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

《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0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教材選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理解題意,聯繫實際分別理解得數是0減法和一個數加0的加法計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體現先例題再練習的數學課堂模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有價值的。

(1)情境的創設。創設動態真實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思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進而由學生自己創設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數學情境,課堂呈現出生成發展態勢,數學中再現生活,問題中感悟數學。

(2)評價的體現。學生在教師無聲的眼神和手勢的鼓勵下,感受挑戰成功的喜悦,在遷移中輕鬆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識,在寬鬆的課堂中張揚着個性,解答着關於0的算式,發現着生活中藴藏的數學問題,探究着數學的奧祕,享受着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快樂。

(3)探究的過程。本課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大膽猜想,敢於提出數學問題,並能主動探究0的加減法的含義和算理。學生在教師放手的自由課堂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也得到了進步與發展。學生經歷着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當然,本節課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認識到以下幾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機智,善於處理偶發事件。

如我在創設情景“猴媽媽分桃子”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三隻小猴吃桃情況學生不太明白時,我應該趕緊讓三個學生代替三隻小猴這樣就更形象。

2、注意知識的提問的方式。

在探討“0的加減法的規律”時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確實太難了,應該換一種方式提問,如改為“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與以前學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關注學生的發展。

低年級教學要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很多知識孩子在學前班已學過,只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思維習慣,這方面我以後還要多學習多鑽研。如在教學“0的加減 法”時,應讓孩子完整的説説題意,為以後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

在這次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設計的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

上完課後,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從整節課來看,組織教學較以前是有明顯的改善了,學生也能基本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好的去學習,教學效果也比較好。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能創設遊戲情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驛站 。一年級孩子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0的意義,我設計了“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手上拿了幾顆糖,讓同學們猜。一個糖也沒有了,用0來表示。通過這個遊戲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非常高。

但仔細回憶整堂課的管理,從策略上來看,還不是很科學、合理;從手段上來看,還比較單一;從調控的時機來看,還不是很及時、適時。我認為主要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課,在師生互動方面,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之所以這樣,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導”的不成功,如:教師在引導孩子觀察三幅圖並説出“三句話”的環節中,設計的本意是:教師引導――半扶半放――完全放手,但在實際操作中,我急於讓學生説出預設的答案,所以很多時候“不敢放”,也沒有放,很多時候還搶了學生的話,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沒能很好實現,沒有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孩子!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數字0的認識一課安排在數字1——5的認識之後,我想學生既然已經有了前面的認數知識的基礎,於是在教學0的認識時,一上課,我就讓學生觀察猴子吃桃子的圖片,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審視0的認識這節課,總體來説還是較成功,但離預設的目標還差些。課後總結了一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故事導入法導入新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基本上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

2、在課前做了充分準備,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0,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現實背景,是學生真正的理解了數的概念,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這堂課不足之處有:

1、用手提電腦播放課件,畫面太小後面的學生不容易看清楚。

2、對於“起點”這個0所表達的意思,學生還不是很明白。所舉的事例:運動會上的起跑,和跳遠的起點這個事例,因為學生年齡小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所以教學在這塊有缺陷,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成功的創設了活動情景、生活情景、問題情景、遊戲情景,激發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掌握了有關0的知識。

(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一開始,我利用學生喜愛的、富有兒童情趣的小猴形象,藉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學生感知“原來有兩個桃子,吃了兩個,盤子裏一個桃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現實的生活。

1、通過老師獎勵“大頭貼”,手上“一個大頭貼也沒有”用0表示;老師從講台上走下來,“講台上一個老師也沒有”用0來表示;把0的認識推進了生活,再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用0來表示的事例,使學生進一步體驗0的第一層含義:什麼也沒有。

2、0的第二層含義:0表示起點。我是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性,“用尺子測量鉛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0還可以表示起點。

3、寫0:先是描述0的形狀,以小猴寫數字0來帶動全班小朋友,讓孩子説説“寫0要注意什麼”,然後獨立寫0,使學生逐步形成寫0的技能。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在這裏我為學生創設了2個問題情境,“鳥窩裏有三隻小鳥,飛走了三隻還剩幾隻?”“左邊荷葉上有4只青蛙,右邊荷葉上有0只青蛙,合起來有多少隻青蛙?”讓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擺出問題,列式計算。把探究0的加減法的算理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之中。

(四)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

這節課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找朋友”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在這節課當中我也有一些教學環節處理得不是那麼恰當,比如:

1、對於0的第二層含義:“0表示起點”突破得不是很好,僅僅是通過短短的幾分鐘的課件演示,用尺子量鉛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感知,學生不是特別理解。應該讓孩子再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時候0可以表示起點,讓學生加深印象。

2、對0的含義的拓展不夠。這節課學生只瞭解到0可以表示什麼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卻忽略了其他的含義。比如:0還可以起佔位的作用、0在温度計上還表示分界線等等。可以讓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麼地方上有0,説一説這些0表示什麼,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深度的發展,對0的含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3、對教材的處理不太恰當。教材是先出示小鳥圖,再出示青蛙圖,讓學生先學習有關0的減法,學生先是直觀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過渡到三隻小鳥都飛走了,用3—3=0表示,再學習有關0的加法。這節課我卻讓孩子先學習了有關0的加法,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因此,在《0的認識》這堂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在課的開始,我通過一個猜硬幣的遊戲讓孩子們去發現“0”,接着通過説0的故事,讓他們體驗到“0”作為一個數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生活中離不開0。然後我和學生一起找尺上的“0”,由於0是起點這一意義學生平時不瞭解,因此,在教學時安排了百米賽跑和跳遠比賽圖片這一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0可以作為起點。接下來通過學生説生活中的0,穿插講講0的其它作用。在講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時,我認為教材所呈現的3只小鳥從鳥窩裏飛起的圖畫不夠直觀,於是設計了讓學生親自吃棗子這樣一個情境:我準備了3盤棗,分別讓學生親自吃掉1個棗、2個棗、3個棗,列出相應的算式3-1=2、3-2=1、3-3=0,從而導出得數是0的減法,這個環節學生特別感興趣,既經歷體驗了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又體驗了知識的連貫性。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 我大膽打破了教材的編排順序,將原本在0的計算教學之前的0的書寫提到了計算教學之後,有效的保證了學生學習0的有關計算的時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後的練習部分,注意了層次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輕鬆運用所學知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雖然課前我做了充分的預設,很多環節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沒處理好的生成問題。

在教學0表示起點時,我讓學生拿出尺子來觀察,結果學生拿出尺子來後敲的敲,玩的玩,根本就沒理我了。為了不耽誤時間,我提了幾個問題匆匆結束了這一活動,因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想到對於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每一次活動都要事先交代清楚活動要求再行動,一旦他們動手了就靜不下來了,另外光提供活動素材還不行,還應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還有在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0時,我提問的本意是讓學生説出在哪裏見過數字“0”,而不是列舉什麼像0,生1的回答脱離了問題,我及時地進行了糾正,但是接下來還是有幾個學生起來説足球像0、鴨蛋像0、西瓜像0等等,這説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上,作為一年級的教師在提問時,提出的問題必須明確,不能模稜兩可,對關鍵詞要進行重點強調。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0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此之前,學生對“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並能正確書寫。難點: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想通過多種情景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事物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樑,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0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能主動探索,學習0的有關加減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與學生共同收穫着成功的喜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快樂學習。

例如:引導學生理解“0”表示沒有這一含義,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三毛掉毛”這一動畫情境讓學生從視覺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個含義,表示什麼也沒有;接着,讓學生猜罐子裏的硬幣加深對印象;最後,還讓學生舉例説明,用放磁鐵強調。這樣,學生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認識了0表示沒有的含義。

二、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有關0的加減法,為了讓學生髮現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結果等於0;一個數加0,結果等於這個數本身;一個數減0,結果也等於這個數本身的規律。我先讓學生看圖列出有關算式,再舉生活中例子讓學生列有關算式,最後讓學生自己舉出類似的算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到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課堂上的組織教學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首次到學校五樓多媒體教室上課對周邊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體教室相對教室大得多我沒帶擴音器,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紀律較渙散、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減少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做到一手抓組織教學,一手抓學科教學,兩手都不能誤。

二、調控課堂的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學預案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時進行調整,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獲取知識服務。但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考慮到課件的問題,所以在個別環節顯得囉嗦。如,“三毛掉毛”環節,學生説三根毛都掉了,頭上沒有一根頭髮,成了光頭,我應該順勢引出:沒有一根頭髮用哪個數來表示。可考慮到下一張課件,卻做到一再囉嗦三毛頭上有三根頭髮用幾來表示,二根頭髮用幾表示,一根頭髮用幾來表示,而後才問沒有一根頭髮用幾來表示,致使教學顯得囉嗦。

學無止境,在今後教學中我將把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隨機調整預案,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作為努力的一個方向。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從學生們興奮的表現中可以看得出,孩子們喜歡這樣輕鬆而且生動的課堂。本節課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將小猴子吃桃子的經過播放出來,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從而掌握了0的數學意義,很直觀,而且學生的印象也比較深刻。本節課另一個亮點是能夠通過讓學生找出身邊的“0”,教師給予及時肯定,鼓勵了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善於觀察的精神,也許學生也就從此刻開始擁有了一雙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這一節課並不是一節完美的精品課。審視自己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從效果上看還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較單一;教育機制並不很及時、適時,我認為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課堂常規管理不足

那個時候,我是一名剛剛踏入低段教學的數學教師,面對處於幼小過度時期的一年級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無測,而且沒有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使得我這節課在開始初期用了將近3分鐘的時間在維持秩序,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正常的教學。

2、課前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課,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師動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學生的主體性卻沒有得到很大的發揮。教師仍然是在“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講授“0的起點的含義”時,學生説0可以表示開始,而教師硬是要強調應該用“起點”二字,這樣,部分學生在一節課下來仍然不改往常的叫“開始”,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被教師強調的不知道改如何説是好,此時,我也沒有給這部分學生做個及時的引導,從而使得最後總結的環節出現脱節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剛開始,不僅是學生入學後的適應期,也是我轉入低年級教學的適應期,同時也是我從教道路是上的一個巨大挑戰期。總之,我要感謝這段時間所有關心和幫助我的領導與同事們,是他們教給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學方法。同時,我更感謝與我朝夕相對的孩子們,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給了我成長和鍛鍊的天地,今後我還繼續在孩子們的幫助之下豐滿自己的教學羽翼, 這幾年來的蜕變讓我成一個青澀的執教者成為一個助學者,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的積累。希望更多的老師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見證教學的奇蹟!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1、有關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動態真實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思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課堂呈現出生成發展態勢,數學中再現生活,問題中感悟數學。

2、在探討0的加減法的規律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很好的發揮空間。時我先設計了幾道同類的算式讓學生做,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算式,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得較好,並且有些學生能按順序把5以內的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及相關算式都講出來。

3、在上這個教學內容後,有一深刻的感受,學生的學習習慣對教學效率的影響佔的比重實在高。在一(4)班的教學記錄是以上兩點可以説的,但在一(3) 班,根本無法進行0的加減法規律的教學,一些學生思維渙散,紀律渙散,注意力渙散,你説怎麼進行思維的深層次的探索?我得想想辦法。首先,在兩個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為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嘗試以下方法:1、教學設計的不同:三班必須要用上生動有趣的幻燈加上生動明快的語言進行教學,讓圖像、語言等情景引起學生無意注意,從而進行有效教學。四班可以加些動手操作的內容,因為習慣已有保障;另外,繼續做好深層次思維的引導,爭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開發學生思維,多出數學尖子生;再者,鼓勵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多鼓勵,多引導,爭取能讓每節課上得有聲有色。2、教學組織方法的不同:採用一種最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激勵措施來組織三班的教學,我覺得可以另外設一套激勵措施,如課堂紀律加星制度。在一張長條紙上寫上名字,再在每節課前貼到黑板右側,每節課都用正字法打星,每週根據正字統計數發獎,前十名5笑臉,第10到20名3笑臉,20到30名2笑臉,30到40名1笑臉,進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臉。笑臉可以換紅蘋果,紅蘋果可以換綠星卡這些都不變。試試看,希望能夠有效果。努力,少説抱怨的話,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讓大家都認為紀律不好課難上的班數學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是在認識了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後安排的內容,一是0的認識,二是0的加法和減法。0的加減法,是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0的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課題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實踐活動,認識0的含義,學會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時,初步體會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藉助“小猴吃桃”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精神專注地投入學習。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進”了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探究0的加減法時,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如,課件動態顯示:鳥窩裏有3只小鳥,3只小鳥都飛上天空,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提出問題,再請學生列式計算。把。的加減法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二、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根據他們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觀察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知道了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進一步理解了0的含義。在教學0的書寫環節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0的形狀特徵,經歷書空、描紅、獨立寫的過程,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瞭解和掌握0的寫法。教學活動中打破了機械書寫的格局,學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識,使得課堂充滿生機。

三、注重聯繫生活,感受數學奧祕。

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感受0的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遺憾之處:這節課是我在學校數學教學的第一次公開課,教學過程中,顯得過於緊張,導致有的環節連接得不夠緊密。還有在學生通過觀察尺子發現0的另一個含義時,我讓學生觀察與交流不夠充分,使得自主探索,發現規律,合作學習沒能真正發揮作用,對0的另一個含義,學生理解得不夠。

在這節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進步。

《0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0的認識和加減法”。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下面請跟老師把課題齊讀兩遍。

二、口述目標

這節課我們要學會的新本領是:1、知道0的含義;2、會正確讀、寫0;3、能正確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學們有信心學會新本領嗎?(好)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新本領呢?請大家按老師的指導認真看書,自學時,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誰看書最認真。

三、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把書翻到第29頁。手指29頁猴子圖和直尺圖,思考:

1、仔細觀察每個盤子裏的桃子和盤子下面的數字,重點看最後一個盤子和下面的數字,為什麼寫0?

2、手指直尺圖,觀察:尺子上有哪幾個數字?0寫在哪兒?在幾的前面?

3、寫0時注意什麼?(把0描紅在書上)

手指小鳥和青蛙圖,思考:

(1)鳥窩裏原來有幾隻小鳥?飛走幾隻?鳥窩裏還剩幾隻?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3-3=0,為什麼這樣列?

(2)左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右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一共有幾隻青蛙?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4+0=4、,為什麼這樣列?

(3)下面我們來幫幫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樣計算的?將答案寫在書上。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看書。

2、同學們自學的都很認真,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3、檢測:(做一做)課本29頁做一做30頁1、2題(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五.後教:評議

1、學生更正。

誰有不同答案請上來更正。提示:用紅粉筆改,哪個地方錯了先圈起來,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議一議)

(1)30頁1題:為什麼最後一個魚缸寫0?

教師小結:一個也沒有就用0表示。

(2)2題:為什麼0、1、2、3、4、5這樣排列?能不能5、4、3、2、1、0這樣排,為什麼?

(3)29頁做一做:認為3-0得數對的請舉手,你是怎樣算的?依次問0+2、0+0。

(4)1-1對嗎?你還知道幾減幾等於0?

小結:1、任何數與0相加、減都等於這個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減都等於0。

3、評議板書與對錯。

4、同桌對改、統計全班正確率、有錯誤的更正。

六、當堂訓練(練一練)

今天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一比誰的作業能得100分,誰的字體最端正。

書上30頁第3、4、5題 選做:31頁第6、7、8題

七.板書設計

0的認識

板書內容:在田字格里寫0

剖析: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個數學的符號,似乎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學生對0的計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來解釋真理。

標籤: 教學 精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8yg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