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肯定)5.為什麼這一次如此激動?

(徵文比賽,很多人蔘加,能張貼説明已經獲獎了,這是更多人對作者寫作能力的認可。)

(五)品讀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寫作方面獲得如此大的收穫,你覺得這裏面有誰的功勞?——老師的鼓勵。

——母校創設徵文機會,讓作者嶄露頭角——作者自己不斷折騰。

——雙紅圈作文給作者帶來的信心和勇氣。

2.是的,於是作者充滿感激之情,寫下了這樣的語句:永遠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母校的報欄,感謝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

“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該如何理解?

(紅雙圈指的是他人對我的鼓勵和認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會遇見許多這樣的事例)3.聯繫生活實際,你的生命之樹上是否也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紅雙圈”一直激勵着你呢?(紅雙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吶喊——課堂上響亮的掌聲——做好事後綻放的笑臉。

感謝您,親愛的老師!感謝您,那些曾經在我生命之樹上掛滿紅雙圈的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懷着一顆感恩之心,留心生活。

標籤: 反思 教學 雙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jy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