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通用5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長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通用5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

培養學生獨立創造、主動求索的精神,這是閲讀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重要一環,這在《揠苗助長》的教學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猜測是由已知推測未知,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教者較好地運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藉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諸如:盼苗生長的形象、幫苗生長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黃的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教者還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則是引導介入評價。小學生對藴含於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藴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接受。為此,教者引導學生一會兒充當拔苗人,一會兒充當旁觀者,進入情境,介入其中,談看法,提建議,説感受。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籌備和知識積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求索,以淺化知識難點,活化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課文藴涵的領悟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2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明確本則寓言的寓意成為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課文透過古時候一個種田人想讓他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把禾苗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説,讀懂這個故事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點困難了。所以,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步做法:

一、以多種形式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讀課文,最後到分解色讀文。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總結寓意時也就得心應手。

二、古文與白話文對照讀。正好我們班部分同學參加了小古文社團活動,學過這篇小古文,讓他們朗讀給全班同學聽,一方面增加了他們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透過對照學習,學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為了弄懂寓意,在講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類似於急於求成而辦壞事的狀況嗎?”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已的見解,道出了自己身上發生的搞笑的事。“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長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將你當小禾苗一樣拔高,你説行嗎?”學生都笑着説:“不行,不行。”請學生舉例説明。

四、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再引導:“如果你就是種田人的親人或朋友,你會對他説一什麼?”學生會根據事物的生長過程去分析説:“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蟲、施肥才能生長,不能違背了事物生長的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同時也設計了例如:“請同學發揮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這個人拔起時,你會怎樣説呢?”續編故事環節,又使學生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第二年,這位農夫有去種禾苗,他會怎樣做呢?讓學生透過續説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長過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要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簡單了。整節課最終在學生的分主角讀文和繪聲繪色的故事中結束了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3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則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透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內部的發展規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藉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後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閲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提出較有價值的問題。

4、學習隨文識字的方法,嘗試邊讀邊想,做簡單批註的學習方法。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4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説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揠苗助長》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課文。就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要理解並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堂必須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體驗直接聯繫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明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看圖猜故事名”這個遊戲導入,既複習了學過的寓言故事,又順勢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課文篇幅短,故事內容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讀和感悟結合起來,着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所以在課堂上,我設置了較多的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從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第二遍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再到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性格特點。最後,利用圖片展示課文主要內容,並依此複述故事,自是水到渠成。

雖説在上課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完課後,仍不滿意,覺得這節課存在以下不足:

一、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緻的讓學生理解分析。例如學習“精疲力竭”這個詞時,如能結合上下文並加以表演,學生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記憶。

二、理解課文內容設疑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重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比較淺顯瑣碎,導致沒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綜觀全堂課,教學設計不夠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成分比較少,如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本故事進行表演,把文本加以更生動的形式去呈現解讀,相信這節課會更加成功,也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説,給學生一個空間,學生就能釋放潛在的才能,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以機會和舞台,不僅是“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只有這樣才能凸顯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5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種輔助教學,學生在輕鬆,愉悦,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年級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做各種遊戲,在學中玩,玩中學。在創設教學情境,呈現教學內容等方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自然地,主動地將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學習中。本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比較滿意:

1、在設計"導入新課""學習生字"等環節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設計了講故事,闖關遊戲,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富教於樂,達到了學習最佳境界。

2、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支持了學生的想象。

3、"自主學習"拓展練習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異,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

4、"我給老農取個名"這一環節以學生的疑問為契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拔苗老農的名字。學生外引相關經驗,內聯課文內容,興致盎然。從課堂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從寓言內容出發,同時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將個體自身的相關語文經驗融入其中。於是,"白費力","賈聰明","胡塗","辛急","大傻"一個個富有想象力,充滿靈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同學們可真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抑制這一朵朵創新的小花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ddj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