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獅子和鹿》教學反思,請參考!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一:《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寓言故事,是動畫片的再現,是發生在森林裏的一次生命大逃亡。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在生動的動畫情境中,在自己讀好文本的過程中體會寓意。在這節課裏,我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中,用朗讀這一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涵詠其中,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呢?於是,我努力創設了樂學的氛圍。上課伊始:歡快的音樂聲起,一隻漂亮的鹿從叢林裏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麼説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隻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説起,板書課題,讀題。

由課件動畫展示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慾望,使學生樂學,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引入學文後,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疑難問題打上問號或寫在預習本上。當學生讀到“小鹿誇讚自己的角和身段”這一環節時,讓學生自讀自悟後,我又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小鹿,站在池塘邊,看到自己美麗的影子,也來誇讚自己一番吧;小鹿可能回家看到了爸爸,會怎樣對爸爸誇耀自己?如果其他動物看到了小鹿,會怎麼誇他呢?當學生讀到“獅口脱險”時,先由我當解説員,讓學生的腦海裏隨着我的朗讀出現畫面(你彷彿看到怎樣的畫面),而後在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入故事,把“它”轉換成“我”來説,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最後全班一起向鹿爸爸彙報經歷。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又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獅子會對它的角和腿説什麼呢?學生踴躍發言。最後,在拓展創新環節,我又讓學生討論“鹿難看的腿有什麼優點,美麗的角又有什麼缺點?從鹿的經歷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在這種看似不經意的設計,事實上不僅一步一步引領着學生走進故事,還一步一步走進小鹿的內心世界:為小鹿的美麗而歡欣,為小鹿的脱險而慶幸,同時還無痕地使學生領悟文中的道理,真正做到濃濃語文味,鬱郁快樂情。

三、在朗讀指導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通過多種多樣、活潑靈動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使學生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從而積累語言,感悟道理。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例如這一教學片段:

師:小鹿開始誇讚自己的角和身段,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誇讚的?自己讀課文的1——3段

生自由讀

生:站在池塘邊,看到自己的倒影誇的。

師:同學們,來到池塘邊,看到了清清的水,像一面鏡子,它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麼漂亮,情不自禁地誇讚——生接讀:“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如果你就是小鹿,站在池塘邊,看到自己美麗的影子,也來誇讚自己一番吧。

生自己讀——指名

師:是呀,小鹿的身材是多麼勻稱呀!它還有一對像珊瑚的角。

展示珊瑚圖片——生再齊讀

師:小鹿可能回家看到了爸爸,會怎樣對爸爸誇耀自己?

生:爸爸,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還可能對誰説?

生:對媽媽説。媽媽,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如果其他動物看到了小鹿,會怎麼誇他呢?

生:我是小鹿的朋友,小鹿,你的身段多麼勻稱,你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生:我是小鹿的同學。小鹿,你的身段多麼勻稱,你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同一句話“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朗讀訓練時的形式是多變:最先是自己讀——指名讀——看了珊瑚圖片,體會了鹿角的美后再讀——創設情景,如果你是小鹿會怎樣向別人誇耀自己的角——再次創設情景,如果你是小鹿的朋友,會怎樣讚美它的角。粗略估計這句話孩子們讀了不少於十遍,可他們還是樂於讀,還想讀。可見,教師已將朗讀訓練悄然無聲地融入到了“獅子和鹿”的童話世界中,朗讀中也體現了濃濃的童趣!

又如這一教學片段:

師:是呀!同學們,這頭小鹿回到家裏,一定會把自己的遭遇告訴爸爸、媽媽。它對自己的腿、角也會有新的認識。開始的時候,它覺得——生接讀“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可對自己的腿,它認為——生接讀“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

師:經歷了獅口逃生,他對自己的角深有感觸地説——生接讀“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師:就是這麼一次死裏逃生的險情,讓鹿對它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認識。這時,小鹿還會説些什麼?

生:我在難看的腿的幫助下,逃離了獅口,我知道了難看的東西不一定一無是處。

生:我真是糊塗,如果沒有這難看的腿,我就成了獅子的下酒菜了。

生:我那美麗的角掛在了樹枝上,差點讓我送命,這也驗證了美麗不一定是最好的。

……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而“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教學環節處理不當,時間安排前鬆後緊,導致寓意的揭示不夠深刻等等,都是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篇二:《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脱險的故事。鹿原本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脱險,而美麗的雙角險些讓它送了性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説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説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安排了兩次“閲讀”。第一次閲讀,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和藉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讓學生能夠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然後我通過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在自學中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決和指導。第二次閲讀,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後,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揭示故事所藴含的道理。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課堂;其次,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比較自然。特別在安排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一個填空題,這樣既降低了難度,讓學生能完整而準確地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時間。當然,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情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篇三:《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在1節課之內完成。本節課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藴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我通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後來各小組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的彙報上,學生能找出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第二個目標達成,一節課解決了所有問題。

我認為,《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值得反思的是:

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説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藴涵的道理了。

【篇四: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近日,執教了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獅子和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收穫頗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巧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説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將詞語進行了梳理歸類,並標註了多音字,引導學生克服字詞的重難點。誦讀短文,認識新字,幫助學生建立了客觀事物與詞語內涵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主體、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鹿與獅子的動作與神態。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活動情境中學得愉快,文本內容較好地轉化為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孩子們在充分的玩味中鞏固了新知,激發了學生喜歡識字、主動識字的願望。

二、妙引導,讓學生學會概括的方法

第二學段的學生剛剛學習概括,《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閲讀目標也只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學生概括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的框架作為有形的學習台階,以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落實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巧妙引導,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中段的課文,從體裁上來説,記敍文偏多。所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比如,對事實信息的篩選:記事的文章,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什麼事;寫人的文章離不開敍事,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寫了什麼人、這個人做了什麼事、有什麼特點。只要指導學生掌握了記敍文概括的“六要素”歸納法,即世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的概括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了。

三、重引領,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寫法

《獅子和鹿》一文是採用了“正反對照”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中心思想。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悟出這點不太容易。於是,我在課文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找到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讓學生感悟到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讓學生從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這兩部分進行對比感悟。

對於鹿角的美麗,我抓住了“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這句話進行重點感悟。對於語氣詞“唉”和句式“多麼……多麼……”,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對於“精美別緻”這個形容詞,讓學生通過找同義詞來感悟。在教學比喻句中,讓學生通過生動的圖片對比,感受鹿角的美麗。

在體會鹿腿的難看中,我抓住了小鹿抱怨自己腿的反問句,“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此句改為陳述句,並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明白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意思相同,但比陳述句表達的情感更強烈。使學生體會到小鹿對於自己的鹿腿一點兒都不喜歡。

在獅口逃生這一環節教學中,小鹿對鹿角和鹿腿的態度發生了逆轉。我將“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句話再次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美麗——差點送命難看——獅口逃生這樣強烈的正反對比。最後,讓學生通過寫話訓練,將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標籤: 反思 教學 獅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282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