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課時1》的教學反思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課時1》的教學反思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導學稿為教學的載體,充分體現“激發情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迅速反饋”,的十二字方針,要善於處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聚焦課堂,要能夠巧妙地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及活動,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情趣,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幾個方面: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課時1》的教學反思

1、導學稿是否能起導學作用,為此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備課組各成員的能動性,對知識點由淺入深導入,使學生預習過程中,能解決大部分的知識點。

2、能否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瞭解學生學習困難後,在課堂上重點解決學生的凝難問題;能否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結合日常生活知識,或社會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活躍課堂氣氛,能否每節課都能保持講練結合;

3、每節課後爭取利用5 min對學生進行小測,及時反饋,應做到節節清;

4、是否關注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本課題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燃料的燃燒不僅給人類的生活造福,同時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激發情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迅速反饋”,的十二字方針影響:空氣質量的下降、氣候變化越來越惡劣。因此,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用一段關於“温室效應”的MTV作為切入點,再用一段關於天氣預報的新聞片斷作為聯結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通過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

5、能否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提高科學的探究能力。本課題的教學中設計了“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的演示試驗和學生的實驗,讓學生先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初步得到實驗結論,再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結論,最後通過對比課本與課堂上老師改裝的實驗裝置,使學生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科學探究的能力,還深刻認識到大到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小到避免污染我們自己學習、生活的課室環境的重要性、實效性。

本課題的不足之處是學生不能做到小組合作討論,時間有些倉促,學生在課前收集相應的資料,預習不足,有部分學生抄襲現象,若能解決以上問題,效果應該會有更好。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體現“激發情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迅速反饋”,的十二字方針;以導學稿為載體,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髮展, 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想象力,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能夠起着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e0p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