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

關於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語言的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大班社會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關於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

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篇一

(一)從活動現場孩子們的情緒熱烈、狀態良好、參與積極幾個方面來看,這個教育內容的選擇是恰當的,因為要基於孩子的經驗,因此他們能十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看法,而且內容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制訂用錢計劃對他們來講是全部的要求,此外,面隊眾多的物品及玩樂場所,他們需要全面觀察思考,做出選擇。同時,錢款又是必須限制在10元錢以內。這是一次整合現有才智的考驗,此外,在小組合作中又必須要統一意見,這對正在學習合作進程中的孩子來説,也是一次挑戰。完成以後,他們明顯的又前進了一步。

(二)教育活動設計的意圖是希望孩子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這是符合“教育者是活動的引領者,受教育者則是活動的體驗者”的原則。我們相信,這是二期課改新理念指引下的重要教育原則。本活動的情景設計,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動機,他們不僅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興趣,還體悟到與人合作的快樂,而且在自主體驗之後,把所獲的認知經驗內化為自身的關鍵經驗。

(三)活動的每一段落都是精彩的,因此,哪一段也捨不得刪去,以致整個活動時間過長,雖然孩子始終十分投入,但畢竟這是遺憾的地方。説明教師在設計時預計不足,特別是當最後,小組沒有用足10元錢,這是意料之外的。於是對多餘的“錢款怎麼辦”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當然是可以把它列入延伸部分。問題是此題、此情、此景是容不得“適可”而止的,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幼兒的情緒一旦冷卻以後,可能很難再次重振。

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篇二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語言的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次開展的社會活動《有用的椅子》其中一條目標就是“欣賞不同造型、不同用處的椅子,説説自己的想法。”那在這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根據圖片大膽的進行講述。讓幼兒講述,教師的提問我認為是影響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回憶整個教學活動,我認為在這節教學活動我的提問為師幼之間的互動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1.教師的提問應具有導思性

教學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瑣碎的、“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只會使孩子機械地去回答、去應付,失去學習的興趣。 所以,在這節教學活動中我儘量避免這樣的提問,特別是針對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活動中設計一些能更好的讓幼兒進行思考性的問題,他們的積極性更高。例如:第二環節中關於輪椅的提問: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椅子?它與我們坐的椅子有什麼不同?它為殘疾人提供了哪些方便?等等,都是有一定的針對性導思性。

2.教師的提問應具有想象力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其中第三個環節讓幼兒欣賞獨特造型的椅子,這些椅子的造型幼兒是沒有看過的。當孩子看到這些椅子的時候,他們馬上就興奮起來,趁這個時候,我就給孩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能發揮想象的問題。孩子雖然一開始不知道這些椅子是怎麼使用,有什麼特別的功能,但是當老師提出問題之後,他們就根據問題觀察、想象。我認為這個環節我所提出的問題和幼兒給我的反應都是特別好的。

3.教師的提問應具有靈活性

靈活性這一點我認為在整個活動中都有體現,因為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之後,幼兒進行回答了,他們回答完之後教師能夠接的的上,不會讓自己提出的.問題絆倒自己。

4.提問要注意抓住重點

這是一節社會活動,主要讓幼兒欣賞不同造型的椅子,觀察外形的不同,瞭解它們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所有的問題主要依據這方面這經提問,整個活動的重點教師就能夠很好的把握,時時刻刻引導幼兒,不偏離整個活動的中心。

我認為這節教學活動開展下來還是很不錯,當然活動中教師給幼兒的迴應還可以在有針對性。

大班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篇三

因課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執教了一節社會活動課——《我是誰》。一開始我以為只要幼兒會念這首兒歌,課堂效果應該就會還好,但是在本次社會活動中,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讓幼兒瞭解“我”在別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因為我的這個不小的疏忽,所以課堂上幼兒的活躍度不太高,有些幼兒沒有用心去念,這從他們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覺察的到。

我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來上這堂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我就發現自己存在很大的缺點,顯得很直白。我想導入時更應該讓幼兒產生懸念,激發他們對這堂課的好奇心理,從而讓幼兒產生一種我要學、我想學的求知心態。課堂上少數幾個幼兒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並沒有直接去打斷她們説悄悄話,而是用面部表情來告訴她們要好好聽老師上課,這樣才能學到本領。她們好像意識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過總結、反思這次的社會活動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解讀幼兒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同時還要反覆琢磨教材,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像本次活動一樣,平時我們往往較多的考慮怎樣保持課堂紀律,怎樣去教會幼兒,因此,雖然教學活動中的每句話,每個要求都交代的清楚準確,但幼兒始終處於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自然學習效率就有不高。而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感到寬鬆,自由,敢於積極發言,因此,教師不必提出過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兒求知探索的學習中,多觀察,多給幼兒一些挑戰和鼓勵,並進行適時的點撥讓幼兒真正理解語言課程的本質內容。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讀、多學、多問,以此來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自己一步步走向優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8zm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