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精選3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精選3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精選3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1

《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通過學習,我覺得以下兩方面自己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一、比較合理的處理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的例題是學生在校園裏撿廢電池的情景,考慮到現在我們的校園衞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園裏撿到這麼多的廢電池,何況兩個例子的情景是分開的,因此設計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題,把兩個例子串連在一起,比較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並提出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的處理上,而是把課後的練習進行整合,有側重點的進行練習設計,從而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完全暴露了出來,思維的積極性相當的高,達到了原先設計的效果。

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覺得難為情,如:在引導計算方法時,敍述:先算18除63夠了,在十位上寫3,應是先算18除63個十,這樣,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個十。另外,在學生出題,除數是一位數與除數是兩位數的比較時,教師選擇學生的素材應充分一點,如選擇學生的例子是:除數是一位數的,商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各一個;除數是兩位數的,商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各一個,這樣便於學生的比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2

通過對本課教學的反思,我有這樣幾點思考:

第一:大膽、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這節課中,由於自己過於“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學生有好的試商、調商的方法,而沒有及時地讓學生展示、總結。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感覺本節課的容量較大,其實我們可以分課時進行,讓學生充分的嘗試,經過探究,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這樣再經過練習鞏固幾種方法,掌握方法,在鞏固中選擇最優的方法。

第二: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師給多大空間,學生的發展空間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學生展示自我個性、有利於學生交流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舞台上盡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華,獲取知識。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創設讓學生自己探究的環境,通過生生交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參與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又怎麼能輕易忘記呢?所以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多麼重要。感覺本節課我還沒有充分的放手給學生,當學生出現了問題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契機,而是着急的站出來,給學生的空間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要深鑽研,勤動腦,為學生更好的服務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和我們組的老師進行研討,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練習。

1、強化口算。

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口算,由此可見,加強口算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實在平時的每節課中。“磨刀不誤砍柴功”,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每天花上3分鐘進行幾組口算練習是必要的,只要堅持,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明顯提高。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一方面,為學生計算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另一方面,學生已經有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基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學生親身經歷筆算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算理理解。

3、適當增加關於計算的訓練量。

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訓練。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反思3

《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課的開始,我先進行聽題口算,20多道題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學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學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課堂氣氛活躍,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達到了我訓練的目的,學生能聽、算結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寫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現例題:把48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幾根?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列出算式:48÷4=?老師問:猜一猜,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有的同學説是8,他回答不上來。有的同學説是12,因為9×4=3648—36=12。那到底應該怎樣算呢?我讓學生思考口算應該怎樣算?學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接着讓學生邊擺邊説,這一環節學生很順利,而且小組討論彙報時有幾個同學回答特別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個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個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個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一,合起來每份是12。

我接着提問:你們能試着用豎式方法計算嗎?學生試做,我在下面看時,只有個別學生會算,一部分的同學看着題目發呆,5分鐘過後,我走到黑板前講解,剛才擺小棒時,先分的什麼?(整捆的)寫豎式時,要先從什麼位開始算起呢?接着請幾個會做的同學講解,説算理並板書,然後帶着做練習。最後獨立練習時,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這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講了一遍,就下課了。反思這節課,我自認為前半節課的設計比較合理,只不過對學生放手不夠,有些牽着學生走,象有幾種方法計算時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説,對於“學困生”可能只會用最直觀的方法,中等生可能會用兩種方法,尖子生會想到用豎式,而在講解豎式時,我又過高的估計了學生,覺得這部分知識很簡單,其實這部分知識才是教學的重難點,算理和書寫方法,學生很容易受到加、減、乘法豎式的干擾,主要是沒有講透,在練習時,重點多強調算理和書寫格式就好了。聽完教研員説課後,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總之,今後在備課時,我真的要在備教材的同時還更應該備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8qj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