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髮展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髮展的影響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髮展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髮展的影響

一、怎樣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樑?但很多家庭並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了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有的家長奉行“樹大自然直”的信條,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等待,這些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走出教育“誤區”。

1.加強對家教理論的學習

有些家長認為養育後代是連動物都會的事情,還需要學習嗎?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門科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家長的指導、幫助。家長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懂得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才能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幫助。因此,家長平時應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讀書、看報等途徑,有意識地加強家教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2.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古語説“養不教,父之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把他們撫養好,而且還要教育好。在我國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家庭是人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流傳甚廣的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重視孩子的優良品德、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只有正確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職責,才有可能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瞭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和家教知識,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子女樹立榜樣,率先和垂範。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湎於電視節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讀書比看電視更重要,更有益處,這實在是難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並重,才能引導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家庭生活困難的時候怎樣教育孩子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攀比風。不少人愛比吃、比穿、比派頭。學校不是世外桃源,這股不良風氣也侵蝕了學校,影響了孩子。有些孩子常與同伴比衣報、比學習用具,甚至比誰家有錢、誰的父母“官”大。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家長應採取怎樣的方式教育子女,使之真正順應我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這句古話呢?

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學生儘管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能力逐漸成熟,但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動性;外界的評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因此,家長若一看見孩子情緒低落就呵斥、責罵、不僅不利於調整孩子的低落情緒,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2.讓孩子適當參與家政管理

家長可讓孩子瞭解家長的經濟收及支出狀況,一起進行家庭收支記帳、核算等待。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又為培養孩子勤儉、踏實、堅毅的品質提供了生活感性經驗。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讓孩子僅僅在滿足了吃、穿、用時才產生愉快的情緒,而應同時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和勞動任務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心情。因此,家長應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並指導孩子做些簡單的事情或家務勞動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實了,就易形成積極的情緒,增強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讓孩子自我封閉,容易使他們精神狀態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帶來的自卑感,孩子極易形成消極的心態。

4.鼓勵孩子多向名人學習

讓孩子多讀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讓他們瞭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難所困擾,後經不懈努力奮鬥而成功的名人事蹟,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信心,進而鼓勵自己、集中精力,發揮所長,矢志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就會不驅而散。

5.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為父母無意識情緒的流露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生活的消極和不滿情緒,更不要因為生活條件差而爭吵,甚至離異;而應當用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

三、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離異後,常會導致家庭經濟條件變差,孩子失去應得的愛,心靈遭受創傷,產生諸如自卑、內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曾説過:“家庭關係的失調是產生精神和情緒病態的肥沃土壤。”為此,離異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履行自己為人父、為人母的職責,加強對孩子的關懷和引導。

1.要和孩子真誠地講述家裏發生的事情

在夫妻雙方的婚姻挫折問題上,忽視孩子是不明智的。什麼也不告訴孩子,會增大孩子窺視大人隱私的慾望,或對大人產生種種懷疑的心理。而告訴孩子太多,又會使他處於為父母憂慮的狀態。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當地表述你們當前關係的變化。你可以這麼説,“我和你爸爸之間有些矛盾,不過我們正在着手解決。”更重要的是,你還要真誠地對孩子説:“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將永遠是你的媽媽和爸爸,我們會永遠愛你的。”

2.離婚後父母雙言應繼續關心孩子

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媽媽,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些離婚後,的父母覺得孩子成了累贅,是“拖油瓶”,不撫養孩子。勉強撫養孩子的一方往往也不真心愛護孩子,甚至經常拿孩子出氣,隨意訓斥、打罵、這既違反了我國《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我們知道,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家庭的破裂,對孩子來説已經是很大的不幸,如果離婚的父母雙方再不關心愛護孩子,不僅會加劇孩子對愛的失落感,而且表礙於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或自暴自棄,或鬱鬱寡歡。如此,何談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3.要滿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質要求

離異家庭,因為經濟條件下降,容易使孩子產生羨慕同伴生活條件的心態。若孩子的物質要求未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嫉妒的與憎恨,甚至出現偷竊或其它違法亂紀行為。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離異家庭,其原因即在於此。因此,離異後,作為孩子的父親、母親,應加位履行家長之責,儘量關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應該向孩子講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為。

5.還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

家庭破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使孩子從憂鬱、悲傷的情緒中解脱出來,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獨、內向的的性格在活動中和到矯正,促進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發展。

6.儘可能加強與學校的密切聯繫

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繫,告訴老師家裏發生的事情,讓老師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關心,愛扶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使他們感到處處有親人,到處有温暖,以補償所失去的愛。.

四、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家長,其主觀願望一般都是關心、重視子女教育的。那麼,孩子放學回到家裏,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1.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

中學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為他們準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佈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

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説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3.避免“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家長的榜樣作用

常言説:“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其實,在工餘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為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5.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孩子進行了中學階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導員”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的家庭裏,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何談專心致志地學習?

五、怎樣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很多家長有亮這樣的感覺:孩子上中學後,似乎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甚至還和父母頂嘴;有什麼事情也不愛和父母商量。家長們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兩代人之間有了一層隔閡。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討厭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願父母干涉他們的行為;內心的祕密往往不肯告訴家長等等。要想獲得兩代人之間自然、親密的關係,就需採取適當方式加以溝通。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1.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説,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至於平時連回家吃飯都“沒有時間”的家長,就不要太期望孩子會與你暢所欲言了。美國關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曾深情地説:“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而感到後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2.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溝通的意義絕不是“我有話要説”,更不是“大人説,小孩子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與孩子談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談話主題,也要考究語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訓”,而“多讀書才能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當今兒童的語言特點,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話多不靈

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一堂課接一堂課,天天如此。回到家裏,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牛。因此,建議父母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説一半,結論讓孩子自己想出來。要是家長的話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麼,家長的話就成了沒人收聽的廣播電台。

4.多鼓勵、少批評

這個社會因為人多,競爭也厲害,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這樣,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於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並與別的孩子相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其實這一比毫無積極意義,相反只有使孩子喪失處信,產生自卑和自棄感。倒是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上進心。

5.家長需多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因此,建議家長諸一點有關書刊,瞭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利於為兩供之間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kmk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