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篇一】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千人糕》是一篇文淺情深,易於理解的課文而作為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對學生文化的認識,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薰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從這三方面加以理解。

優點之處:

1、文化認識,共同努力互相協作。

全文的中心是讚美合作精神,要讓學習懂得任何一樣東西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我首先從導入上設懸,讓學生帶着思考步入對課文的認識,基於這一點,學生能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從而從客觀上實現時文章的突破,在細節的處理上我注重口語訓練,表達情感,因為口語表達訓練是語文能力的外?在讀中加以認識,在認識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後方有感悟。

2、知識積累。

所謂知識積累,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同舊有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鏈接,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學時,注重啟發學生頭腦中舊有的知識,在學習課文時,注重同學生現實的生活聯繫起來,從而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讓語文學習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3、情感薰陶。

本節課我認為的設計就是在於對學生情感的薰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拓展,不僅僅體現為知識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實現情感的接受,我發現當我打開這些傳統節日時,學生眼中充滿着新奇,這不是我們教學收到的效果,只有興趣才是的老師,只有用心的老師才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學生,才能真正證明一堂課的成功。

不足之處: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認識到學生的表現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間有思維敏捷的,有後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設計還應更大地面對全體學生,怎樣才能把這一環設計好,是我本節課留下的問題。

改進措施:

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前提,但我們還應面對全體學生,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落實好,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要把握好,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今後更要注重體現達到目標教學中過渡目標的設置,一環扣一環,一脈相承。

【篇二】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關於教材:

時分的認識是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一年級認識的只是整時和半時,在本期認識的是幾時幾分,特別是“幾時幾十分”這個知識點是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乘法口訣,所以對於5的倍數沒有辦法很好的掌握,特別是指到7、10等數字時,學生難度較大。

2、關於學生:

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特別是整時和半時,學生學得比較好,在教學時,我教給他們先看時針過幾不過幾,再判斷是幾時多,對於學生來説,學得比較好。對於5的倍數的分針我先教給學生認識,然後,要求學生背出來,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鬆了。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對於這個知識掌握得不太好,出現的錯誤有分不清時針和分針,造成混淆較多;還有就是分鐘計算錯誤,幾十分鐘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時針和分針的方向弄反,造成時刻認錯。

3、關於教學:

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入手,先教學幾時幾十分,讓學生背熟記牢5的倍數之後,再教學幾時幾分,告訴學生在幾時幾十分的基礎上數出幾小格,就是幾時幾十幾分,這樣逐步教學,降低難度,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效果很好。在練習這一部分,我採取老師撥鍾學生説時刻,學生撥鍾老師説時刻,看鐘面連線,聽老師報時刻學生寫時刻的方法等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學習興趣也很濃。但是個別學生的幾十分還有點算不清楚,有待改進

【篇三】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本課重點是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發揮學生的想象。

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並有效利用搜集資料。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倡導大語文觀,它強調課文只是一個載體,而不是教學資源的.全部。語文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瀑布的資料,從課堂的彙報可以看出,通過蒐集交流,學生對瀑布的瞭解,不僅僅侷限於詩歌所表現的內容,而是圍繞瀑布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種大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學生所展現出來的蒐集過程,更是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哪裏有生活,哪裏就有語文學習”。交流之後,要求學生“下課以後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貼到牆報欄裏,大家都來讀一讀”,使材料發揮了最充分的作用。

2、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拓展,可以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發散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還能使學生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相機進行了創新思維的拓展教學。如:導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瀑布的聲音讓學生聽,然後猜猜是什麼聲音,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聲音不僅像詩歌中所描述“疊疊的浪湧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鬆林”,有時還像火車疾馳而過的轟鳴,像悶雷滾動,像萬馬奔騰……又如:學生觀看了瀑布的圖片後,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剛才看到的瀑布是什麼樣的?”學生説,有的像白色的馬尾,有的像一條長絲帶,有的像又寬又長的水簾子……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顯示出創造性思維在他們身上所釋放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雖然能夠重視學生的朗讀,體現新課程“以讀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還不夠深入。應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同桌互讀、男女分讀、小組讀、集體讀,配樂讀,加動作讀等,更加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讀出感悟,讀出體會。同時,對學生朗讀的引導和評價上還應該更為細緻和耐心些,要説到點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勵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一篇課文,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心窗。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廣闊的知識領域獲得更多的知識。只要這樣堅持下去,閲讀教學一定會在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活動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學生的閲讀能力等語文素養也一定會不斷地得到發展與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82j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