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築不僅取決於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於文化活動的主體之間的動態性關係。所以,對於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着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學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

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此次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到這裏已經算是接近尾聲,就此次培訓而言,主要以學員自學觀看視頻為主,隨着教育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被教育普遍採用,讓我深深地意識到了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緊迫性和必然性。同時,這次培訓對於教師來説也是適用有必要的,可以讓教師自覺參加有關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針對此次培訓,我有以下收穫:

一、提升教師自身素質,亟不可待。

所謂教師,“傳道解惑也”,要想幫助學生傳遞困難、解決知識,這本身就是需要一定學識的。此外,要想讓學生對所學科目有興趣,有積極主動學習的慾望,這對教師自身素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老師,通過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更該意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身素質。

二、更新教育觀點,不斷充實。

這次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質上是一次很好的充實完善自己的機會。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是促進我們運用提高技術能力及教學水平能力不斷成長的一次培訓。以往的教育觀點通常是以老師口頭傳授為主,並不需要過多依賴於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一些年老的教師,更是需要像這樣的培訓來更新教育觀點,轉變了固有的教學觀念,使我們的課堂變為更加生動有效,學生學習能動性有所提升,積極性有所加加強。

三、以學生為主體,心中有數。

要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條例落實到實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制定教學目標以及使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活動、落實教學目標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立足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得有所獲。

這一次的培訓,讓我進一步意識到在今後教育教學中要做到學以致用,從教育教學實際開始,從學生需求出發,創造好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並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於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並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製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課程表)。

1、對齊表格文字。

2、合併單元格。

3、添加表格線的理論知識,教師示範,學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其中,教師在介紹了製作課程表的一般方法後,佈置學生製作"班級功課"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錶格製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製作,學生嘗試表格的製作成功後的喜悦。

在談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並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節課美化表格做準備。最後,要求試製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一個小任務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讓學生面對眼前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看書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後教師示範,學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決問題,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學生試製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每個學生,必要時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得不紮實的'學生也能嘗受到成功的喜悦,以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關於“窗口”的知識,學生在以前的操作中已多次接觸,比如“寫字板”、“記事本”、“畫圖”,所以本節課的學習,想到還有沒有必要把“窗口”的知識一一講解給學生呢?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又需要重點講呢?教是因為需要才去教,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它要求學生不僅僅是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因此,本節課我採用了“任務驅動,以導代教”的教學方法。

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組。課本中對於窗口的組成,只是講了幾個組成部分,不是很全面,就對此作了全面的補充,讓學生對窗口能夠有整體認識。因為三個系統按鈕在標題欄中,所以在講解時,把它提到前面與標題欄一起講。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種解決的辦法,要大膽的尋求更多的解決辦法,把每一個學生的方法展現出來,即可變成多種解決辦法,老師真正只起到一個導演的作用。

其次,任務設計的可操作性要強,任務設計要體現增強學生的能力。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範要有效得多。關鍵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

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同時,“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餘地。

再者,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搭起支架;在學生學習不夠主動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在學生完成基本任務後,調動學生的創作慾望,進一步完善任務創作;在任務完成後及時做好評價工作。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學生的自主探究時間可以更長一點,並可以大膽地嘗試一下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所以遇到的問題全有學生自己來解決,老師真正只起到一個指導者的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在中學階段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勢在必行,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我們學校目前正在着手在各科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性、互動性的特點,讓學生主動地、活潑地選擇吸收新知識,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摒棄了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我選擇,我喜歡”。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有着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整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學習生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而且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二、整合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諮詢者,學生則是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運用任務驅動原理,將學生置於網絡的海洋中,給學生布置一定任務,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一旦明確後,學生會積極地、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獲取信取、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整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新課程中特別提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語文教師在教學一般文章時可能對信息技術的依賴不大,因為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語言來創設情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情感的目的,但是有些課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來創設意境,比如,有圖片,有動畫,有音樂等等有使內容更加形象逼真,使學生在對語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情感得到培養、豐富和昇華。

我們作為培養跨世紀新人的老師,要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做出我們的貢獻。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但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日間氾濫。

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和社會問題,讓學生能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正確性和相關性;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我們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及信息處理的實踐技能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適應信息社會生活的正確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規觀念。

教育要以德為先,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系統有了更強的開放性,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現象。如何採取措施防範,應是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過程中,必須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傾向,加強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鑑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既具有豐富知識和綜合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適應社會不斷髮展的終生學習能力的信息社會公民。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會人所需新型人材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信息能力的培養關係到人們如何立足於信息社會這一基本點。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遨遊、探索,並對所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使用和進一步的加工,然後再根據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將得到關於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學習與鍛鍊,才能自覺抵禦網絡上的不健康、不道德因素,從而能較快地成長為既有高度創新精神、又有很強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pke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