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冰燈》教學反思

《冰燈》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冰燈》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冰燈》教學反思

《冰燈》教學反思1

一、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教材內容處理不夠緊湊。視頻聲音較小,事先沒有處理好。三年級學生正處於懂事的初期,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在校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還是比較多的。環境對他們的成長影響也很大,自私自利的孩子大有人在,不懂得關心父母,不懂得尊敬長輩也是部分學生身上的特點所以,本課教學中學生似乎感受不到父愛,事先創設情境不夠。

二、朗讀體悟不夠充分

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深深的父愛和作者對父親的愛。首先,我把生自讀和生自悟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出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再閲讀,再思考,來解決問題。其次我更希望學生情感上得到提升,使學生感受到樸素之中真情在,滲透熱愛父母的情感教育,父子之間的深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但是,因為時間關係,學生朗讀不夠充分。

三、問題提出後,引導學生思考不夠

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默讀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麼?有學生説感受到了父親做燈很辛苦,我就問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學生就分別找到了時間很早、天氣冷等等。還有學生説我體會到了父親很關心我,有人也説我也很關心父親,這樣,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教學的重點也能得到體現,但這一部分進行較為倉促,如蜻蜓點水,不夠紮實。

四、課後拓展不夠

學生認為“冰燈”好玩,我就簡單口頭講製作冰燈的方法,讓他們課後上網查閲,但大部分孩子家庭條件有限,查不到。而我也將此任務拋之腦後。

還有部分孩子在課堂上不能全面理解文本談出自己的感想,可能和我提問的準確性,合理性和他們自身情商都有關。我應該在課後把基礎這一塊做得更好一些,要考慮到差生的情況,引導更細緻一些,提問更準確一些,讓學生慢慢體悟,不一味追求“拔高”,讓每一個孩子在其中都有所收穫,有些許的成長。

五、鼓勵評價不夠,課堂氣氛沉悶

課堂中鼓勵性評價不夠充分,沒有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個性發展,當眾口頭評價較少,非語言式評價也很少,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誇獎的手勢,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等等,這些無聲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將牽動着學生的心,而我由於趕進度,把它也忽略了,沒有促進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致使課堂氣氛沉悶。

六、專業知識及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教高年級和教低年級不一樣,我的板書中字跡較為潦草,高年級學生能識別,低年級學生不能識別。個別字的筆順也不正確,在今後要格外注意。

以上是我對《冰燈》這一課教學的反思,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冰燈》教學反思2

《冰燈》是一篇極富教育意義的課文。文章中的父親是一位極普通的勞動者,他淳樸、心靈手巧。他理解孩子,對兒子體貼入微。一年中,窮鄉僻壤的孩子們最大的快樂就是提着喜愛的燈籠“招搖”。所以他憑藉勞動者的智慧,用深沉的父愛,圓了孩子的夢想。他無言的行動深深地感動了孩子。

如何在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入文本,感同身受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呢?在課堂上,我把握住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在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羨慕的心情。父親做冰燈的部分,引導學生抓住父子二人的言行心理,讀出“我”心疼父親,及父親疼愛“我”的感情。再把重點放在第三部分:寫大年三十的早上“我”看見父親給自己做冰燈。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情境表演“我”看見父親給自己做冰燈,通過學生一言一行的表演讓生入情入境,感受到父親的愛。特別是小細節處“冰太涼,每磨一陣,父親就會停下來,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裏暖一會兒。”“父親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涼啊!”等語句讓學生多演多看多體會,感受父親做冰燈很辛苦,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天不亮就起來,家裏不寬裕,又是接近年根的寒冬,父親很冷。但他還是認真地做。“磨”顯然比用紙糊費勁得多,而且“冰”透骨寒冷。他這樣辛苦,只是為了滿足兒子的心願。從而也在價值觀上引導學生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那就是“愛”。最後結合生活,指導學生回憶父子、母子、之間的事情,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那份關愛,再進行最後的小練筆:寫一寫與父母之間發生的感動故事,從而激發孩子們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從而達到讀中生情、讀中感悟的效果。

但是,這堂課也有缺憾,教學中教師的牽制仍然較多,不敢充分地放手,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彰顯不夠。在時間把握上也有所偏頗,以至於最後結合生活,指導學生回憶父母與自己之間的事情,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那份關愛,再進行小練筆這個環節就沒時間交流了。這些都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完善。

《冰燈》教學反思3

《冰燈》是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無論是描寫還是情感都是一篇引領孩子寫作和領悟父子之愛的`很好的範文,所以這節課我重在知道孩子在閲讀中感悟。

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級閲讀教學的目標。為落實這一目標,在初讀課文時,我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小組分自然段讀、默讀三種形式通讀全文後,要求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教給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組織、引導學生每讀一遍課文,都有不同的要求、目的,而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做反覆平推,採用各種形式,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閲讀,調動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學生讀的投入。特別是指名小組流利地讀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並通過恰當的口頭評價,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詞句段在課文中的表情達意作用”是中年級閲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本節課老師為了突破這一重點,首先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讀給老師和全班同學聽聽。並説説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這篇課文文風樸實,沒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之間的深情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教師能夠挖掘本文所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成長經歷中與父母之間感人的小事。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薰陶。

不足:

一、在“真情感染,以情激情”方面,教師不能放得開、做得到。

如,在指導朗讀時,教師不能充分發揮範讀的作用,以激情引趣。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誦讀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傳授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最佳的情感共鳴。

二、學生講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時,那純真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很感人。

課堂上,沒能讓學生及時寫下來,是缺憾。並且,在學生講述、感受到父母的深情厚愛時,老師沒能及時啟發、引導學生説説自己應該怎樣做來回報父母的深情厚愛,德育滲透力不夠強。

三、沒能把小組間的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總之,一堂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能夠追求到“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教學情節就是一種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qmq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