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國歌》教學反思

《國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國歌》教學反思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國歌》教學反思

《國歌》教學反思篇一

我是在三年級上的這節《國歌》,孩子們比較活躍,其中幾個較聰明,素質較好的孩子能較準確的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每位同學都能很認真地聽我講每個細節。 課結束後,我被學生的歌聲感染,心情異常激動,被學生精彩的發言和入情歌唱深深所打動。隨後記下了一些>心得體會:

 一、 談話導入,營造輕鬆的體驗氛圍

“萬事開頭難”,這節課的開始是隨着幾個小小的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

師:中國的國旗是什麼?

生:五星紅旗。

師:中國的國歌是什麼?(這裏有的同學説是〈中華人民共合國國歌〉,這裏出現了常識性的錯誤,但有的學生能回答出是〈義勇軍進行曲〉)

師:誰能告訴老師在什麼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國歌呢?

生:每週一早上升旗的時候;奧運會上,奪冠之後頒獎的時候、香港、澳門迴歸的時候??

這樣的場景不像是知識競賽,更像是媽媽隨口考驗自己的孩子,輕鬆而自如,學生不會因為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而膽戰心驚,寬鬆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師:你知道國歌的詞曲作者是誰?

生:田漢,聶耳(看課本)

師:那誰知道其中的>故事?

這段對話不是為了考驗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經驗性知識,運用對話的形式比教師空洞的説教效果好的多,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國歌》的距離,激發出學生學習《國歌》音樂的興趣。

二、 比較方式,有利於學生獲得體驗

比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方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是將題材相同而體裁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

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國歌》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內心深處對祖國深厚的熱情之情,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沒有很多音樂知識,也缺乏一定的歷史知識,給沒有對戰爭的切身體會。因此,運用“比較”教學法既能激發學生探索、思考的興趣,又能輕鬆掌握音樂知識。

在體會重音記號在歌曲中時,剛開始的時候,我很困惑怎麼去和四年級的學生談論音樂記號的意義和作用,如果僅僅是講解知識的話,他們很快就會失去聽得耐心,也無法真正感受音樂記號的作用。在這個探祕活動中就設計了對比演唱的環節,要求學生用有重音記號、無重音記號兩種不同的演唱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真正感受歌詞的含義和重音記號在其中的作用,比起由教師空洞講解重音記號的意義和作用要有趣,有意義的.多。更何況是由學生自己“探究祕密”而獲得的成果呢?因為是自己探究的結果,學生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是啊!探究,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也不一定時科學研究。四年級的學生也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探究活動。

“上行”知識是本課的一個新知識點,假如有教師介紹,學生未必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奧妙,而放在歌曲中探密活動中,有學生通過唱唱歌譜、用手勢邊線旋律走向、想想為什麼聶耳在這裏一定要運用上行手法等一系列活動,去體會到作曲家的內心情感。聽着學生一次次激情昂揚的演唱,看着他們揮動着的拳頭,探們使用自己和聶耳的共鳴,表達着心中對侵略者的憤恨,表達着心中清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在比較演唱中學習了新知識,在體驗活動中感受了作曲手法。

三、 體驗活動,讓學生學習知識成為一種樂趣

回顧本課的內容,為了避免活動的單一,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好奇心理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中的歌曲學習過程變成了“探祕活動”,讓學生、聽課教師耳目一新。通過講故事、唱唱我心中的《國歌》、《國歌》探密系列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生活場景和探究活動中學習,既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為以後熱愛音樂文化做好了準備。我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好奇心強、表現欲高等心理引入課堂,將學生經常參與的考一考、説一説、聽一聽、唱一唱等活動充分融會課堂中,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特點,學生不僅興致濃厚,而且體驗到音樂活動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可以和它進行零距離接觸,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音樂的信心,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歌曲音樂為中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題(如旋律、節奏、音樂記號、風格等)的特點,通過情景創設,對比欣賞、旋律哼唱、演唱及表演等手段,將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歌曲訓練有機的融合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在感受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表現,在表演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審美愉悦,使音樂教學真正成為“為了學會音樂欣賞”的教育。

要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花樣繁多,而應踏踏實實地把握作品、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才能在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上出無限的精彩來。

《國歌》教學反思篇二

作為一箇中國人,國歌是我們最熟悉的歌曲。在新課程教材中國歌也多次出現。當三年級的教材中再次出現國歌時,我有一些茫然。

這一次出現,在音樂層面上的主要任務是學唱國歌。作為四年級的學生,説不會唱國歌那實在是過意不去。問題是學生“真”會唱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分析一下《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的知識點,書本上比較強調的是旋律的上行。我覺得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並掌握。倒是樂曲當中的附點節奏,可以説100%的學生在不經提醒的情況下會唱成八分音符。因為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形成了一種不標準的錯誤的體驗。這種錯誤不是人為的,而是國歌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説實在難度太大。錯誤一旦形成,要想改正起來就很困難。

因此,我要求學生不管會否唱國歌,一定要先安靜聽一遍,在心裏跟着唱,看看哪些地方自己以前唱得不對。事實證明,這種安靜聆聽的效果不錯。結合着介紹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學生就能準確地唱好“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等句子

教學這一首歌,要達到的另一個情感目標就是通過演唱國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能過三個步驟:

1、介紹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

2、觀看天安門閲兵儀式;

3、從家鄉的變化來看祖國的發展。通過這三步學生不僅很好地瞭解了國歌的產生時代,並且通過觀看視頻,聯繫生活等方式體會到新中國的發展。

標籤: 國歌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3pj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