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換牙了————統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篇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更多關注的是事物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因此這節課的教學特別重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重視對過程的經歷和體驗,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二、教學目標

1、藉助“我換牙了”這一真實生動的生活情境,在直觀的操作和感知的活動中,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3、在統計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統計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三、兩方面的思考

(一)、把統計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發展“統計觀念”,它具體體現在:能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做出合理的決策等等。這節課是統計的起始課,我們要藉助真實、有趣的情境,讓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到需要經過統計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現和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因此在充分利用好教材為我們提供的素材的同時,我也嘗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材內容。這節課我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情境,自始自終圍繞着“我換牙了”這樣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學習活動。因為活動的目的很明確,所以數據收集整理好之後,學生很自然的就會對統計的結果進行表達與交流,進而解決前面提出的怎樣回答全班同學的換牙情況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我們為什麼要進行統計,不是單純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它來解決我們在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統計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初步體驗統計全過程。

這節課從整體上預設了四個活動:前三個活動都是圍繞“我換牙了”這個話題在課堂上進行的。課上開展的三個活動實際上就是教學上的三個層次。其中“怎樣回答我們班同學的換牙情況”是這節課的主體活動,它包括了一般統計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環節: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描述數據,以及分析數據進而做出決策。第二個活動是整理獎品,這時學生雖然有了一點整理數據、製成統計圖表的感性經驗,但因為全班共同完成的,因此獨立完成對多數孩子來説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先讓學生幾個人共同完成統計圖表,並相互交流從圖表中發現了哪些信息,給學生一個積累實踐經驗、進一步體驗和感受分類整理過程的機會。在第二個活動,在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想通過這兩個不同層次的活動讓學生對統計的過程以及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在統計教學中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統計圖和統計表都是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手段,是比較和分析數據的信息資源,但並不是統計的目的,統計的真正目的是根據結果做出相應的預測或決策,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這是統計活動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教學中我也比較重視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對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釋和應用。

四、幾點不足

1、新授和練習顯得沒有層次。練習的時候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但考慮到學生不認識字,也是圖省事吧,就領着學生做了。

2、新課講完時間還有剩餘,把前面的練習打緊後,可以放手分組讓學生調查喜歡的小動物情況,低估了學生的能力,這個統計沒有做。

3、從這節課中讓我想到了,做為一個教師,在備課要做到仔細再仔細、認真再認真地去挖掘教材的真正內涵與領略課標的要求,這樣才能上好一節完整的課,而不至於撿了芝麻丟西瓜。

五、一點思考

怎樣能將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把握好。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篇2

教學中發現課本上關於我換牙了的情境圖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不符,為此在課下先向學生了解他們的換牙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設計教學。我設計了收集學生換4、5、6、7顆牙的人數,至於沒有換牙的或換其他顆牙數的情況不列入統計範圍。

一個班60個人要是統計所有人的換牙情況一是佔用時間多二是不便畫統計圖,為此,統計了兩個大組學生的換牙情況。你有什麼辦法統計?在學生思考後總結出,可以通過畫○、打√、畫△等方式記錄。我和學生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收集數據,他們在親身經歷中知道了收集數據的方法是多種的,一個符號可以代表一個人、一棵樹、一個蘋果等等。

在繪製統計圖的時候,學生的手不夠靈活,一開始就畫斜線他們手忙腳亂,於是第一節課讓他們先知道要從下往上一格一格的數,一格代表“1”,在格子裏畫○或△。第二節課再教他們畫斜線問題就簡單多了。當學生出現從上往下塗的時候要讓他們知道從下往上是1、2、3、4……數越大豎條也越長。

收集數據看似簡單,但數錯的情況卻非常多,要讓學生説一説怎麼數才能保證數對,數錯了的要説説為什麼數錯了等等。在大家相互交流中掌握收集數據的正確方法。

“你發現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這類問題容易和提問題混淆。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發現是告訴別人自己知道的信息,這樣就容易區分了。

在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學生藉助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統計的結果,然後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去體會、比較、選擇優化。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在體驗中積累,形成初步的統計活動經驗,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滲透培養數據分析的初步意識。

《我換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篇3

青島版一年級教材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為統計類知識配備的情景圖是“我換牙了”。雖然學生正值換牙期,選材貼近學生的自身實際,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掉了幾個牙,而且情境圖中只體現了換2顆牙、3顆牙、4顆牙的小朋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所以我在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搞清楚自己換了幾顆牙,如果自己不明確,要回家問家長。在充分了解學生換牙情況下,設計並繪製了比課本更為詳細的表格,把換五顆牙、六顆牙、不換牙的、以及換6顆以上的都考慮進去。這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各抒己見的平台。

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鬆、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感覺不足之處是:

1、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2、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製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於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後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g80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