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10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

從本節課的整體效果來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

這節課我的設計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遊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説:“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到9這麼説,傷心地哭了起來。1在旁邊聽見了,很想幫助9,同學們你們想幫幫9嗎?快幫他想想辦法吧!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大大地調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數學具裏的圖片;畫計數器上的珠子;把數字寶寶請回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而且要指一個數一個,才不容易出錯。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10和第10的區別, 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整節課基本結構緊湊,同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數字學習基礎,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但課堂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比如可以提出問題:找一找我們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體嗎?學生可能發現手指和腳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户師10扇;可以訓練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更會是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些方面在我這節課的教學中是欠缺的,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注意改正。

在講10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了解一首湊十歌,然後再記憶10的組成,這一方法是不對的。這一知識點應該着重在理解,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處理問題,應該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另外,因為在前面2到9的組成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因此在此處教學中可以稍加指導,並讓學生自己擺,自己説,自己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學情,該放手的地方一定要明確指導,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2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導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説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後,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後逐一的添加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後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並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麼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着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為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説説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説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為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願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10的認識教學反思3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通過學習,學生認識了6——10各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數數過程中進行了講衞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教育。讓學生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能夠準確的進行口算。

在這一單元設置了一次數學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連加、連減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從經歷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連加連減計算的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計算10以內的連加連減,學會了用連加連減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進一步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的數學樂園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運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總的説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上課時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教學狀態,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多練。

10的認識教學反思4

作為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説:“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説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併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裏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裏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説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温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裏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説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於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10的認識教學反思5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着一種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説一説、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繫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説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塗一塗、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遊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遊戲中輕輕鬆鬆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採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後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10的認識教學反思6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為了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不變,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説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悦。

10的認識教學反思7

在教學中,我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着這一思想,在教學認識10的這節課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並對該課做一個簡單的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數學回歸生活。

讓學生在廣場上數出鴿子的數量和學生老師的數量後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台,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説一説、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以“遊戲”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為我認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3、重視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全課的教學,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的培養。

10的認識教學反思8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遊戲形勢結束,寓教於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後,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遊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於樂。

新: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這種“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 為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為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於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

1激活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鑽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彙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於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3. 評價靈活,鼓勵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注意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例如,你們是了不起的設計師,你們有着敏鋭的觀察力,團結力量大讓我們共同尋找答案等。採用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注意聽講的獎勵金耳朵,積極發言的獎勵金花筒,團結互助的獎勵合作花。這樣的評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設計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 缺少追問。

在課程開始階段,學生在回答圖上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

快説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這麼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裏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具有主持人的機智,面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學會追問。

二.沒有打破思維定勢

在練習設計時,如果能強調一題多説,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直尺回答()比()大,( )比()小,如果不僅僅讓學生説10和9的大小關係,更多的關注10以內的數的大小關係,這樣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短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力求做到: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10的認識教學反思9

認識6時,通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 的認識,我為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為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通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關鍵在於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通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為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遊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為是非得擺8個才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64頁的.內容。10是一個特殊的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具、課件和整節課的設計等等,課後,我再回過頭來思考課中的每一個細節時,發現其中有些地方處理得不錯,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進。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排排坐課件引人入勝,讓學生幫0和1想出辦法對付橫行霸道的9,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裏,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接着我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説一説畫面上有什麼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説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教學10的分解和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於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後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1

教材是教學資源之一,它為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是,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就不應該僅僅只有教材上提供的內容,應該結合具體上課的環境、時間、目的而有機增加、修改教材,當然教材中承載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訓練的要求,教師不能夠任意改變。

我執教的這節課,關於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關於主題圖

1、把靜態的10只鴿子改變成動態的9只鴿子,又飛來了1只鴿子,使學生經歷9增加1就是10的過程。

2、把遠處模糊的樹木清晰化,具體成10棵數,豐富學生數數的對象。

3、藉助課件,把畫面中所有的物體全部動態,而且這裏的交互性非常強,可以從任何物體開始數,方便學生用點數法正確數出10個物體。

4、藉助課件,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學習用具——數學符號”的抽象過程。

(二)關於10的分合

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小組合作有序、有的小組合作無序;有的學生能夠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只能夠想出一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不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

2、操作基礎上整理:同樣整理分有序和無序,還有的學生能夠從一組分合想到另外一組分合。

(三)關於練習

1、在學習活動中處理相關練習,使學生輕鬆完成。

2、練習中先提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練習更落實。

教材的改變,使我上課得心應手,教法和學法融和,課上學生和我成為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認識”進行研究。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三點體會:

第一,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大家都知道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學生學習10以前已經認識了1——5、0、6個7、8和9,對於數數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因為熟悉就淡化了數數過程,要知道我們的教育對象只有6、7歲,知識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練習才能轉化為能力,所以我請學生先數主題圖中的具體對象:9個小朋友、9只鴿子,然後藉助“又飛來一隻鴿子,還是9只鴿子嗎?不是9只,那是幾隻呢?”使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10,也滲透了“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經過這樣的改變,我發現學生的數數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見要了解某個事物有幾個的時候,就需要去數數。”這樣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第二,分層教學解放了學生和老師。

在進行10的分合教學時,我設計的學生分組進行,可是對學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統一的要求,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小組是完整的;有的小組是不完整的;有的小組是無序的;有的小組是有序的。因為我自己頭腦中沒有對學生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研究結果的界定,在上課中我真正投入到學生的研究中去做個參與者,同時學生也放開手腳自我探索,這樣解放了學生和老師,使得課堂真實呈現學生的認知過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操作結果,我現場選擇兩個小組的結果全班交流,使學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又瞭解了同伴的操作結果,最後提煉成為完整的、有序的五組10的分合,即書本第65頁出現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小組的研究結果出現了0和10,我根據創設的情景啟發學生思考:“小明要把這10瓶牛奶放在兩個帶子裏,你這樣是放在兩個帶子裏嗎?”該學生搖頭。我又説:“那你能夠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嗎?”該學生想了想點點頭,然後動手把他擺在右邊的學具一個個往左邊挪。我靜靜地看着他挪,他挪完了望着我的時候,我才問他:現在你是怎麼放的”他説:“一個帶子放8瓶,一個帶子放2瓶。”我表揚他:“不錯,這樣改一改就很好地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這樣,我藉助輔導該學生的過程也使全體學生體會到“數的分合是要把數分成為兩個數,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

新課程提倡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可是教師帶着職業性的微笑對着學生,學生的心怎麼能夠熱起來呢?本節課,我真心投入,為每個學生的發言賀彩,為每個學生的操作捧場,自己都上得熱血沸騰,你説課堂裏學生會不動嗎?因為學生不是天天和我見面,在短短40分鐘裏,我要靠我的熱情去感染、吸引他們,我能職業性的微笑嗎?在精心設計的教學中,我用我的語言不斷鼓勵學生,用我的手勢啟發學生,學生表現越來越積極,越來越精彩,真是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啊!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小學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穫着,也感慨着。關於數學教學、關於小學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鬆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為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於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於繁瑣的講授,而後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慾望,繼而在解決後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佈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鍊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採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鬆。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説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餘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慾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後我不得不説作為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製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温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為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3

新課一開始,我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麼辦法不讓9這麼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了兩個數字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數,數與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

在教學10的組成時,因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這樣鍛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把以前學到的方法順利遷移過來。在回報完答案之後,再讓學生評一評哪種方法最好。然後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對數遊戲鞏固新知。又讓學生説説看到什麼,就能想到什麼,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最後以一首兒歌《湊十歌》結束新課,學生學得輕鬆活潑,興趣十足。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好!

這周主要進行了10的認識及加減法、的教學。

10的認識:學習數的認識基本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數數、認數,用數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2)數序,知道幾添上1是幾,明確它在數中的位置,會辨別前後。

(3)會比較大小。

(4)明確序數意義,會區分幾個和第幾,一般與左右的問題相結合。

(5)能正確、規範地書寫。以後碰到這樣的教學就不再作具體説明了。

10的加減法:依然包括兩部分。

一是看圖列四道算式(即一圖四式),兩道加法兩道減法。

這類型的題目要明確圖中的3個數,左邊一部分、右邊一部分、還有全部。在列算式時,要把左邊的加上右邊的,右邊的加上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右邊的。經過一週的練習,孩子基本已經能正確完成了。不過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減法上出錯。主要是把左右兩邊的數相減了。舉個例子:3+4=7、4+3=7,另外兩道減法算式應該為7-4=3、7-3=4。有的孩子則寫成了4-3=1。

二是用數學,這種題我在上次曾做過詳細的介紹,下面我主要講一下孩子易錯的地方這兩種題型的題目。看到題目,一般我都會引領着孩子們對圖意進行分析,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總數)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總數減去已經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帶問號的數)。目前減法出錯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寫的減數不對,往往都減去問號代表的數,而問號所表示的應該是要計算出來的。這樣的情況在每年的一年級孩子身上都會大量出現,使我們非常重視的問題。在和一位家長朋友聊天過程中,發現讓孩子把問號所表示的圖用手捂上這個方法很不錯,我在班裏也會慢慢的推廣這種辦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圖,孩子就不太會減錯了。這兩部分都是最終考試必考的重點題型,我們會繼續加強練習。

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鐘口算練習改為了每天十分鐘(可分兩次完成),需要家長簽上名字,並説下孩子的口算情況。請家長給孩子準備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內容要全,以10以內的加減法為主。您如果覺得孩子掌握的比較好了,可以適當的提高難度,擴大範圍到20以內)。下週,我們將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課本第72~77頁)。再次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5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裏已接觸過。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訓練,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繫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孩子後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託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後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係。但從孩子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對數為的理解還有待提高,同時讓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確實不是很聰明,也是我信心滿滿的完成實驗的任務而有所動搖了。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在從分得活動空間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距離動一動説一説數一數指導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指導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也就是要充分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基礎,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才會讓孩子學有所得。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w3l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