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珊迪教學反思

小珊迪教學反思

我靜靜地坐在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誦着《小珊迪》這篇課文,皺着眉頭思索着:以對話為主的文章,採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併發揮其主動性呢?分角色朗讀,在讀中理解詞語,不如以演代講,讓學生用表演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瞬間的靈感激活了我的思維,手指在鍵盤上不斷地敲動着。片刻,一篇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案“出爐”了。看着它,我彷彿看到了一張張求知的面孔,一雙雙智慧的童眸。

小珊迪教學反思

伴着清脆的鈴聲,帶着我的設想方案,我精神抖擻地走上講台。“同學們,今天我們用一種新辦法學習《小珊迪》。”只見學生臉上流露出好奇的神情。我接着説:“以課本劇的形式學習。”學生們歡呼起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正如我所預料的,學生對錶演有着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教學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隨後提出:“要表演就要熟悉課文內容,讀通課文。另外還有小珊迪被馬車撞倒,抬回家,這裏課文沒有寫,咱們還要發揮想象,此時,他和小利比是怎麼對話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

“自由組合,利用以有的學習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排演。”我的話音一落,學生三人一組立刻投入到了學習中。朗讀聲、分析聲、指導聲,此起彼伏。我來到第一組同學跟前,看到他們正用逐句法在理解句子。我又走近第二組,他們更了不起,已經把描寫小珊迪可憐的請求的四句話劃出來。相力的發言把我引了過來,他説:“小珊迪的要求越來越低,態度越來越誠懇,越來越迫切。咱們要把這種感覺讀出來。”説着他就示範着讀了起來,我連連稱讚。正在這時,三個腦袋的扎堆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在幹什麼?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在一句一句地指導張某某同學朗讀呢!平時説話不太流利的他,也跟着同學有板有眼地讀着小珊迪的話。

“誰來演?”我話音剛落,各小組的學生已小手如林,躍躍欲試,都想一展風采。“林某某,你們組表演。”“哎!”高舉的手放了下來,一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我馬上為其鼓勁。“評論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誰想當?”“我!”“我!”學生的勁頭又來了。我又説:“我們都來做評論家,仔細觀看錶演,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評論。看誰能戴上評論家的桂冠。”

表演開始了,從“演員們”的句句台詞和舉手投足中,可以看出他們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只見扮演小珊迪的同學説着説着,眼含淚花,那可憐的樣兒好象把我們真的帶入這樣的情境之中。我心想:學生真了不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超過了我的想象。

當學生演到小珊迪被馬車撞倒,軋斷了兩條腿,他被人抬回了家,這時,小利比驚呆了。。。。。。

接下來的想象對話更加精彩:

(一生演小利比):天哪,哥哥,你怎麼啦?

(一生演小珊迪):我跑回來時被馬車軋斷了腿。

(一生演小利比):這可怎麼辦?

(一生演小珊迪):請你到旅館去一趟,幫我把錢換給人家。

評論家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他們的對話還不夠流利。”“老師,他們還沒把小珊迪的可憐、誠實給表現出來,我們來試一試。”

以下是另一組的對話: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怎麼啦?

(一生演小珊迪)啊,小利比,我替買火柴的先生換零錢往回跑時,被馬車撞了,我的腿被軋斷了。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現在還好嗎?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呢?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這是我從地上撿回來的四個便士,麻煩你去還給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可我們不正需要錢嗎?況且你又傷成這樣。。。。。。

(一生演小珊迪)不行!你一定要把錢還給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為什麼?人家並不在乎這四個便士呀!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你聽我説,這是別人的錢,我們不能要,做人最要緊的是誠實、守信啊!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我明白了,你好好躺着吧,我這就去。

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已動情動容,聽同學上台對話則又是一次深沉凝重的情感體驗。此處,被激發的高漲情緒,成功的教學效果,能説不進入教學高潮?一個個表演者在台上盡顯風采,一個個評論者各抒己見。“丁鈴鈴!”下課鈴響了,可學生興趣不減,還在説着、議着、演着。看着這充滿生機的情景,我欣慰地笑了。以演代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尋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案例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因為教學從本質上説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木下百合子指出:“所有的學科教學都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性溝通現象,都是語言教學。沒有溝通與語言的教學是不存在的'。”閲讀教學面對的是廣泛而深邃的言語世界,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特點決定了閲讀教學必須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對話”。

閲讀教學中的對話,是指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相遇,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兩者之間對話式的相互作用,達到發現世界、發現自我、相互發現的目的。具體操作為:

一、營造“對話”的氛圍。

真正的對話是在民主與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本教例中,我時時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表演、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用商量、探討的口氣與學生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係,學生“對話”的慾望就會油然而生。

二、創設“對話”的情境。

只有產生與文本的對話期待後,學生才會主動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從而進入真正的“讀書境界”。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表演的方法學習這篇課文,立即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教師隨即提出“利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排好,演好”。學生根據要求開始了排演,這裏真正地體現出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認真分析每一句話,課堂上出現了濃厚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就這樣,學生在體會情境、描繪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動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受到具體生動的形象感染。

三、注重“對話”的實效

在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生與文本對話後,每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在交流中,在排練中,在表演中,學生有觸發,有體驗,有感動,有領悟,有思索……在對話中,學生提高了交流、溝通的語言能力,生成了美好的情感,並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在評論中,能夠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點句,根據演員的表演開展評説,條理清楚、邏輯嚴謹。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薰陶,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標籤: 教學 反思 小珊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z3n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