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就象學語文一樣要會讀一篇文章就必須先學識字。學生要會唱簡譜,同樣先要學識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從聽覺訓練入手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級學生唱,《星星和燈光》為例。由於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編成一些旋律小片斷讓學生練唱,唱熟這些片斷旋律後,把這些片斷與歌曲旋律進行比較分析。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靠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同學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和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同學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同學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同學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同學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同學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同學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同學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同學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同學放下心理負擔,讓同學先唱唱歌,用自身的聲音去表示音樂,從而激發同學的興趣,讓同學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績”的,而且有表示自我的空間。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發明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發明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同學發揮發明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身的成績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同學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示能力、鑑賞能力、發明能力。讓每個小朋友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發明。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一、教學中的亮點

1、對於音樂創作背景的滲透。本堂課我個人認為教學比較成功的部分是可以將整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歷史背景很好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很多教學都會在課程內容中滲透一定的歷史信息,如何將這些信息成功的轉化為學生能夠吸收的創作背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甚至在欣賞之前就能掌握作曲者的創作意圖。

2、指導學生對於音樂要素在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意義的滲透。本堂課主要通過欣賞《伏爾加河縴夫》的靜態油畫,通過老師的講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動態的伏爾加河縴夫,通過描述再結合音樂要素,將音樂創作的基本模式固定下來並與作曲家的音樂進行對比,看是否符合創作的需要。

二、不足之處

1、導入部分:

在“分別聽辨三個音樂片段,區分其人聲類別和特點”的環節上,我將三個片段分開來聽,而且是按照高中低音來排列的,所以學生就會從中“找竅門”,聽了第一個,也就知道後面兩個是什麼人聲類別了。所以,這裏應該將三個片段順序打亂,並且在全部聽完之後再要求學生分辨類別和總結特點,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

2、新課部分:

這堂課是欣賞課,但我在課堂中講解的部分還是太多,語言也不夠簡練,導致讓學生聽、感受的部分過少。

3、知識拓展部分:

“把課堂還給學生”應該是教學應注意的重點,但我在這節課中只運用了朗誦這一種方法讓學生參與課堂,這是遠遠不夠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自行創作表演形式,教師參與其中一個組別,幫助和引導他們創作作品等等。

4、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部分,除了要總結一節課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情況,還應給予學生適當肯定性的評價,以帶來激勵的後動效應。但在這節課中我只總結了課堂學生的學習情況,卻忽略了對他們及時和肯定的評價,這讓他們在課堂中的加分評比環節成了虛設。以後的課堂中應更注重課堂小結,講究方法,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這節課我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過以後的學習和鍛鍊,能夠有所提高。謝謝!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也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音樂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

首先這首歌曲的歌名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歌名很美。童心是小鳥這個歌名就把學生的心靈比作是小鳥一樣純潔,美麗,表達了少年兒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時代就像小鳥在大自然地懷抱中一樣快樂、自在。我在一開始上課就創設一種愉快、歡樂的教學情境,就讓學生做〈〈幸福拍手歌〉〉的律動。並且我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學生立刻感受到我的親切,感受到非常輕鬆、快樂的課堂氛圍。接着我又引出快樂使者——小鳥進行了發聲練習。又讓學生感受四季的美麗畫面並讓學生討論學生的童年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學生興奮地討論起這個話題。這樣就引出了新課的課題——童心是小鳥。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覆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教師範唱等手段引導學生反覆聆聽歌曲。在新歌教學中我還注意了和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多説多唱,以鼓勵性的話語、和藹可親的面孔激勵學生,使音樂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很輕鬆地就學唱了這首歌曲。接着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級的學生還是很好動的,我就利用這個性格特點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歌表演,啟發學生即興創編動作,一開始我只叫了幾個學生上台來表演,最後我就啟發全班學生一起起立進行表演,讓他們積極、有興趣的全體參與到活動中去。最後學生很高興的離開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讀歌詞、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紮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我也很輕鬆地結束了這節音樂課。

上完這節音樂課以後我心情很愉快,因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的氛圍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師的愛投入給了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我提問的太多,應該讓學生自己在音樂聲中主動去感受快樂、感受美。另外我還應多引導學生唱出動聽的聲音。總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台階。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1、 用故事去引發想象。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儘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時讓學生説説,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徵。

2、 用表演激起情感體驗。在學完歌曲之後,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

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於歌曲表現

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歌曲最後一句歌詞:“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唱的很有表情,把小貓的得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3、 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今天這節課學生通過感受音樂,模仿動物來達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到最後,探索到最後,而且效果很好。

4、 探索過程有淺入深,環環相扣。要使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必須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中轉變過來,注重研究學生,根據學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識水平進行設計。

5、教師語言的引導。教學過程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語言的引導是致關重要的。在探索過程中,除了讓教師自己來説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演唱、欣賞的方式從中來體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 歌曲《兩隻老虎》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很喜歡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編寫是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了(卡農式)!學生比較的陌生。於是,我就順勢把歌曲的兩個聲部變成了“兩隻老虎”,請學生來唱第一隻老虎,我就在後面當第二隻老虎,讓學生聽,找一找這兩隻老虎有什麼區別,學生聽了幾次後就找出了,然後,再請其他學生與我合作,從扮演簡單的第一隻老虎開始,然後逐漸讓他們也來扮演第二隻老虎。最後由學生來扮演全部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學會了歌曲!對於小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審美愉悦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種審美愉悦的體驗的。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為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製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通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並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為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後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裏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嚮往,於是我先讓踴躍的學生上台表演,而對於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通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麼樣!識譜唱譜並不是二年級的掌握範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清晨》這首歌是一首校園歌曲,曲風清新,也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滿着輕鬆快樂的歌曲,讓人一聽就覺得耳目一新,越聽越願意聽,越唱越願意唱。我第一次聽完這首歌曲也就喜歡上了它,這首歌曲的節奏簡單,學生們掌握得很快,不用我再多教,歌詞雖然説有三段,但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已經是“小菜一碟”了,剛剛學完這首歌曲,學生們都很喜歡唱,而且每次唱的時候都十分的投入。

但是在歌曲的第二樂段的第二樂句2221|7712|1—和第四樂句2221|7771|2—這兩個樂句的尾音不同,學生們很經常唱錯掉,所以我就將這兩個樂句單獨拿出來讓學生找不同,並且讓學生反覆練習,經過這兩個環節之後,當學生唱到這兩個地方時都會特別的注意,犯錯的同學也變少了,都能將這兩句的不同掌握好了。

等到全班都將歌曲唱的差不多了,我就採取男女生分開來唱,女生唱一段,男生唱一段,然後再全班合起來唱,全班唱的時候我覺得大家都唱得很好,特別是女孩子,十分積極,感情也都有唱出來。但是分開來唱之後我就發現男生沒有女生積極,可能是五年級的男生比較害羞,都不敢大聲唱出來,我所説的感情處理也都沒有做出來,所以我一直鼓勵男生們要大膽,不要拘束,通過和男生們朋友般的交流之後,他們放下了心中的“偶像”包袱,瞬間變成“實力派歌手”,男生們認真唱起來並不比女生差,反而更有韻味,我就跟他們説“許老師瞬間就成了你們男生的“粉絲”了!”聽完之後大家都樂了,唱起來也更有感情了。

擴展樂器伴奏部分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環節了,因為可以拿着打擊節奏自己為歌曲配伴奏,學生們一個個都興致勃勃的,而且現在都懂得與同學之間合作,拿不同的樂器打不同的節奏,但是配起來都很和諧,而且使歌曲也更加動聽了。現在我就是有個困惑:在配伴奏這個環節,沒法每個人都有樂器,沒拿到樂器的同學要幫有拿樂器的同學伴唱,但是他們往往都提不起興趣來唱,可能因為我沒能讓他們也拿上樂器吧,那我應該怎麼讓這些沒拿樂器的同學積極的參與到這個環節當中呢?我想我應該會在課堂上尋找出這個答案吧,我也會更加努力的,爭取讓五年級的“大朋友們”繼續持有學習音樂的興趣。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快樂的舞蹈》是一堂綜合性很強的一節內容,課中牽涉到音樂和舞蹈的結合體驗,然而他又是一堂美術課。是通過孩子們對音樂的欣賞,對舞蹈的體驗,感受舞蹈給人們所帶來的快樂,用畫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在這節課之前,我對教材和課標作了詳細的閲讀,由於是低年級的課程,我們在教學中儘量把握深入淺出的原則,對學生重感受體驗和情感的培養。故而課前準備,我找了大量有關舞蹈的圖片及視頻。在圖片上,我力求找到清晰唯美的照片。如楊麗萍的《雀之靈》;還有一些表演性比較強的體操舞蹈,羣舞《千手觀音》等等。然而,我發現這些圖片並不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孩子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是建立在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和審美趣味上。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這些照片並沒有“來電”的感覺。

那麼這個時候,我在想必須得改變思路,重新找一些圖片,找一些接近他們的生活和年齡接近的一些圖片。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在上這堂課的過程中,我把這節課的內容分為兩大環節。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把學生的作業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從局部到整體,這樣一個方式進行引導。這節課除了對音樂的欣賞對舞蹈的體驗,最後要回到主題。得用畫筆將其表現出來。那麼要畫這樣一幅畫,其難點,主要在於對人物動態的表現和理解。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課的重點。於是,在對重難點的土坡上,我採用模仿舞蹈動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其加深印象。然後用畫筆將舞蹈動態表現出來。這個練習是學生嘗試練習的過程。也是為下一步做好準備。緊接着讓學生看一些相關舞蹈方面的畫作。對比自己的畫,跟範畫相比找出自己的畫面所缺少的內容將其完成。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認為思路和方法是清晰的。從課堂效果來看我發現有一個重大不足。孩子們在體驗舞蹈的快樂這個環節中做得不夠。從學生的作業來看,雖然畫面相對完整了,但是沒有做到百花齊放。從孩子們得年齡和思維乃至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和所見所聞來看,他們的作品應該要各有個性。

所以這堂課後來我進一步的思考:教學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們看,看圖看畫。重在讓其對教學內容的體驗,在活動過程中去悟,感悟和領悟。在畫法上也不要作過多的要求。強調基本原則便行。對於孩子們來説,畫無定法。或許他們幼小的心靈,他們的單純畫出來的東西正是原汁原味的東西,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是一種原始的美。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同組謝華老師的一節公開課,這是一首具有濃郁的新疆民歌風格的歌曲,它生動地讚揚了少年阿凡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優良行為。曲調詼諧、歡快,很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學生一聽旋律就非常喜歡。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掌握下滑音、升記號的唱法,感受濃郁的新疆音樂的風格,能用圓潤的聲音、詼諧的情緒表現歌曲,並能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心,通過創編歌詞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謝華老師採取了一下幾點進行教學:

一、以聽為主感受新疆風格歌曲

這首歌曲帶有濃郁的新疆民歌風格,而且歌曲篇幅較長,知識點較多。謝華老師以觀看電影片段《阿凡提》導入,吸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並採用以聆聽、欣賞為主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聆聽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反覆聆聽中也加入了不同的元素。

二、倡導“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這首歌曲比較難學,中間有很多的知識點。包括升號,下滑音等等。面對這些枯燥的音樂知識,學生都不怎麼有興趣學。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用適合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升記號,謝華老師做出了記號樓梯和鋼琴對比聆聽引出升記號的學習,學生們很快記住了“#”記號,謝華老師又加上了新疆舞蹈跺腳的動作,既加了趣味,又解決了難點,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的高,效果非常好!

三、鼓勵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今是創新的時代,因此教育也離不開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本課中,謝華老師設計了讓學生編創歌曲中“誰要打鳥兒,誰要捉青蛙,誰要折斷花和樹,我可對他不客氣”這幾句的歌詞進行創編。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創作出了:誰要浪費水,誰要浪費電,誰要亂扔瓜果皮,我就對他不客氣。誰要亂砍樹,誰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詞,這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對他們進行了德育環保的教育,以達到了德育滲透音樂教學的效果。

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在上課過程中不夠關注學生的演唱,當碰到音沒唱準、或者節奏還不對時,就應該停下來,馬上進行修正,使得大部分同學能夠達到教學目標。

2、時間分配上還是出現了問題,導入時間過長,可播放簡短的視頻,樂理知識不用過多講解,主要放在學唱上,這樣效果會更好。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人文精神,是指一種對於人的關注的思想,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度。即所謂關注人生價值的實現,關懷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關懷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貫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融天地萬物與人為一體,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

音樂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識、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態度,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識和價值取向,以及寬容樂觀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課程從人文教育觀出發,體現鮮明的人文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從而使音樂學習變得更輕鬆,更活潑多樣;更密切地聯繫個人成長環境,聯繫學習音樂經驗,吸取人類歷史文化營養,緊密聯繫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

一、聯繫實際,體驗生活的樂趣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樂新課程正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音樂學習的。音樂教學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音樂,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和音樂經驗相聯繫,嘗試用自己喜歡的音樂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自己對生活和音樂的理解融於一體。新課程從實際出發,並聯系學生的心理、生理髮展的特點,教材貼近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如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即要在新環境下與教師接觸,學會與新同學友好相處。只有老師和新朋友間的友愛、温暖,才會使他們有安全感,對新集體的依附感,才會對其他的環境、學習任務產生感情和興趣。因此,在教材的第一單元中設計了“好朋友”的主題。在“遊戲”單元中,創設多樣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內涵,使學生從自我中心走向與他人共處。讓學生通過對遊戲的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既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音樂表現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音樂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音樂教學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係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係。音樂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形成有機的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下才能夠成為智慧。音樂教育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徵。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藝術也無從談起。在音樂課程的教學總,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音樂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如新課程中《讓我們手拉手》、《一對好朋友》等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他們豐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們的內心感受,學會同學之間互諒互讓,珍惜友情,共享快樂。

三、通過多學科的整和,促進智能的發展

音樂的學習,除了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音樂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聆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邏輯智能及空間智能。指揮和演奏音樂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音樂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音樂會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例如,一位語言朗讀能力很強而音樂能力平平的學生,在音樂課上可能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熱情也不高,但在語文課參加配樂朗讀卻非常積極,學習的效果也相當的不錯。有些在音樂上有突出能力的學生,可能在對其他學科上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加強對那些學科的興趣。在各科教學中,選擇合適的音樂,表達各種情緒,使人得到放鬆。從而使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整和,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四、瞭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音樂記錄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音樂和文化的連接,可以更深刻的瞭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風俗人情各不相同。音樂教學通過觀看或聆聽中外音樂作品,瞭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音樂的特點,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如在“過新年”的設計中,可在聆聽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礎上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區過年的情景,在結合花鼓調《小拜年》播放錄象,瞭解剪窗花、寫春聯、帖門福、扭秧歌等相關風俗,讓學生感受中國年文化的無窮情趣,培養學生愛家、愛祖國的人文意識。

五、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藝術修養是一個人審美素質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藝術修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個人人格素質與生活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多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藝術修養高的人還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能夠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審美教育的音樂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們享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快感也就是人們在更充分的理解人類的本質後所得到的快感。由於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審美體驗,因此,藝術教育的任務和使命便理所當然的是“提高每個人在他一生髮展的每個階段的審美素質”。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在現代社會裏,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不同程度上的“藝術家”。因此,藝術審美素質是一個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歌曲《綠色的歌謠》,曲風清新自然、旋律優美流暢。第一樂段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第二樂段藉助第一樂段的節奏加以延續,使歌曲的意境豁然開朗,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綠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

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綠色的歌謠》,並能完整的唱下來;熟練掌握休止符的節奏型,能正確的演唱歌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動員大家都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

本課教學活動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走進音樂。開始我就讓學生跟着歡快的音樂跳起來,進行簡單的熱身運動,我創編了一些非常簡單的動作,學生一看就能跟着模仿,而且個個跳得都挺起勁的。第一段拍拍手、第二段

跺跺腳、第三段擠擠眼、第四段聳聳肩。這樣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情緒,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直接把孩子們帶入音樂的世界裏。

第二個環節是遊戲激趣,解決難點。也就是節奏練習,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這幾條節奏是歌曲中的難點,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用不同方試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齊讀等),熟練掌握了歌曲的難點部分,為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孩子們學起歌曲來會容易些。也可以讓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各部位一起活動,增強了他們的節奏感,也培養了他們的身體諧調能力,激發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喚起了他們強烈的學習慾望。

第三個環節是審美體驗,表現音樂。我用一句----“讓我們一起走進綠色的世界,感受音樂。”引入新歌學習環節,充分發揮老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啟發學生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讀歌詞。在理解歌曲基礎上學唱歌曲,在學習過程中找難點,解決難點,使學生不僅能準確掌握歌曲的節奏,更能有感情地演唱。讓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及表現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同時也順利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四個環節是情感的延伸。教師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並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最後用號召性的口吻倡導同學們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真正達到本課的教育目的。

欣賞《森林狂想曲》,教師運用一點帶有敍述性的語言,強調感情的構造,讓學生能夠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理解音樂要表達什麼樣的意境。

總之,通過創設情境,走進音樂;遊戲激趣,解決難點:審美體驗,表現音樂;情感的延伸,一步步引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激勵下自主學習,才能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育教學任務。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樂出於思,重於情。教出於愛,重於導。

素質培養是新課標的重點,音樂的思導突出,特色鮮明,更能夠喚出師生的雙邊互動。

40分鐘課間是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即使交流也分主副,所以學居然為主,導為副。音樂的簡單而多樣化給學生的學起了主流性的因素,讓他們聽來容易學來輕鬆,素質培養自然也就不難的達成了。説反思我談不上什麼,可在音樂課上跟學生一起玩還真是一種樂趣,所以我還是想説説自己的一些經歷。

一、 思想交流

“你們今天想學什麼?”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彼此張望,顯然他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許久,角落裏的一位同學舉手,當然還帶點害羞,好象還在擔心什麼?“XX同學請説”。“老師,我很想出去玩。”剛説完,教室裏“哈哈哈哈”歡呼聲一片,其實也不是什麼歡呼聲,是同學們在嘲笑這同學,邊笑邊看着他紅紅的臉蛋,然後回過頭期盼地注視着我,等待着我給他們帶來的福音。當然,音樂老師嘛三句不離本行,玩是可以玩,但不能夠離開音樂呀。好在新課標的音樂內容豐富,讓我們接下來的時間都玩得開心、實在。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就是利用簡單的對話,勾畫出他們那童真的心聲罷了。

二、活動交流

“大家想怎麼玩?”音樂該唱的唱了,該聽了也聽了,當然接下來就是玩的時間,這也是他們早就想知道的,想要的。那麼,是不是我來安排他們玩呢?不行呀,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才對呀。顯然,他們的玩法還挺多的,可也不能夠離開時間呀,這是前提條件。時間就是要用音樂來控制的。提議時間到,最後還是我來做裁判,決定他們的遊戲規則。此時的我真可憐,成了個配角,只好眼睜睜看他們玩,哎!當裁判員真不是滋味,下次肯定要選個可以參加的項目。這也許是新課標故意安排的吧!

三、音樂交流

“音樂好玩嗎?”當然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了,可他們又知道什麼呢,聽他們怎麼説。“老師,他耍賴,我本比他快的······”其實他不知道他的節奏非常準確,另外的他是錯誤的。“老師,我差點斷氣了他還不停,再來一次我肯定比他久。”哦,這是在比賽音的長短。“老師,我上下樓梯老走錯,還有一些太高了我不敢跳。”天呀,他們比賽跳樓呀,當然不敢跳!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學生們一到音樂課就特別的放鬆,因為不用象上數學、語文課那樣規規矩矩,這正是音樂課帶給他們的“特殊享受”嗎?但是放鬆不等於懶散、無紀律。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堂課都需要在有序的紀律下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重點在於要對學生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分組進行編創或表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小學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學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學生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己置身於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孩子們的帶頭人和夥伴。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從而讓學生髮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表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學生都是我的孩子小烏鴉;然後我再請一學生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餘的學生扮演小烏鴉。整節課都是師生同演,學生的情緒放鬆了,課堂充滿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學生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一、拍節奏法。即讓學生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學生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學生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用心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方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新課程下人文精神的培養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對一年級的核子來説,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只有當孩子在音樂遊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他們對學門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本課的設計將走、坐、站、唱等各種音樂課的常規與 "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均溶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各項音樂課常規、在遊戲中聆聽、在遊戲中自出想象、在遊戲中積極表現、在遊戲中大膽創造。遊戲中,學生有個體的獨立活動,更有充分的師生、學生合作活動 (如;小組合作聽辯高音與低音,學小鬧鐘和小松樹進行比賽、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練習走等),在這些合作的遊戲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本領,體會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會了與人交流,與人對話,鍛鍊了膽識,增強了自信心。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達到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也達到了。真是"一舉三得"。這"得"全受益於採取了"遊戲、合作"的學習方式,方式的改變也讓老師教得輕鬆愉快,學生學得快樂有效,並使音樂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散發着濃濃的人文氣息。有一天,忽然聽到有一位老師説了一句:音樂老師,是音樂文化的傳播者。我的心絃被撥動了。我馬上記下了這句話。又有一天,我偶然從朋友處借到了一本書《我的愛我的自由》(美國現代舞開創者伊莎多拉 .鄧肯自傳)。細細閲讀後,我被深深感動了。在她的一顆心裏,不僅裝着對藝術的熱愛和信仰,對自身舞蹈藝術的執著追求,對傳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裝着對生命、死亡、永恆的無限思考,裝着對人類的博大寬廣的愛。在讀完書後,我對?音樂是一種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鄧肯曾説了一段話:?世界上最是我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兒童。

如果一切事情從孩子做起,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張白紙,你給什麼就留下什麼。而音樂,美妙的音樂,藴涵着真、善、美的音樂,有着無盡文化內涵的音樂,從小給予孩子心靈的滋養,這不是很偉大的工作嗎?這一刻,我豁然開朗:我愛音樂,我愛孩子。我要做一名音樂文化的傳播者,把愛和音樂給予孩子,只要我不斷努力加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人文修養,總有一天,孩子們一定會愛上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wq3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