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心聲》教學反思(精選5篇)

《心聲》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聲》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心聲》教學反思(精選5篇)

《心聲》教學反思1

今天上了《心聲》一文,一些學生對文中的人物程老師頗有微詞,認為她弄虛作假,不能體察學生的心情,一廂情願的安排她心目中的好學生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結果險些把事情搞砸了,要不是李京京及時“ 救駕”,她還不知要怎麼下台階呢。

我覺得他們説得的確有理。程老師的做法確不可取。正常課也好,公開課也罷,還是原汁原味的好。為啥要作假呢?雖然她的用心是好的——為了學校的榮譽,但她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也在無意中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程老師的做法我們當引以為戒,不可效仿!老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就要親近學生,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學困生更要倍加關懷愛護,不嫌棄他們,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心聲》教學反思2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有體會:它不僅是一篇小説,更是一篇用文學的筆法寫成的教育論文,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啟示,給語文教學以啟示。

第一:要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不應有好壞之分。常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作為老師應該尊重、關心、相信每一位學生,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教學中不宜弄虛作假,不管是給誰聽,都應是最真實的。常在各種公開課上看到,學生回答問題時,答案非常準確,簡直是標準答案,讓每個老師都驚歎這學生素質真高;以及回答問題時就那麼幾個人,在朗讀時,久經訓練的聲情並茂的齊讀,還有一堂課下來,看着學生仍是很乾淨的書頁,讓我感到現在很多公開課都變味了,這都是為了出新片面追求課堂的表演性,忘了語文課為何物。用一些令人炫目的“花招”代替了腳踏實地的語文訓練。這樣的“表演”學生反感,對語文教學無益。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只有真的,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只有真的',才能讓學生受益。作為公開課,應是一種教學思想的體現;應是一種課堂實踐的引領;應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創新;應該是高效優質的課堂。

第三:課堂上要民主。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學生敢想、敢説,願意想、願意説。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願我們在教學中更多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好地改進教學,使之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心聲》教學反思3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將在學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給學生一個冷眼,收穫的將是無數個輕蔑;你給學生一張笑臉,收穫的將是無數個尊敬。

上這樣一節課的本身,對我們就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任課教師與“程老師”作比較。但當自己聆聽學生們對人物的理解時,我為自己的狹隘感到羞愧。無論是平日裏怎樣淘氣、怎樣的不願學習的學生,對他們心目中的老師都是寬容的,這種寬容不帶有任何的附加條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與此同時我清醒地感覺到:他們對教師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們已經有能力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職業道德作出較為公正的判斷,緊緊依靠威嚴是不能讓學生永遠臣服的。特別是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只有推倒心中那堵已並不牢實的“師道尊嚴”的籬笆,給每個學生以寬容和愛,才能真正讓師生成為一對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語)

我節選的這一教學環節是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師對學生的意外之言、不期之語能靈活應變,從不同思路予以肯定和指正。在對“心聲”多重含義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誘,適時點撥,使學生思維清晰化,大有撥雲見日,水到渠成之感。教學中,注重學生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雄辯恰恰説明平日功夫之深,可謂百花齊放。

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成的環節,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另外,對文本的解讀一定要深刻,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課堂生成,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心聲》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兒童小説,通過李京京的故事,反映的就是如今的學校生活。更影射了當前社會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全文故事情節簡單,語言淺顯易懂;小説所敍述的“上公開課”和像李京京那樣的學生,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觸。教學本文,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的有關現象,進行深入理性的思考,而不能就文論文。

本文是自讀篇目,採用洋思“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 教過此文獲得以下啟示:

1、課堂上學生還是不夠活躍,不能暢所欲言,總是有所顧忌。例如“你們對上公開課有怎樣的感受和認識呢?大膽的説出來”一環節,一部分學生有顧忌,不好意思説出真實的想法。像此類極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無論是正面的、負面的、讚揚的或者提意見的,都可以讓學生談。教師不必做結論,如果某些問題自己有比較成熟的看法,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要營造一種自由發表意見的寬鬆氣氛。

2、對於此類文章不必要面面俱到。在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從幾方面把握即可,如:

①快速瀏覽全文,勾畫標示主要角色、主要事件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的語句。

②自己概述故事。瀏覽時着重考慮以下幾點:

a、這個故事主要寫哪個人?

b、這個故事敍述了什麼事?重點應在感悟小説人物形象上,如:萬卡的故事為什麼讓京京感動?你喜歡小説中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嗎?

3、要敢於大膽地拓展,適當地引導學生質疑。如:文中對程老師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性格鮮明,請你就她安排公開課的一系列表現談談你的看法;探究文題取名“心聲”的含義。

4、教學中要多聯繫生活,敢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像通過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小説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你想説些什麼?

這篇小説雖然只是寫了一堂公開課前後發生的事情,卻觸及教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某些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正視這些問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更應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無論什麼樣的學生都要同等對待,一視同仁,給他們同樣的愛。更應與社會一道,主動地投入改革的行列。他的成功留給我們很多思考,正如小説結尾那種淡淡的安慰和淡淡的牽掛。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首詩,值得我們品讀。

《心聲》教學反思5

反思這堂課備課和教學過程,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學生讀文本的時間還略顯不夠,指導學生“朗讀心聲”還不夠深入,學生合作探究方式的運用還有形式主義之嫌等等。即便如此,這次送教的經歷讓我開闊了語文教學的視野,增長了對語文教育和課堂的理解。因為,只有更深地去研讀教材,立足學生,以生為本,就能讀出教材中更多的“聲音”,語文課堂自然而然地散發出更多的“語文味”!

我想,這也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傳達的聲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vepr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