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1

新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中,在萬以內加減法中穿插了估算的應用,讓學生對計算又有了新的認識。

教材安排了兩個問題:“收銀員收多少錢?”和“爸爸要帶多少錢?”這就考查學生對估算與精算的理解與應用。這個也讓我想起吳正憲老師的《估算》,在課尾處,她設計了一個問題:“我們大約帶50元錢,那我們就付50元錢嗎?”產生分歧後明確:付多少錢要準確算,這與我們生活是緊密聯繫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與這樣的生活經驗之上,對估算進行了改編,讓學生結合題意,在方法上進行取捨。

基於這樣的教材背景,我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買②和④,要帶多少錢?要付多少錢?

(2)滿100元送購物袋,你打算買那幾樣?

(3)滿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買哪兩樣?

(4)如果滿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會選擇哪兩樣?

追問:增加⑤號,它最小是幾元?

【意圖】

第一題只是起到鞏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題滲透了“精打細算”的生活經驗,對於這種“滿多少送東西”的問題,獨闢蹊徑,選擇最優解;第三題是對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題增加了區間問題,讓⑤號最小,那我選擇的另一件商品應該是最貴的,然後讓兩件總價格等於200。

【反思】

課堂上我讓學生角色扮演,一個當買家,一個當收銀員,其餘學生提供策略。學生積極性很強,尤其是第(2)題,當大部分學生在兩件商品間徘徊時,有幾個同學説只用買④號就行,於是立即評價學生:“你真會精打細算!”而第(4)題對於⑤號的估價,學生反應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過這幾題的訓練,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數學並不是毫無用處,而是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學會精打細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2

二年級是初次接觸估算問題,因此對於所學內容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但近似數的概念、約等號還沒出現,只要求用語言敍述估算的過程。

本節課,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的學會估算,感受它與精算的不同,複習時我特意設計了整十數的加減口算,意在讓他們感受到整十數比較好算。同時還設計了猜猜“最接近的整十數”,用意在於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估算的基本策略,知道如何估。學習估算的現實意義對於學生來説很難理解,只有聯繫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才能讓學生有所體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產生估算的需要,沒有需要,教學估算意義無法體現。因此,教學中我以老師去書店購書為內容,導入學習情境,先猜老師買的一本大約30元的書,準確價格有可能是多少等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估算的現實意義。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應“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解決媽媽帶100元給我買了一雙鞋,錢夠嗎?如果夠,大約還剩多少元?”這個問題時,孩子們很快發現老師不出的題少了鞋的價格,無法判斷錢夠還是不夠。當我讓孩子們自己補上價格再判斷、估算時,孩子們的熱情非常的高,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讓我很驚訝。教學中我強調的是估算意識的培養,不強求方法的固定性,學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會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結果相同,所採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對於不同的估算方法,我都積極的給予肯定,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這節課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在後面的練習“最接近哪個整十數”中放手得不夠,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估一估生活中的數。在體現估算的作用時,我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我問到:你認為估算有什麼好處時,學生雖然説出了:“算起來比較快,應用方便。”但是我發現還有很多的學生還是沒有真正領會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去的應用也是不太自覺地能去運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估算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自覺地在我們的教學當中,鼓勵學生自己發現有關估算的方法,很好地去培養學生的這種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才能很好地去發展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3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這節內容,這是小學生估算學習的開始。

筆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學生計算的幾種主要方式,從計算結果的角度來看,筆算、口算、心算可歸入精確計算,而估算則可看作是一種近似計算方法。估算是對事物的數量或計算的結果做出粗略的推斷或預測的過程,也是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生筆算、口算能力的培養,對估算的要求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又離不開估算,比如:從家到市場估計有1千米,步行上學估計要用15分鐘;帶了20元錢去買菜,估計只能買一斤豬肉和2斤白菜19+32經估算知結果應是50左右……所以《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我思考這個內容時,是反覆考慮要不要講“四捨五入”法;要不要講“約等號”;估算如何用算式來表示。因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現估算專項學習內容“加減法的估算”,但近似數的概念、約等號還沒出現,只要求用語言敍述估算的過程。《標準》提出了加強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但還沒有出現約等號。這塊知識講到什麼程度,很難把握。後來我反覆學習了教參,又請教了幾位老師,老師們説在考試中會涉及估算並且要寫過程,所以我教給學生書寫格式和“約等於號”的寫法,“四捨五入”法沒有講,因為只要學生會把題中的數轉化成與之接近的整十數就可以啦,出現個別問題再個別解決。

在進行練習時又碰到了一個難題。練習六第一題“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這裏有兩個指令,先估算,再比較。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先讓學生寫出估算的過程,來鞏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決第二個問題,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結果,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只能讓學生把精確計算的過程也寫出來,來幫助解決第二個問題。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4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重視估算教學

在上“加法估算”這節課前,我查閲了不少資料,估算對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也着十分廣泛的應用。二年級學生雖有近似意識,能把一個兩位數,三位數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數,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對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簡單的估算,但還未形成估算意識,養成估算習慣,不理解估算的多種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膽的挖掘、開發教材資源,設計了一節典型的“加法估算課”,整個設計流程科學,結構安排合理,學習思維靈活,積極性高,興趣濃。

(二)結合具體情境,培養估算意識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把握住“估算來自於生活”這一認知目標,設計了“笑笑和媽媽一起到超市購物”,“小鬼當家”等情景,將估算教學置於解決問題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分析問題,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自覺地把計算和實際問題情境聯繫起來,理解為什麼要計算,什麼時候要用到估算,從而感受估算的意義,培養估算意識。

(三)鼓勵估算方法多樣化,重視交流、解釋估算過程

由於學生對於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思維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會多種多樣。在課堂上,我積極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讓學生充分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瞭解他人的算法,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比較和優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質量,形成自我監控的學習品質

把估算和精算有機結合,促進精算的正確率。讓學生在精算前運用估算對結果進行預測,計算後要求學生運用估算對結果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在運用估算時體會到估算的數學價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長時間堅持在計算前估算,學生肯定會償到估算的“甜頭”,就會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意識。

(五)估算是一節很難上的內容,靈活度強,學生思維開闊,從本節課的學生表現也可以看出,學生的表現不是太好把握,教師點撥、總結不到位。

1、例題的數字給得較多,較難,讓學生算起來不太容易,不利於學生體會估算的意義和方法。

2、在設計的“二次反思,提升認識”,你對剛才自己的估算結果做一點評價和思考嗎?你比較欣賞哪種估算方法?我點撥和總結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場。沒能讓學生在對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發現各種方法的優勢和不足,在體驗中把方法優化。

3、四捨五入到哪一位等細節性的問題?講的不夠明晰,清楚。

總之,通過這節估算課教學,給自己、給學生,都很多的收穫、很大的啟發,是個大膽的嘗試,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重視估算教學,以提高學生估算能力,培養數學涵養。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5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新課標》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對培養學生]估算意識、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價值。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筆算基礎上教學的。在以前學習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在本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綜合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節課知識點,首先我讓學生體會“估數”,做“下列各數最接近哪個整十數”的練習,使學生體會到“估數”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估算”作鋪墊;接下來,為了讓學生更直接地學習估算,感受與精算的不同,我設計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練習,意在讓學生感受到整十數比較好計算。以上練習為解決後面的問題打下較好基礎。其次,在教學新知時,我結合具體情境,由“幫媽媽估計買三樣物品帶100元錢夠不夠”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品嚐成功的喜悦,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

這節課,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我發現學生還是沒有真正領會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來的練習也做得如梗在喉,學生總是不能自覺地運用估算解決問題,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師的要求或題目去估算,仔細思考可能有如下原因:

1、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直接口算得數更加直接、方便,學生已經習慣於精確計算,因此他們沒有體會到估算的好處,不容易產生估算的需要。

2、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接觸到估算,所以在理解估算的意義上出現了問題,變成了為了估算而估算。因此,在後面的教學中我舉出大量需要估算的例子,體現估算的優越性,尤其是數字越大,越能體現估算的好處。在解決應用題時,讓學生圈出“大約”這兩個字,目的是讓學生區分估算和精算的區別。

總之,估算是以熟練、準確的口算為基礎的,估算的教學並不是單一的計算技能的訓練,它可以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因此,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尤為重要,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於我們教學的始終。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6

一、聯繫生活,讓學生充分感知估算的作用。

舉一些和生活有關的估算例子,啟發學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會用估算,切入學生的生活經驗。

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驗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功和快樂。

二、估算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齊劃一。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

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

這樣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估算必須聯繫生活,讓學生感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產生估算的需要,沒有需要,教學估算意義無法體現。

加減法估算教學反思7

估算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基本技能、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較好載體。二年級教材中估算內容的編入,體現了新的課改理念,也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重了生活情景的創設,努力體現數學學科特色。總的來説,本節課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我在出示課題、引入問題、展開討論、進行猜想等環節上,都創設了不同的、具體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價格,有買運動會用品款的估算等。這些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於校園文化底藴,顯得自然貼切,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究,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爭着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體現估算學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我在教學中發掘和鼓勵估算方法的多樣化,估算形式的個性化。如:分別估算排球、跳繩、羽毛球拍價格;三種物品價格先加起來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筆算估算等等。充分體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三、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我在實施運動會前買體育用品、統計參賽人數、安排啦啦隊員,運動會後就餐、划船這些教學環節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分析比較、合理估算,從而細雨潤物般地逐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逐步發展學生愛思考、善表達,積極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qkg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