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呼風喚雨的世紀》優秀教學反思

《呼風喚雨的世紀》優秀教學反思

早在上世紀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因此,我嘗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課前,我組織同學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並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效果的資料,讓同學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力求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呼風喚雨的世紀》優秀教學反思

其次,抓住訓練點,生髮開出,紮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先要求同學結合自身的瞭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説説農耕社會人們還沒有什麼。接着,引導同學交流自身收集的20世紀科學效果的有關資料後,又要求他們繼續説下去,20世紀的我們還擁有一些什麼。在這樣的對比過程中,同學既感受了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又在收集資料中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同學的聽説能力。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説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絢爛前景。

科學常識性説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同學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同學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説明文的特點。

同學只有在課前佔有大量的相關資料,才幹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才幹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發生新的體驗。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發明,課前我安排同學蒐集、閲讀了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又能培養同學的課前參與能力,體現在生活中學習的大語文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yoj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