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重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兩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兩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説,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時間飛逝, 本學期是緊張忙碌而又收穫多多。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創新,實現高效。

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同時積累教學經驗,找出不足,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因此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使之樂思、善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以創新求發展, 進

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二、評價創新,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做好本職工作。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寫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教材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的單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課程目標。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長期數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的,是通過各個領域內容的教學逐漸形成的,單獨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單元,能加強策略的形成和對策略的體驗。

我嘗試着上了一堂解決問題的策略課——替換,本課教學用替換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替”即替代,“換”則更換,替換能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充實思想方法,發展解題策略。仔細思量不難發現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等量替換的思想學生應該有所接觸,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當他看到“小杯的容量相當於大杯的1/3”這句話時他會想到一個大杯的容量就等於三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替換的思想一觸即發,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就可解。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只需關注差生即可,本課的設計我關注的是以下幾點:

1、差數關係的替換何時出現?

替換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對學生的發展很有好處。編者編排本單元,不是為了增多題型、增加學習難度,而是為學生創造替換的機會,提供進行替換的載體,例題只是指點思路和方向。學完例1之後,是對倍數關係的替換進行鞏固還是直接出現差數關係讓學生再次衝浪?我選擇了更換例題的條件,①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前者鞏固了對倍數關係的替換,後者因為替換作為一種策略應該讓學生經歷“探索研究——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經驗——重組新的認識”的過程,有了前面替換的經驗學生就能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經驗,相同之處是也知道了兩種杯子的關係,但現在的條件是“一個大杯比一個小杯多20毫升。”一個大杯換幾個小杯?——只能換一個,但換了以後會怎樣呢?——總量發生變化。經過一番思考替換的具體方法找到了。

2、通過對比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本節課我進行了兩次比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學生採用了兩種替換策略,一種是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另一種是把小杯替換成大杯。我讓學生思考: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都是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從而揭示了替換的目的在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第二次對比是在倍數關係和差數關係的'替換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明晰:倍數關係替換後總量不變,而差數關係替換後總量發生了變化,從而能在更高的層面上把握替換策略的要領。

3、如何處理好學生思維差異的問題

替換的策略——尤其是相差問題的替換,學生儘管知道替換的方法,但對於替換後總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少學生模糊不清,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如何協調這種差異,一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動態的演示讓學生明白替換前後的變化,一是給學生時間和鼓勵。在教學中我發現把6個小杯替換成6個大杯總量增加6個20毫升,有的學生不甚理解,動畫的演示能幫助學生理解,但對一小部分孩子還是存在困難,讓學生分別從圖中指出原來的橙汁和還需增加的橙汁,能促進更多學生的理解。我們只有本着承認差異,尊重學生的態度才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

4、課中利用媒體輔助教學,大量的習題利用課件出示,大大的縮短老師抄題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教學大小杯替換時,利用電腦演示替換過程,生動直觀的演示讓學生清楚的知曉方法,極好的突破了難點。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起任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裏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助,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紀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學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麼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待自己改善,雖然前幾個單元的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它給了我壓力,我相信它也將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我前進。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第一課時。從整單元分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整單元的情景圖主要從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見數量關係----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關係的教學。本節課的例題意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那麼,如何避免單調重複,又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計算教學的學習中?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並讓他們説説這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親切自然,滿足了學生的心理求知慾望,也調動了整個課堂的氣氛,為後面新課口算教學做了較好的切入口。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特別是在教學口算方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在交流反饋中,引出學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讓他們選擇合適的算法來運用。但是,本節課也存在着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在學生進行方法討論後,學生小組彙報的沒有預想的那麼好,對不同算法的算理梳理得不夠明確,缺乏算法多樣性和算法優化相統一的建設,以後在教學中要多加培養孩子的彙報能力,最好能達到一節課師只説幾句話,學生以自學和同學交流互學而學會知識宗旨教學。師本人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欠感染力,對學生的表揚不夠熱情,以後多加訓練。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展示課堂”活動中,教學《口算乘法》後的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繫,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並且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3、直線、射線和角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發現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了直線、射線和角。理解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經歷了直線、射線、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在學生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繫時沒有給予充分的討論時間。雖然在三線的區別上學生能較好的説明,但對於聯繫很多學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學生只能知道三種線都是直的,沒有學生能夠説出線段,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對於這一點,我預先也估計到,並對如何引導做了兩種預設,後來我採用了從線段---射線---直線的順序進行引導,先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從而説明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但這樣的引導仍然讓學生感到不好接受。課後思考反過來引導效果可能會更好,既先畫直線,然後在直線上取一個點,使直線上出現射線,再在直線上取一個點,兩點之間的`那一段就是線段。

4、角的度量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認識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經歷了量角的過程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還是一個難點,有些學生還是沒有學會,量角時不夠熟練,以後還需多講多練。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得到了落實,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

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佈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二是考慮不周全,對於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同時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

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如果步驟改為先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再通過平移使頂點和中心重合,這樣操作過程可能會簡單些,學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進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經歷了口算過程,體驗了觀察、推理的思維方法和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粗心導致出錯。教學口算方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在交流反饋中,引出學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讓他們選擇合適的算法來運用。轟轟烈烈地課堂,使我非常滿意。但是,本節課也存在着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如課前的導入時間太長了,從而導致本節課上的很緊促,小組討論也沒有達到小組討論的效果,本應該有學生總結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給説出來了,這樣就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6、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垂直與平行這兩種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了平行線和垂線的概念。經歷了對垂直與平行的認識過程,體驗了觀察、比較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在做題中應用的不太熟練,以後還需多練。

7、口算除法

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説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估算,培養了計算能力,經歷了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過程,體驗了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在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特別開心。

8、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在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時,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統計圖裏描述上面你們所説的這信信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製方法。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地“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了它的意義和作用,學會了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經歷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和分析統計圖中數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9、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反思:本節課根據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並掌握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繪製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從統計圖種獲取信息,瞭解了統計圖的作用,經歷了橫式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重點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10、烙餅問題、沏茶問題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能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在本節課中,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從生活中的情景出發,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也進一步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根據數學新課標理念,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經歷探索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上。課開始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特殊算式的.口算,例如:25×4,125×8,25×8等,為學習簡算作鋪墊,再讓學生猜一猜情景圖中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並估一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着出示課本情景圖,通過從不同角度觀察寫出計算小長方體個數的不同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合作交流討論後,舉例驗證,進而建立模型,歸納總結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最後應用規律,由學生獨立嘗試練習,集體交流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運算。課後仔細分析,我覺得從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來看,應該讓學生邊學邊練,講完乘法結合律就來進行簡便運算的教學,這樣更利於運算定律的掌握、理解。並不是每次按照學生上課隨機調整教學就是靈活的課堂,就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時也應該把學生調整到自己預定的計劃、預期目標、認準的方向去。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本節課主要內容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並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各種信息,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在教學中,通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對數據的觀察,讓學生主動去分析統計圖,並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一、小組交流討論,自主學習。當學生開始嘗試將收集的數據用條形的形式來反映時,他們碰到了一個新的問題:“格子不夠”“用每個格表示2輛車,要畫很多格,太麻煩了!”學生帶着一種疑惑,而教師則將這個問題提供給學生自己進行討論,讓他們自己在想辦法的過程中把問題解決了。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對信息進行處理。整個過程使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學生的心靈。”

的確作為一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必不可少地,但如何才能真正的觸及孩子們的心靈,卻不是每一位教師可以做到的。

這幾日,看着著名特級教師李烈的《我教小學數學》讓自己感觸頗深。其中就有一例是説到了解決一名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的事例,讓自己特別的興奮,應為我覺得她這裏寫得非常好,至少我覺得很有道理,咱們的孩子最缺乏得是被理解與尊重,不管孩子們做了什麼錯事,都應該被寬容的接受,理解,並且寬恕。

我自己班上也有這樣的一名同學,學習成績還算是不錯的,可是上課總是聽不好,沒幾分鐘就開始做不住了,我也使了不少發子,可是收效甚微,始終找不到辦法去解決這一“難題”。今天上課又是這樣,若是在平常,我肯定又要好好批評他一頓了,所以當我叫他來我辦公室的時候,他就表現的非常不願意,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

卻生生跟着我來到辦公室,低着頭,似乎是準備接受我的批評了。可是我倒是一反常態了,並沒有説什麼,只是笑咪咪地搬來一把凳子,叫他坐在我的旁邊。

“請坐,為什麼這麼害怕呀?”我和緩的對他説。

他眨巴着眼看了我一下,又低下了頭。

“怎麼,不敢?哈哈”,我見他沒有動靜,又加了一句。

他又看了我一眼,小心翼翼地坐了下來。

我見他坐下來了,感覺比較緊張,為了緩和氣氛,我關心的詢問了一些旁的事,藉機表揚了他,是剛才的緊張氣憤一下子變得融洽多了,我就順勢切入了正題。

“某某,陳老師想向你請教個問題,你願意幫老師解決下麼?”

他懷疑的望了望我,然後説到:“當然可以。”

“陳老師上數學課是不是不夠生動,不夠有吸引力?”

“沒有,沒有,是我聽得不夠好”,聰明如他馬上意識到了什麼。

“不要擔心,陳老師是真心向你請教的,但説無妨”,我依舊微笑地看着他。他又一次抬起頭很快地掃視了我一眼,又低下頭,而後又抬頭看看我,確信自己是足夠“安全”了之後,他開始向我打開了話匣子。

“陳老師上課講得挺好的”,他一邊説一邊觀察我的反映,“只是有些地方講的不夠清楚。”

我知道他説的是早上爭論不止的那道題目,我感到一陣欣慰,學生願意與我講真話了,我高興的回答到:“你肯定是説早上爭論的那個吧?謝謝你的指正哦,那其他的還有麼?”

他見我沒有責備的意思,便繼續這個那個的説了一些,我都一一接受了他的.“指點”。

“陳老師,總體上來説,你的課還是挺好的”,他對我進行了總結。感謝我的學生,讓我聽到了來自孩子們的建議,對我來説,收穫的確不小,這個可以説是這次談話的意外收穫。

“老師忠心的感謝你的建議,老師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改進,希望你不對地對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我靜靜地看着我一直認為是小孩子的這個“大人”,其實他們並不小,他們有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只是“專橫”的我們忽視了他的存在,“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可以嗎?”

“可以的”,他定定地看着我説,那——是一種信任。

“老師經常看到你上課的時候不是聽得很認證,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麼?”

他遲疑的看了我一眼,等了一會他才緩緩抬起頭,看着我説,“陳老師,是……是因為上課的知識我在外面上補習班的時候都學過了,所以我覺得不想聽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哈哈,你真是了不起,陳老師為你感到高興,那要不這樣,你看行不行?下回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就想想如何你作為老師你會怎樣講這個題目,如果你有獨到的見地想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你就居舉起你的左手,陳老師就安排你來講,怎麼樣?”

孩子楞楞地看了我好一會,然後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似的,輕輕的説了聲:“謝謝您,陳老師。”

我感覺得到這句謝謝是發自他的內心的,謝謝你孩子,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

這是一次極有意義的談話,他讓我決定全方位好好的審視自己,他讓我感受到了來自孩子的心聲,他讓我知道只有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平等交流,才能夠得到來自孩子的真正信任。

孩子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讓我們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度來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吧,我相信孩子的世界會令我們感到震驚。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運算定理和簡便運算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其中包含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簡便計算等。在教學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時,首先應考慮到,這是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加法的運算定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於比較區分;另一方面,更利於實際應用,事實上在應用計算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教師本人注重了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也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學生小組合作自己探討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探索空間,體現了數學邏輯思維的嚴謹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在這節課中還有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夠理想,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過少,原因可能是這節課安排的內容過多,同時練習留出的時間也不多。教學就是這樣,有成功也有失誤,讓我們經常加以反思,保持優勢的教學方式,放棄失敗的教學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學盡善盡美。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代表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廣泛的。

例如,跟學生息息相關的一項就是平均分問題。而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統計初步知識,應用問題等較為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與能力。因而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應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主動參與中學會數學思考,在獲取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解決數學問題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四(1)班有30人,數學月測試總分是2496,四(4)班有35人,數學月測試總分2687。問通過以上信息哪個班成績好?為什麼?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情境,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經歷、感悟到了求平均數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認識到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這一點我深感欣慰,孩子們在自學的應用數學解決問題。比起以前單純地教給孩子們解題方法,更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其次,這節課與以往教學平均數的呈現方式不同。在這節課上我注重了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學習,首先讓孩子們產生對平均數的強烈需求,在經歷了平均數產生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然後再去解決問題。 再次,關注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改提出:數學要體現生活性學有用的數學。本節課我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小河游泳: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10釐米,小明身高150釐米,他下河游泳會不會有危險?使孩子們在討論中加深了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從中體會到了應用數學知識要靈活。 本節課的遺憾:課堂上未能對每個學生舉出的平均數實例進行探索、拓展應用,課結束時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時只是泛談體會和收穫。 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深入地投入。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要嚴格要求學生,務必先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小學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構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簡單、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能夠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感覺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加強學生的計算潛力訓練

1、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用心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忙。

2、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潛力不好,個性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潛力更是差,個性是乘法分配律。

四、單元檢測方面

根據平時檢測成績狀況,本學期在認識更大的數、乘法兩單元檢測考的比較好一些。在圖形變換、除法這單元學生學習的比較困難,考得較差,相當部分學生對空間圖形認識較次,空間想象潛力不強。除法運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關運算規律掌握的不夠好。

五、解決問題方面

應用題一向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四年級的狀況,更是個性,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潛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透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在培優輔差方面做了這些工作:

對個別優生進行培養,發揮優生的所長,使優生更優,並對差生進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差生變優,根據學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組織有資料地開展工作,鞏固他們的學習基礎,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1、進行分層教學,優生以提高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温寶華等學生,佈置必須數量的有難度的題讓他們完成,差生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官繞、華琳、張瓏等學生,佈置稍微簡單一點的題讓他們分層練習。

2、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發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經常出一些思維性較強的練習和潛力型的訓練讓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利用課堂、課間時間進行輔導,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5、經常向優生進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談話,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6、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生幫忙差生,以照顧個別差生的發展。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結束了,學生在成績上取得了必須的進度,也存在必須的問題。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和學生一齊,不斷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節計算課,本節課是在理解與掌握加法與乘法的運算定律的基礎上,學習四則運算中的簡便算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設計和處理,教學反思: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算法多樣化。

傳統的計算教學很枯燥、乏味,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之後,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還剩多少頁沒有看?”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由於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不同,他們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也不一樣,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最後得出三種解法【234-66-34,234-(66+34),234-34-66】,並鼓勵學生從這三個算式中自主選擇喜歡的一個算式來進行計算,並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選擇了這個算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瞬間被激活,並總結出簡便運算的.方法。

在這一過程,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不但有效地獲得數學思想方法,感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即促進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精心設計地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錘鍊學生的情感。

以前,我總是習慣自己多講,對血色很難過不放心,今天我給學生提供了樂於探索的平台,學生們充分展示出了善於交流的才華,真摯地流露出了敢於評判的情感,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從台前退到了幕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我覺得這個是今天最大的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在課前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數,課堂上老師又出示大量的數,通過觀察討論這些數的意義,將數據進行分類,從而找到共同的特徵,引出近似數。教學完這一內容後,我發現學生只是知道什麼是近似數,但為什麼要用近似數還沒有完全感悟到。在教學近似數的求法時,抓住什麼是四捨五入法?為什麼四舍五人到哪一位就看它的前面一位就可以了?四捨五入到萬位於精確到萬位的'意思是一樣的。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非常巧合四年級上學期我所上教研課的內容也是《混合運算》,感覺這兩節課在編排上有許多的類似之處:從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試一試、改錯中體會混合運算的注意點、對比練習中明白運算符號不一樣引起運算順序的不一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混合運算的價值等等。明顯感覺四下的混合運算雖然計算的步數比較多,但是學生有遞等式書寫格式和兩步計算的經驗,新課學習非常輕鬆。 教學中我從複習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入手,讓學生説出熟悉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為教學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掃清知識障礙。然後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觀察與原先的算式有什麼不一樣,該怎樣算?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新學習的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與兩步計算有着內在的聯繫,可以把三步運算轉化為兩步運算;直覺意識到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與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不含括號)。

教材中新課的學習研究就是從商店購物這一學生熟悉的.場景開始的。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李老師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一共用了多少錢?教材中只給了一個問題,多數學生列出12×2+15×3後能夠結合情境理解計算的順序,但是這時候引導學生總結計算的順序感覺特別地單薄,所以我又增添了兩道混合運算:12÷2-15÷3、12×2+15÷3這兩道算式,並給學生提供了多條信息: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中國象棋一共12元、圍棋一共15元、買2副中國象棋3副圍棋。讓學生根據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看看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學生能夠很快説出每道算式先算什麼,但是通過討論才比較勉強地説出了算式的含義。一方面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覺得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徒增了學習的困難,如果沒有豐富的素材該怎樣引導學生來總結運算的順序?

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基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有4小題,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是第4小題,當三步計算轉化為兩步計算後出現了“減在前、加在後”的情況,學生習慣於加減的口頭表達順序,計算時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後算減了。課中我沒有完成書中的改錯題而是結合學生此處的錯誤進行了重點評講。

這一環節我還引導學生做了一個梳理,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按什麼步驟來解答:一、看(觀察算式中有哪些運算)二、畫(把先算的一步畫出來)三、寫。不能讓學生的觀察流於形式,一定得讓他們經歷這樣一個畫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才能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家庭作業中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計算的順序不存在問題,多數是一步計算或口算不過關,與眾多的計算教學一樣的,需要在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上下功夫。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6

6月12日我執教三年級“平均數”第二課時。在教學時,我首先多媒體“麗麗分帖”讓學生覺得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來分比較方便。在新課時,讓學生計算開心隊和恢隊的平均身高時,我讓學生分成7個小組,讓他們選擇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其中有6個小組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進行,在計算時,他們都覺得很困難,我提議他們可用另一種方法計算。只有一個小組用“總數÷份數平均數”的方法計算,而且能正確地計算出來。我因此向學生説明:兩種方法的.特點,移多補少的方法只宜數據相差不大,而且份數不多。用“總數÷份數平均數”的方法比較方便,計算結果也準確,這個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和以後的學習中也經常用到。

之後我出了兩道練習題讓學生立完成,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效果也很好。整個教學可能時間控制得不夠好,使學生練習的機會少一些。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7

1.在這一課的設計上,我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數據,由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緊密和諧的關係。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學生充分體驗到了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在本節內容教學上我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製作條形統計圖時,巧設問題:“如何在統計圖裏描述你們所説的這些信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描述方法,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 “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統計圖的結構。以小組合作,嘗試製作,培養學生的獨立與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4. 問題的設計有針對性。尤其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製作條形統計圖要注意哪些方面?是在學生展開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小結和思考,化抽象為具體。在製作條形統計圖時,我還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使我們製作的條形統計圖整潔、美觀、漂亮?”同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學生通過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讓繪製條形圖的三個步驟,為學生接下來的製圖打下良好的鋪墊。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8

這一節課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體會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魅力。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沏茶問題”是常見的待客之禮,也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因此,教師靈活地調整了教材的設計順序,精心地設計了先請客人喝茶,再請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濃郁的.生活氣氛把學生請進招待客人的具體情境之中,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於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使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整節課以一個個具體的事例,組織一系列的觀察、思考、操作、交流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體會優化思想。從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沏茶問題到探索烙餅的最佳方法,再到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究、操作、試驗、交流、比較,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特別注意運用緊抓主要矛盾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整節課,既是學生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對嚴謹求實、積極向上學習態度的體驗的過程,有益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9

回顧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我感觸頗深,尤其是第一次教四年級數學的一些感想。

開學之初我很慶幸自己教了四年級一個班級的數學,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班級我感到有些措不及防。不過聽説這個班級的整體水平還不錯,不過對於我這個數學方面的新手,也可以説是實習生來説還是有些難度。不過我深深地堅信着對於小學生來説“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我這個老師,那麼自然就喜歡我所教的學科,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就高。

所以我的.第一節課並不是給大家上課,只是讓大家認識我,我也認識大家,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效果是顯而易見地,漸漸地孩子們開始喜歡我,有時甚至離不開我。當我有事請假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孩子們的問候,而當我回來的時候也總是被孩子們圍着水泄不通。而對於我來説,每一次的和孩子們一塊兒上課都會讓我忘卻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煩惱,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期中考試孩子們出人意料的從開始的從第二名進入到了第一名,我也和孩子們體驗着成功的喜悦。我和孩子們都對後面的學習熱情很高,希望在期末考試中能夠更上一層樓。漸漸地我對於學生的要求多了起來,加上自己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意外事件,使的狀態和情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知不覺指責和批評多了起來。課堂上問題學生的問題也不斷地出現反彈,在無心應對之下,我只得以斥責去迴應。不知從何時孩子們似乎和我的距離有些疏遠了,課堂上也似乎有些安靜了,孩子們也不那麼積極地回答問題了。每次下課或者調課的時候孩子們的埋怨情緒也多了,看得出來他們不再以前那麼喜歡上我的課了。而我對於數學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教學方法,在後來的期末考中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再次回到了原點。

當然對於學生成績倒退原因很多,可能是學生考試狀態或者出題不對路,但是這些都是客觀的原因,而真正地問題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出現了問題。而相對於我來説我想是我和孩子們的師生關係出現了問題,或者説我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和他們的關係,讓他們更加地喜愛我,從而喜歡上我的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相對於我們班的學生來説,他們缺乏的是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歡上自己,進而喜歡自己的課,這是需要老師的智慧和魅力的。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0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會正確的讀數、寫數。在教學時我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把該內容分成2課時教學。由於學生對萬以上的.數位順序表還沒有完全熟練,所以在課堂中我花了10分鐘的時間幫助孩子鞏固萬以上的數位順序表。只有學生熟練地記住數位順序表,才能順利地學習讀數、寫數。在教學讀數時,我還特別強調學生分級。引導學生認識四位一級,從最高位讀起,每一級的讀法都和個級一樣,讀完億級在後面加個億字,讀完萬級在後面加個萬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pyq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