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篇1

《燕子媽媽笑了》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公開課。從選材、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製作課件、做頭飾、買實物教具,到三番五次的試講,我都認為自己的課萬無一失,一定會按預定的教學環節進行。但在正式講課時,這些“計劃”卻被一系列的“意外”攪亂了。不過也正是這些“意外”,使我抓住了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下面,就是令我難忘的經歷。

課堂上,學生在讀完幾遍課文之後,經過充分討論,交流了他們學到的知識。我暗自驚喜:“開門紅,這節課沒問題了。”再看看教師後面坐着的評課老師個個喜笑顏開,我更加高興。正在得意之際,我班的“智多星”王浩良舉手了。我想:他的發言肯定精彩,説不定會畫龍點睛。誰知他卻説道:“老師,我可以問個問題嗎?”可這不是我預設的教學環節呀,怎麼辦?讓不讓他問?不讓他問,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況且,針對課文提問題又是一種提高閲讀效果的最佳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不正是要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嗎?我猶豫一下後,笑着説:“當然可以!”他問道:“燕子媽媽為什麼讓小燕子往返三次才高興地笑了?”他的問題猶如平靜的湖面扔進的一塊巨石,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過一番爭論,解決了王浩良的問題。於是,學生們提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後地提問:“燕子媽媽為什麼高興地笑了?”“燕子媽媽為什麼還讓它連續觀察三次,它不怕小燕子累嗎?”“冬瓜為什麼是青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語文課就要成為自然課、思想品德課等綜合課了,從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看,這節課無疑是失敗的。

面對學生因自己會提問而欣喜的笑臉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亂如麻。從內心講,我希望按預定的環節進行教學,因為後面的一些環節才是這節課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學信息。

既然這節課在師生互動中產生了問題,我就要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發揮,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求知慾。於是,我毅然放棄了預定的教學環節,順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淋漓盡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很快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顯得異常興奮,思路也特別開闊,創造性火花不斷閃現。

由於得到老師的鼓勵、支持和寬容,學生在發言時,能針對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解決問題。

杜森就“燕子的媽媽愛不愛小燕子”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為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他的答案引起了同學們的爭論。有的同學甚至嘲笑杜森無知。看着同學們各種各樣的表情,我想,學生由於年齡和閲歷的侷限,他們的見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和荒唐的。如果我也因此而斥責、諷刺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在聲聲斥責、句句諷刺中消失。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老師是相信、尊重他們的,讓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我微笑地告訴學生:“我認為杜森的見解很獨特,請他談談原因好嗎?”學生因我的寬容也同聲説:“行!”杜森説:“我媽媽很愛我,可她不像燕子媽媽那樣,讓我幹這幹那,所以我認為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我頓時明白了,六七歲的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裏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呵護着一個孩子,難怪孩子會這樣講。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入研究的問題。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同學們,你們都得到過父母的種種關愛,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談了父母對自己的種種關愛,體會到父母很辛苦,認為父母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第二天,杜森的媽媽告訴我:“劉老師,杜森回家要求倒垃圾,我不讓他倒,他説這不是真正的愛,還講了一大堆道理呢。我兒子長大了,謝謝你!”聽了杜森**的話,我想這節課我對他的`見解持理解、寬容的態度,保護了他的自尊,也對全班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他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去探索他們的思維方式,真正理解學生,為學生構建無過錯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張揚。

這節課上完了,但它引發出來的思考遠不止這些。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徵,使語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鼓勵學生的求知慾,教給學生如何找路走,更應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使語文教學早日找到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篇2

《燕子媽媽笑了》是一篇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所以,整堂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落實課標精神,以興趣為中心,活動為主線,設計教學過程:

一是採取各種有效的識字方法,如開火車讀、拍手讀、比賽讀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二是採用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採用自讀、交流讀、表演讀、抓住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比一比誰讀書最認真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去探究問題。

三是注重自身的組織語言。用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話語,適時的評價激勵,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課堂上學生學得主動,效果不錯。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話語充滿童真,故事情節生動、通俗易懂。通過描寫燕子媽媽三次讓小燕子到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們從中懂得只有認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課時裏,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藉助拼音能夠讀通讀順課文,認讀文中的生字詞、生字,理解燕子媽媽為什麼高興地笑了。並指導他們學會讀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對話中不同的語氣。

教學中成功之處:

1、教學伊始,輕鬆的師生對話和《小燕子》歌曲的演唱創設了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讓孩子們就《燕子媽媽笑了》這一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雖然一年級的孩子們的質疑能力還較薄弱,但他們的個性活潑,好奇心強,所提的問題幼稚可愛甚至隨意而不完整,但卻能激發他們急於瞭解故事情節的積極性。特別是“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這一疑問能驅使孩子們主動去讀書,去了解整個故事情節。

3、一年級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很強,當他們藉助拼音讀文後,老師動情投入的範讀能幫助他們掃除生字障礙,並有瞭如何讀出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不同語氣的初步印象。個別朗讀能力較好的孩子的朗讀展示能激發孩子們的競讀及參與的熱情,並進一步把課文讀通讀順。

4、簡筆畫在板書上的運用能更直觀形象地讓學生分辨冬瓜、茄子在大小、顏色、細節部位上不同,幫助孩子們理請小燕子每次的觀察所得及燕子媽媽的表現,從中懂得認真的重要性。

需要反思與改進的地方:

1、讓孩子們就文章題目提出疑問時,面對較多孩子提出的較零散、不完整或與不着邊際的問題應如何處理如何引導,才能既培養他們學會提問的能力,又不會打消孩子們提問的積極性。

2、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文後,讓他們同桌合作,互檢朗讀情況時,本意是同桌讀對了,表揚他,讀錯了,幫幫他。從而解決孩子們讀書中不認識的字,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但面對較長的課文,針對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缺乏耐心的的特點,有部分識字能力較薄弱的孩子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同桌朗讀,讓同桌合作讀流於形式。

3、認讀生字詞和開火車讀生字時,大部分同學都熱情高漲,躍躍欲試,讀得特別開心,但總有個別孩子站起來“金口難開”,“火車”因此“出現障礙”,其他同學也在那邊乾着急。應如何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動態,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讓火車“順利通過”呢?

4、每當到“再讀課文,理解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總覺得孩子們的情緒還停留在認讀生字的激動中,一時難以靜下來再次讀文,理解課文內容。在交流感悟時,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已容易開始分散了,無法集中到課文中來,能靜心思考,參與回答的孩子好象不多。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再次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再次靜心讀書並暢所欲言呢?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篇4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利用三個謎語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抓住課題,向孩子們發問:小燕子做了什麼事?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着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弄懂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麼?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麼説的?為什麼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是因為小燕子認真觀察了。那“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學生一下就理解了。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2、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課文中反覆出現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可能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缺乏創新。最後只好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麼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觀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3、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説些什麼,既深挖了主題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篇5

《燕子媽媽笑了》一文,生動地講述了一隻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於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

本課課文較長,通過多次紮紮實實地讀書,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聽讀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得流暢再到獲得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讀書後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孩子們根據小燕子一次次觀察到的結果得出自己的認識,通過認真讀書自己得來的,是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應採用更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閲讀,不斷積累語言,達到從讀中感悟。

2、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3、在教學“認真”這兩個字的書寫時,學用的方法應更多一些。因為“真”字是一個易錯字,在之後的書寫過程中也多次出現學生把“真’字中的三橫寫成兩橫的現象,所以我想也許在教這個字時如果能用一個故事或其他一些比較形象的方法使學生對這三橫的印象更深刻應該會好些。

5.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黃瓜和西紅柿有什麼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雖然學生基本能夠從同一方面比較兩種物體的不同,但是如果加上引導學生按文中小燕子觀察的順序把黃瓜和西紅柿的不同説出來,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鍛鍊也會使教學更貼近文本更具有完整性。最後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麼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4、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説些什麼,既深挖了主題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jm3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