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擺》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擺》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擺》優秀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擺》優秀教學反思範文

《擺》教學反思1

《擺》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中的第5課的內容。

在教學伊始,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具盪鞦韆入手,讓學生説出這是哪一種運動方式,由學生的回答:搖動、擺動等以及生活中還有那些類似的現象引出,以此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着讓學生質疑:關於擺,你想知道什麼?(如果學生提不全面,教師可以補充)讓學生帶着以上問題自學課文。在學生彙報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玩擺,從玩“擺”中發現問題:為什麼相同時間裏擺動次數卻不一樣,擺的快慢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至此將教學重點放在探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實驗。上完這節課,對擺的探究還沒有就此結束,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在此停滯!怎樣利用好最後的延伸環節?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為此,我又設計了在15分鐘內,讓學生製作規定次數的擺。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對教材的整合不夠

對於教材,記得有位老師曾經説過:“課本課本,教學的根本;教材教材,教學的素材。”確實,教材只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思路、依據以及範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具備“用教材”的意識。對於實驗器材,教師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本課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玩擺時的10分鐘與後面拓展延伸中“在規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擺使它與教師所給的次數一致”,中的15分鐘整合為15分鐘。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學生的難度。

2、讓學生明確目的

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每一步的目的,要讓學生確定實驗方案,設想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方法,在有計劃的情況下做實驗,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實驗的盲目性。

3、對於實驗中的變量的控制,一定要讓學生控制掌握好。

4、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生成的東西不能靈活處理,課堂評價語言比較少,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永遠是門藝術”。在以後的叫教學中,自己必將多動腦,多請教,真正達到讓學生既發展技能,又學到知識的好課。

《擺》教學反思2

一、課堂教學要依據學生實際水平有效處理教材

關於教材,路培琦老師曾有很經典的論述:“課本課本,教學的根本;教材教材,教學的素材。”的確,教材只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路、一個依據和一種範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即有“用教材”的意識。

《擺》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單元中“擺”的部分內容。我在學習內容、實驗設計、材料選擇等方面,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做了處理。

1、學習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我嘗試着對原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將教學活動重點定位於“研究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活動的方案設計、實驗和交流”,所以就設計了這一課《擺》。

2、材料選擇:在對擺線的選擇上,採用工業用縫紉線,干擾因素影響最小。我的感受是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相當重要,不同的學生,對教材的把握會有所不同。這也許是對教師要求的科學素養之一吧。

二、課堂教學要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在本課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科學內涵和教學內涵,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已最大限度地讓三維目標實現有機整合。本課目標設定為: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蒐集影響擺的快慢因素的證據,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能夠根據假設進行驗證;體會反覆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體驗在擺的實驗中對變量的精確控制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課從學生覺得新鮮、感興趣的觀察擺鐘入手,讓學生動手玩玩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從玩擺中發現問題:為什麼相同時間裏擺動次數卻不一樣,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問題意識順應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很自然轉入對問題的假設上來;在深度討論中明確該實驗的研究方案,讓學生對實驗中的細節加以關注,體現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科學研究思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藴涵其中。

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科學課的特點---滲透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科學的本質之一就是“實證”。科學是要講證據的,科學是可以重複檢驗的,這就是“實證意識”。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證據成為本課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追求實驗的“精確性”以收集有效證據,讓精確實驗的思想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細節中,詮釋着科學課堂中實證意識的教學,成了本課的一大亮點。

儘管學生在動手之前對實驗精確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實際中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研究出現誤差。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活動進行跟進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交流擺錘研究結果的教學組織中,我設計了這樣有結構意義的體驗活動:

1、學生彙報關於擺錘重量是否影響擺的快慢的結果,出現不一致的'意見,大部分組的結果表明是“有關係”的。

2、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大家研究的結果不同,大家覺得問題出在哪裏?討論找出其不規範或不正確操作而影響實驗精確性的地方;

3、現場驗證演示,請“錯得最離譜”的一組現場演示,在集體指揮下,嚴格控制相關變量,達到實驗成功。學生在這樣有梯度的三個遞進活動中,經歷着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重新梳理和回顧,達到對“精確控制因素”的再認識,深刻體驗對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度。

“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由於關注了每一個活動的質量,出現了教學時間不足而導致結尾有匆匆收場之嫌。教學活動如何“瘦身”?把“認識擺鐘”部分去掉、簡化“擺的組成部分”和指導做擺、或者不要研究三個問題,只研究“擺長問題”,把“擺錘重量問題”和“擺幅問題”留到下節課研究等方案,這也是我在進一步改進教學中值得深思的,我將繼續探索研究。

《擺》教學反思3

上完《擺》這一課,感觸頗多。

一、充分挖掘思維的訓練點。按前面的學習經驗,擺繩不變,擺錘長短不同的兩個擺,擺動快慢應該一樣,事實上兩個擺的擺動快慢是不同的,即擺錘長,擺的慢,擺錘短,擺的快。這是第一次對學生原有知識建構的否定。又通過相同長度的兩個擺錘(一個在末端加了重物)的擺動快慢不一樣的實驗,意識到又和擺錘的長短不太有關,好像和擺錘上的重物有關。這是第二次對學生原有建構的否定。通過改變擺錘上重物的位置變化,影響了擺動快慢這一現象,認識到擺錘中重物離擺的固定點越近,擺動越快。這是第三次對學生原有建構的否定。學生的思維經歷了“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後肯定”這一從現象到本質的過程。三個看似前後有着矛盾的實驗,實際是活動在深度上的提升,在思維上的推進,由此所出現奇妙的結果,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這就是科學的真,這就是科學的美,這就是科學因神奇而產生的魅力。

二、是科學處理擺長的概念。教材上出現了一個名詞——“擺長”。如何理解並向學生解釋這個名詞的含義,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單擺的擺長是指擺的固定點到擺錘重心間的長度。擺長通常分成兩部分,擺線長度比較容易測量,而對於小學生來説,擺錘的重心是很難找到的。怎麼處理?我就採用讓學生一個手指託尺,讓他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告訴學生這就是重心的位置,再通過在尺上不同位置添加重物來感覺重心位置的移動,從而理解擺長在增添重物的同時不斷地發生變化。為學生科學理解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這一科學概念。

三、對教材的處理。一般來説,教材中設置的教學活動是不能輕意改變的,因為這有着它存在的理由,有着它所要呈顯的教學價值,更是承載着教材編寫專家的良苦用心。可事實上,科學教師不應持有如此想法,否則只能出現“死抱教材,念死經”的怪狀,從而使得原本有着生命活力的教學活動,變得黯然失色,毫無生機。也許因為有着如此擔憂,所以有關科學教育專家在“新課標”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忠告,或者説的嚴重一點就是警告吧!

就如教材中,讓學生製作每分鐘擺30次的擺,在試教中始終沒有想到把它改為製作每分鐘擺60次的擺。結果導致教學活動就卡在這個環節上。每分鐘擺30次的擺,擺長估計需要1米左右,通過現有的材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就將設計擺的活動調整為製作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事實證明,製作鐘擺活動改變後,既保證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更為精彩,還實現了把課堂教學活動向課後延伸,拓寬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

標籤: 反思 範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43m79.html
專題