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 篇1

在這次音樂課上,我教唱的歌曲是台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以其清新明快的音樂風格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當錄音中響起熟悉的歌聲時,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來。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充分品嚐到了課前深挖教材、巧妙構思,課上激情互動,靈活多變,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設展示平台的快樂。

成功之處: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欣賞澎湖灣的美景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情境欣賞,提高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簡短的介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澎湖灣的瞭解,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在教唱的環節中,我採用瞭解決歌曲的難點節奏,讓學生會讀節奏,並且能夠有節奏性的讀歌詞,同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學生學習的興趣較為濃厚。在演唱過程中,學生能夠完整地演唱歌曲,並能夠帶有情緒、動作,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整節課學生的表現都很活潑,可愛。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的歌聲越來越美,他們充滿激情的演唱感動了自己,感動了同學也感動了聽課的領導。孩子們在本課教學中也充分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處:在歌曲節奏的教法上,還存在死板的教學方式,應採用學生較為興趣的節奏教法,我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感到音樂節奏的枯燥、乏味。此外,在審美體驗這一環節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如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的體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吸取精華,讓自己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總之,本課教學較好的體現了主體性、全體性、創新性和高效性。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學上的“調味師”和“魔術師”給孩子們帶來教學上更大的快樂和滿足。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 篇2

這首歌曲是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四課的學唱歌曲,學唱歌曲前我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兒時與外婆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激發學生的學唱興趣,教學思路遵循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規律,設計憶、唱、表現為主線,採用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這首歌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看動畫,鍛鍊學生的觀察力,瞭解歌曲的表現特點。

歌曲學會後,又讓學生選擇相關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適當的伴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編創能力。最後再拓展聆聽關於“葉佳修”的作品,繼續感受台灣民謠的風格特點。最後讓學生蒐集葉佳修的其他作品,讓學生更廣泛的瞭解台灣民謠的風格特點,鍛鍊的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不足之處: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需要進一步創新,充分從音樂要素(節奏、速度、)方面着手,讓學生深深的體會、感受歌曲的魅力,從而能夠體會到“我”的快樂,學生就可能唱出的感覺就不會“死”。課堂教學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方式、主線來體現、達成本節課的目標。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 篇3

這首歌曲是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的學唱歌曲。在學習歌曲之前,我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童年》做引導,讓同學們回憶並分享童年趣事,從而導出本課的主題《外婆的澎湖灣》。這個導入雖然也可以,有一定趣味性,但有些囉嗦,可以改為講故事導入,下次可以再嘗試。在進行唱歌之前,先帶領同學帶問題的欣賞歌曲,提起他們對歌曲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歌曲也有一定了解,但這時出現了一根問題,音響的聲音有點小,好像後面的同學聽的不是很清楚,下次再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做好各項課前準備。

在帶同學們帶節奏朗讀歌詞時,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節奏,但此環節講解時效率低,速度太慢,導致後面的環節時間不夠。節奏解決後就是唱旋律,唱詞。在唱的過程中,學生的聲音不敢放開,可能有的學生有點緊張,之前沒有把他們的情緒緩解,因而在唱的時候,學生緊張,聲音小,但最後效果還好,以後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如果學生有不合適的情緒一定要及時幫他們調整。

最後的環節是讓同學們選擇相關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他的同學負責演唱,着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這是學生參與程度最高的一個環節,學生的互動性很強,但樂器準備的太少,時間也比較緊,許多同學都不能接觸到樂器,這是一個缺憾,以後有時間的情況下應多給同學們動手的機會,音樂課除了嘴巴,手也可以想辦法讓他們動起來,讓音樂課更加的有趣味性,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提高。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需要進一步完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程度以及時間的安排,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音樂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歌曲,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審美,本堂課對音樂審美的培養也有不足,下次備課上課都應注意。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 篇4

在邯山區教研室組織的音樂觀摩課中,我對滏園小學的姬忠傑老師上的小學音樂第九冊第四課《外婆的澎湖灣》印象頗深。對於自己還是一個年輕及經驗不足的教師,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台灣的創作歌謠,歌曲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生動而有趣的描繪了童年生活,在美麗大海的有趣情景。整個教學姬老師運用了“快樂音樂—快樂少年”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的,課的一開始採用聽歌拍手進教室的放鬆、自由來做課堂組織,讓學生馬上進入五年級快樂的音樂環境。接着用視覺的環節,播放了一組與大海關聯的圖片,讓學生進入本課內容的意境,感受陽光、沙灘、椰樹、船、海浪……之後,導入本課歌曲的出產地--祖國台灣。恰巧本班有位女同學來自台灣地區。直接引審出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同胞和大陸同胞血肉相連,做為同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做了簡單而有意義的歡迎儀式,來歡迎台灣地區的同胞學生,讓台灣學生感受到在祖國大陸陽光下的温暖,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的情感。同時也起到宣傳台灣寶島是中國領土的'政治學習意義。老師引領學生用手拍掌歌曲部分節奏,讓學生感受到節奏型的變化,目的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輕快活潑,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注意節奏型的變化,為學習歌曲、演唱歌曲、伴奏歌曲做好鋪墊,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拉近師生距離。

緊接着是常規音樂課練聲部分,目的是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演唱歌曲。接下來老師讓學生跟琴直接學習歌曲的複雜多變的節奏,運用連音及跳音的方式來學習基本節奏。隨後我播放音樂讓學生仔細聆聽,啟發學生“你都想到了什麼?”從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經過教師的簡單小結使學生了解了童年的生活和享受大海無邊無際時的心情,為學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做情感鋪墊。在學唱歌曲之前,老師舉出本課中的難點節奏型,加以指導,並在歌曲中針對的來教唱,這使學生能深刻的理解及掌握。接下來的歌詞(語言)朗誦環節和再次聆聽歌曲、器樂伴奏環節還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從節奏型朗誦到情感式的朗誦,都要求同學們的字正(有表演性的,微笑的)。進入歌曲旋律的學習演唱,結合簡單的律動讓學生輕鬆的學習和把握歌曲的情感、節奏。運用沙垂、碰鈴、小鼓、雙響筒分組學生來為歌曲伴奏,在伴奏其間講解和讓學生了解箇中樂器的運用和結合歌曲風格來做伴奏。如沙垂聲和海水的聲音、碰鈴與穿上風鈴間的相適等做比較和仿效。這其中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會聽音樂,能聽出哪是間奏;二是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養學生節奏感。實際教學證明,這個環節設計得比較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學目標,熟悉並掌握了所要掌握的節奏,孩子們出色的表現讓我感受到了,分組合作的滲透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學生所喜歡的。特別是歌曲伴奏這一環節,我以遊戲的方式,把學生特點分成四個組,並把這四個組分別以歌曲特點命名為“陽光組”“海浪組”“沙灘組”和“椰樹組”,為歌曲伴奏學生能明確為歌曲做簡單清晰的伴奏,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仔細聆聽歌曲到位伴奏,培養學生仔細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和鍛鍊學生的聽辨能力及反應能力、伴奏能力。歌曲的拓展部分的“意境創造表現”,教師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引導學生唱出歌曲強弱的變化和進行良好的情感表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律動、造型來表演創造歌曲意境,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使課堂完整而充實,內容豐富而不浮燥。整個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生以聽覺與表演為主,從聽覺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從音樂的情感深入自然表演,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學唱歌曲。整個歌曲教學是在學生的快樂中進行,在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完成的。我認為整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課堂氣氛活躍,注重了學生興趣、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審美為核心,課堂中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演”,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中學習,同時雙基落實也比較好,音樂知識的教學融入遊戲與情境中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節課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為了學生,教師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穎、最有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寓教於樂,既注重了雙基的落實,又考慮到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總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總有些遺憾,這節課,我感覺有幾點做得不是很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一是在圖片展示時應加上動漫效果,這樣就能大大的加強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學生在記歌詞方面還不太快,記得不牢,由於時間的關係,老師在引導的方式上欠缺,這是今後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課堂調控上儘管我運用了多種“組織教學”的方法,孩子們還是異常活躍,但還是有小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在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小部分的學生而更好的調控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而不亂,百分之百快樂中”。三是在聲音上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使孩子們在興奮的狀態下也做到聲音甜美,恰到好處的表現歌曲的情感,避免大聲歌唱的勿區。

一節好課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去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改正不足,只要善於發現問題,並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我想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一節亮麗而難忘的課堂會展現在領導、同事們的面前,讓我們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們的課堂,新課程的春天會鶯歌燕舞,百花齊放。

《外婆的澎湖灣》的教學反思 篇5

《外婆的澎湖灣》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參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一課,這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對岸泄氣的校園民謠中,成為深受大家喜歡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錶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課前深挖教材,巧妙構思,課前互動,靈活多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將節奏貫穿整個教學,用節奏為課前準備,從易到難,並學習新節奏,為歌曲中的難點節奏做鋪墊;二是抓住歌曲的學習,讓學生理清歌曲節奏,分段學習,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來找出歌曲中的難點地方,仔細,逐個解決。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欣賞澎湖灣的美景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情境欣賞提高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通過初聽,再聽熟悉歌曲的旋律,學習第一段歌曲的時候,採用了按照節奏念歌詞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讀節奏,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學生學習的興趣較為濃厚。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準確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節課學生都能積極配合教師教學,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課堂教學氣氛也較活躍,充滿激情的演唱也感動着我,學生們在本課的學習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雖然本堂課教學環節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還是有頗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語言還不夠精煉豐富,語言過多難免有些累贅,與學生的互動還是欠佳。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特別是男生,G大調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點,教學前沒有及時意識到,應該可以再降一個調演唱。在演唱過程過,只注意到了節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卻沒有把握住學生的歌唱氣息,學生後來氣息不夠也沒有及時給與糾正。

總之,本課教學環節較流暢,目標明確,但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注意,並加以改正,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學上的“調味師”和“魔法師”給學生們帶來教學上更大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j490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